互联网 草根性 《互联网草根革命》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3



Web 2.0技术

许多人望文生义地以为“Web 2.0”是一款新的万维网应用软件或者是一个新版的Web技术标准,其实不然,Web 2.0只是一个用来表述视角变化的术语。Web 2.0这一词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最早开始于2004年10月O’Reilly主办的一次会议 ,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这次会议的主办者煞费苦心地选择了Web 2.0这一另类的词汇作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实际上,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当时一些网络公司利用RSS一类的技术所推出的一系列的崭新的服务。谁曾想,Web 2.0这一响亮的名字竟然不胫而走,成为了在网络世界号令江湖的屠龙宝刀。

如今,各行各业的人热中于谈论Web 2.0,但对于Web 2.0到底是什么,却几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也许是Web 2.0的一个先天不足,当O’Reilly Media公司的多夫提(Dale Dougherty)和MediaLive公司的克莱因(Craig Cline)率先使用Web 2.0这一术语时,他们并没有试图对Web 2.0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只是隐约地感觉到相对于DoubleClick或者Ofoto 提供的服务而言,Google AdSense和Flickr提供的服务在商业模式上有了显著的改善,他们希望用Web 2.0来引起人们对Google AdSense和Flickr的新商业模式的注意。不过,正是因为Web 2.0的首创者们没有为Web 2.0下一个严格的定义,这才为人们的创意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使得各式各样的创新企业都可以在Web 2.0旗帜下尽情发挥。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其说Web 2.0是一系列的技术,不如说它是一种经营方式或者视角上的转变,在Web 2.0的视角下,万维网不再只是一些相互链接的站点的集合,而成为了为网民提供各种应用的平台。二代万维网使用了类似于软件版本号的2.0,这暗示着整个Web已经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可以被重新编写和发布。今天,Web 2.0这一术语有着极其丰富的含义,它既意味着市民传媒,也意味着用户制作的内容,还意味着被Web 2.0技术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草根群体。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支持用户间的协作,即使一个网站使用了AJAX这样时髦的技术,该网站也不配被称为Web 2.0网站,零售网站gap.com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该网站虽然使用AJAX技术给用户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访问体验,但是,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传统的零售网站,没有提供任何新的服务。相反,如果支持用户间的协作并且这种协作创造了新的价值,则不论这个网站有没有使用时新的技术,该网站都可以被冠以Web 2.0的头衔。雅虎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在谈到雅虎为什么会收购Flickr公司时说:“Flickr公司领薪水的员工还不到10个人,却能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来为网站增添内容,这绝对是了不起的高招。”由此可见,Web 2.0的实质是互联网草根的参与,不过,Web 2.0还是有一些典型的技术或者应用,它们可以为用户的参与和彼此间的协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最终使得可供分享的信息资源变得愈发丰富,我们习惯上仍把这类技术称为Web 2.0技术,它主要包括了RSS、网络日志、Wiki和SNS等应用,Web 2.0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创建、组织以及分发信息的能力。

RSS和挑战纽约时报的博客

博客,是英文blog一词的音意混译,据说该译法是国内的网络评论人方兴东率先提出的并迅速为大家接受。blog的英文名称则来源于web log或weblog,本意是万维网日志,也就是个人在网上所写的日记,台湾地区通常将其简称为“网志”,另外,台湾还有人将网络日志叫做“部落格”,这一非常有个性的音意混译法突出了网络日志在构建虚拟社区方面的独特作用。实际上,中文名称“博客”最早的意思是blogger,即写网络日志的人,后来博客又同时被用来指网络日志本身,甚至还被用于指记网络日志的活动。为避免混淆,我们在以后统一将blog称为网络日志或者网志,将blogger称为博客。网络日志的盛行使原先并不起眼的RSS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注意到,RSS不仅可以用于网络日志,而且可以用在新闻订阅等需要数据共享的一系列场合,RSS因而成为了Web 2.0的一个关键技术。

aihuau.com

网络日志的威力在于它使得互联网草根很容易发布他们的思想,或者对别人的思想做出回应。在网络日志出现后,网络用户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消费者,他们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而可以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社会中。此时,网络不再是少数精英教化大众的舆论工具,而成了广大互联网用户能够平等对话的场所。根据网络日志搜索引擎公司Technorati在2006年提供的数据,每天新建的网络日志有75 000个,博客们每天增添的日志数量则达到了120万篇之多,这相当于每小时新增5万篇日志。皮尤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提供的数据则显示,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有大约11%经常阅读网络日志,就是说全世界有上亿人经常阅读网络日志。

 互联网 草根性 《互联网草根革命》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3
1998年,第一个披露“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丑闻的不是传统媒体,而是网志。2001年,“98226;11事件”最权威的资料来源也不是《纽约时报》,而是幸存者和目击者的网络日志。经过六七年时间的发展,网志已经从一种边缘文化进入了网络文化的主流。2002年,经营博客大本营的公司(blogger.com)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酷公司第一名,Google、Microsoft这些大牌公司也大举进军网志服务领域。有人称,网志将掀起一场媒体革命。网志的使用在2004年表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根据皮尤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在2004年11月所做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博客的数量达到了800万人,占全体网络用户的7%,阅读网志的人则比前一年增长了58%,占到了全体网络用户的27%,使用RSS集成器阅读网志和新闻的人也占到了5%,不过,至今还有62%的美国网络用户不知道网络日志是什么。

实际上,网志不过是一种类型的网页(见图1-1),它通常是由一系列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贴子按照发布时间由新到旧排列。网志可以分私人网志和公开网志两种,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网志的内容是否向公众开放。网志往往记录着博客个人的嘻笑怒骂,但它与普通的个人主页又有区别,那就是它更关注内容,而不是形式,网络日志通过一定的模版将表现形式固定下来,使博客可以专注于内容创作。

典型的网志具有以下特征:

● 每条记录(贴子)均会自动附加上发布的日期和时间。

● 多数记录会包含指向其他网络资源的链接。

● 记录中向外和向内的链接都会被软件记录,使得用户可以扩展他的兴趣社区。

● 网志可以被标记为私人用途,不向公众开放。

● 网志的主页经常会列出博客频繁利用的新闻资源或者其他相关网站。

● 网志本质上是博客自主创建与选择的那部分万维网 ,绝大部分好的网志都包含以下要素:对网上公开信息的引用、向外的链接、博客本人的意见和评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068.html

更多阅读

《象棋白皮书-2013》第一章象棋影响力四角度直观 几何直观

象棋白皮书-2013关于象棋现状的调查报告本白皮书仅供参阅,如因个人非法使用引起法律追究问题,责任自负,欢迎传阅!点此下载《象棋白皮书-2013》完整版《象棋白皮书》课题组前言象棋是什么?象棋是一种智力游戏,古今中外不少人痴迷,有

异术 《金融异术》第一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一章拉尔夫·阿卡姆波拉(Ralph JAcampora)在从事技术分析时,你必须要学会兼收并蓄,因为你的方法总会有无效的时候,如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你就是在自取灭亡。在40年的从业实践中,拉尔夫·阿卡姆波拉始终在当代技

经济减速 金融 《金融市场指南》第一章 04 世纪之交的减速

从所有的衡量标准来看,金融市场在20世界90年代的增长都是极为迅速的。在这十年的初始,金融工具的活跃交易只限于少数一些国家,主要涉及到都是证券、债券和股票这些两个世纪以来就占据主导地位的类型,并没有什么新的工具。然而,21世纪的最

声明:《互联网 草根性 《互联网草根革命》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3》为网友极致诱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