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劳动力资源增量达1700多万人,而今年城镇可新增岗位预计仅有11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了100万人。在新增的劳动力供给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毕业总数为2001年的3倍多,估计今后每年增量都在60万左右。根据教育部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年34万人;2002年37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2006年预计将突破百万大关。与此相呼应,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也逐年走低,2003年以来的年平均降幅达20-30%,2006年已降至平均1000元/月左右。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正呈现出日益严峻趋势。作为知识阶层的大学生是否在我国已经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局面能否尽快得到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深思!
其实,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是社会的表象。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关于这一点,只要作一些简单的国际类比就足够说明问题。
一是从高校的毛入学率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目前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是19%,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世界教育报告》,1995年,西方国家的高校毛入学率均已超过了30%,其中有法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等7个国家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
二是从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是反映一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教育部的统计,1996年,每10万居民中的高校学生人数,大多数发达国家本指标值超过3000人,其中,加拿大为5997人,美国5339人,韩国5609人;当时的国际平均水平为2000人。而我国到2000年也才有723人;即使经过大规模扩招,目前也仅达到2000人的水平,仍只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从总量上看,大学生并不供过于求。三是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比例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据统计,到200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877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5.5%,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1/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高级人才仅占5.5%。到200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虽然达到4200万人左右,但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和高级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这说明,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四是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现今大多数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三分之二以上在企业工作,譬如在美国,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供职于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直接技术创新的企业和部门缺少所需人才。
所以,从体制上看,解决企业人才缺口的主要办法仍是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真才实学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