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略谈中国教育问题



 略谈中国教育问题

        曾经有句经典台词大概意思如下:21世纪的中国最缺什么---人才。人才这种稀缺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就是教育的核心问题。然而中国的教育生产出来的人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的真正需求严重脱节,问题不在于我们无法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优良人力产品,而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教育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即便教育部门对教育制度进行过三番五次的变革并不能力挽狂澜。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强弱取决于该国培养人才机制的好坏与吸引他国人才的人文环境的优劣。对于中国教育问题,我有不吐不快之感,借此机会略谈中国教育问题。

        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占据主流方向的国度里,没有人不认为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提高自己能力和地位的一剂上佳的药方。实际上,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机会救济功能,也就是说中低阶层的人士可以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来跻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尤其是中国由个人崇拜型向精英管理型转变过程中,均等的教育机会是每个人都认同的一种普遍价值观,这样的普遍价值观必然会引起每个人对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整个社会对教育改革导向好坏的辩论和教育不公的指责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奇怪的是,教育问题在面对公众和媒体群起而攻之的强大压力下,教育部门还是我行我素,教育丑闻和教育腐败仍然是触目惊心。

 略谈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略谈中国教育问题
        教育不公是媒体和人们引用最多的高频词。在城市和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原本就极为稀缺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公,大城市的中小学校得到政府和社会注入的资源是越来越多而非越来越少,不管是人力资本还是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生源等都比农村的中小学校显示出无比优越的姿态,由于条件的优越就有利于吸引更好的人才,优秀的人才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向上发展又反过来影响老师和学生的发展;而农村的中小学校正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中生存,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和匮乏的教育资源加剧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差距的快速拉大,“好者更好,差者愈差”的“马太效应”在催生教育不公的恶化。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北京率先在2006年秋季的九年义务教育上实行全部免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它说明了什么?北京各级政府的财政经济实力有能力让孩子们享受免费的公共品服务,但北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500美元左右,也表明大部分居民自己有能力承担这样的教育购买力,特殊情况的除外,而北京政府为什么不用这笔免费教育费用提供给其他地区的贫穷孩子呢,让贫穷的孩子早点踏上免费义务教育的幸福快车,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这样省际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不正好提供了解决资源分配不公的一个很好通道吗?难道非要是中央政府才能向地方政府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吗?难道生在北京的孩子就可以享受这样的经济好处和特权,其它地方的孩子就只能眼巴巴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吗?就目前而言,政府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基础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政府通过下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向老少边穷的地区支援是个不错的方法,可是关键问题这样的办法只能局部地改善这些特殊地区的教育问题,而不能真正解决城市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差距。这些高水平、高素质的下派教师不可能一辈子为下派的学校奋斗一生,充其量他们是这些学校的匆匆过客而已,在以后只会让那里的老师和学生留下美丽的回忆。我们的教育制度设计应该能让这些高水平、高素质的下派教师在老少边穷的地区愿意留下来奉献自己的智慧,而没有任何后悔和遗憾,这才是教育部门要做好做足的功课。

       中国教育要面临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就单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基础教育差距的缩小已经很艰难了,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是千夫所指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也是国际问题。高等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劣,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的竞争力的强弱。在中国转型时期,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等都需要大量的能力型人力资本,而我国现行的教育恰恰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大批量的高学历“机械产品”正在向社会输送,中国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按照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实际购买力来计算的话,城市的工薪阶层要供养一个大学生也不是那么容易,更别说农村的广大父母去培养一个大学生有多么艰难!!!如果这些培养自己孩子读大学的父母在花费巨大开支的同时,又不得不为孩子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担忧时,我们不能不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质疑。这是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公共利益和社会教化功能正在向纵深的方向推进,人们渴望高质量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正逐渐扩张,因此大家对教育的供给抱有更精更好的高预期;与此同时,也表明中国教育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教育深化还有很大的空间。既然人们渴望更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部门为何不引入一个相对较自由竞争的机制,激活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最优化配置呢?教育垄断还要进行多久呢?教育部门的大人们,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该行动起来了,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了!!!

        一个国家的优良教育是国家强大富裕、开放革新的支柱,优秀的人才是教育的优质产品,也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217.html

更多阅读

餐桌上的礼仪要求 餐桌上的礼仪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成就礼仪之邦的美誉。餐桌礼仪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觉得对处于刚开始工作的朋友们很有必要。1.给人端茶倒水、添酒加饭一定要有度。酒要七分满,水要八分满,饭要给足给够。水满则溢,况且喝的时候也不方便;饭

酒桌上的礼仪 酒桌上的规矩 中国酒桌上的礼仪大全

酒桌上的礼仪 酒桌上的规矩——简介 应酬免不了喝酒,喝酒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能迅速交朋友,对工作也很有帮助。中国我酒文化历史悠久,在现代生活中,喝酒也成为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实酒桌上大有学问,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那么

香辣够味餐桌上的抢手菜—辣子鸡块 辣子鸡的家常做法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 又一个家人团聚共享美食的时刻美妈不上粽子,上道拿手菜吧实在是因为包粽子的手艺不精一直觉得我还算是个手巧的人一般的手工制品基本上难不倒我可是这粽子包了几次,始终停留在五花大绑的阶段好在,每年端午节都

旗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体裁衣 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旗袍是中国的,适合东方女子外型的丰腴圆润,气质的含而不露。旗袍不宜排骨美人,更不宜骨架粗大的西欧女子。高跟鞋是旗袍的最佳拍挡,二者都是挺胸、收腹、提臀的有效器械。旗袍是说明身份的,庭院深深的大家闺秀,书香门第的小家碧玉,从石板小

声明:《略谈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略谈中国教育问题》为网友千城暮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