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压抑中国人的顶极大山。一句话为儒学定位,不应是我等所为,然而正像佛教的“顿悟”,一觉醒来,突然认定,儒学就是这样一种哲学。
从国外回来的人说中国人活着压抑,然后就不多说了,为什么不说了?有些人将它归咎于执政党,我否定这种狭隘的坐井观天的小农意识。那么中国人活得到底压抑不压抑呢?答案不说也了然。过去毛泽东同志说要推翻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蒋家王朝、半封建半殖民地,如今人民又评选出新三座大山:教育、医疗、房地产。可能再过五十年,还会有新的什么“山”出现,中国人总要被什么东西压着,摆脱不了。
看看中华文化的传承:早在2200年前,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为治理天下游说奔走宣扬各自的学说用以治国: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9.农家,代表:许行 10.小说家。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儒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奠定了坚实顽固的政治基础,自此,历经数代儒家思想深植于中国人的遗传基因并代代相传,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大批改朝换代式的人物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缔造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红色政权。孙中山反清共和的民主政权最终断送在袁世凯手上,袁世凯又想革命又想妥协,在皇权至上的君位前徘徊,错误决断将好端端的一个共和宪政“置换”成君主立宪,最终导致天下大乱,他老兄也一命呜呼。这个关键的历史人物受封建清延根深蒂固的官场熏染,走错了路,没有成就一世英名。他的领路人李鸿章的先师曾国藩是饱读经书学富五车的晚清重臣,其从政“隐、忍”的低调作风使其在纷繁的晚清政权中游刃有余,袁大人在师父师祖那里自然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这些思想都是在继承“心事宜明,才华需蕴”的“抱朴守拙”思想。国学的很多思想教人“暗”而不“明”,事情不明着做,不打广告,不大鸣大放,这是压抑个性的根源。毛泽东在建立政权之初曾力推共和思想,讲求民主,可“文革”却完全走着压制和专政的路线,导致国家倒退落后,这不能不说他也是受封建思想的左右,害怕失去自己得到的“皇权”,排除异已,维护至高无上的统治。
压抑带不来灵感,艺术文化尤甚,文化是需要开放开明张扬个性的东西,没有一个宽松自由写作环境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也只能局限于一个领域,电影不敢拍摄像《空军一号》那类国家元首为主角的片子,更写不出像《哈里波特》那样的魔幻童话。看好莱坞的科幻电影经常想,是什么导致外国编剧和导演有那些然希奇古怪的构思,中国人都说够聪明,却不能在国际电影舞台占有重要一席,而像贾章柯那样写实的导演却只能搞“地下电影”,获国外获项,国内播放?休想!这是体制造成的。体制是制度决定的,制度是政治产物,文化深远地在牵扯着政权、国家、民族。很多有天赋的艺术天才乃至社会各界人识之士由于用人制度的痼病(认为人亲)被埋没了,无声无息地压制了……
国学又被搬上了大学讲坛,国学中哪些是让普通人学习的?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修身之道,处事之德是要宏扬的。对压抑个性,培养官场作风的学术还是不要讲的为好,那只适用于中国特色的官场,不适合用来改造普通民众。
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了文化,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至少中国的现状如此。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调整期,文化的选择和传承决定着下一个千年中国之路,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不压抑的学说,是教育家思想家最该想的,当今中国需要一个比孔子更伟大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