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职位 大船上的突围



  在南方船厂打工的东北姑娘王晓倩这次回家时吓了一跳,她在思量自己能否被就地取材。

  王晓倩的家乡在葫芦岛市,一个总面积7.25平方公里、总投资160亿元、年造船能力350万~400万吨的船舶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北方船谷”,正在被葫芦岛乃至辽宁省作为经济发展、逆境突围的里程碑来记录。

  然而,随着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加深,全国乃至世界船舶制造业步履蹒跚,面临减产撤单,一轮从南至北的新造船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已经招致颇多质疑。但这一次,辽宁似乎信心十足。

    “船谷”赛跑

  2008年11月初,由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主办、全国118家修造船企业的负责人参加的“中国(葫芦岛)船舶产业发展论坛”上,“北方船谷”的概念横空出世,与之相关的建设也早在一年前悄然展开。

  这个计划于2009年底实现的辽宁迄今为止最大的造船业规划,总面积7.25平方公里、总投资160亿元、年造船能力350万~400万吨、配套能力400万吨、年产值300亿元、税金9亿元,旨在形成以造为主,造、修、配“三位一体”的船舶制造配套产业集群。

  “这样宏大的造船产业项目在以前的辽宁建设中是不敢想象的。”站在原来的地方,王晓倩有些辨不清方向。难以计数的巨大石块已经使海水退去,历时一年的填海初见成效,目前,“北方船谷”已完成围堰、路基填方、海域回填、场地平整等一期建设工程3.71平方公里。

  但这还是慢了半步。早在2008年9月,一次全国性船舶产业发展推介会上,江苏南通就已经放出豪言: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船谷”。

  与葫芦岛相比,南通的优势似乎更加显而易见。2007年,南通船舶工业就已经实现产值300亿元,造船完工量已达274万载重吨,占全国15%;而南通的野心还不止于此,据了解,“中国船谷”计划将在2010年实现1000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产值达到1000亿元。所有指标均超过辽宁“北方船谷”的两倍。

  逼人形势下,辽宁发力。

  2008年8月18日,占地面积997亩、总投资约22亿元的辽宁东宝集团造船项目签约入驻“北方船谷”;9月9日,投资规模达5亿元的葫芦岛船舶配套有限公司船舶配套项目,签约入驻“北方船谷”;9月28日,总投资30亿元的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签约入驻“北方船谷”。

 船上的职位 大船上的突围
  事实上,两大“船谷”仅仅是缩影。全球性金融危机袭来之前,中国南部广阔的滩涂之上已是船坞遍地,淘金潮汹涌。当中国船舶的股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在300元/股以上的水平时,相信没有人怀疑船舶行业将是中国可预见的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

     滩涂梦想

  两年前,时年25岁的东北姑娘王晓倩取得了船舶加工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文凭,自认为在家乡“没有用武之地”的她坚定地远赴南方沿海城市,成为当时已经沸腾了的船舶淘金大军中的一名“水手”。

  在福建台州一家船厂,王晓倩如鱼得水,很快她晋升为检验工段的负责人。2007年,她获得了参股船厂的资格。当知道入股后只能拿到一张收据时,王晓倩还颇有犹豫,但最终还是向父母借到5万元入了股。到今年年初,她分到了2.5万元的红利,“一切就像变戏法一样。”

  这在东北也许难以理解,但在台州奇迹就这样被演绎着:2003年时,临海还只有6家船厂,产值10亿;到2005年,船厂就已达11家,产值20亿;到2008年,船厂数量已猛增至18家。

  整个中国南部都笼罩在一片造船热之中。“这轮船市行情已经延续了5年,在全国沿海地区掀起了造船热,这股热潮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从目前全国造船的产能来看,超过国内航运运力的趋势严重。”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市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新龙很早就给出了这样的担心。

  但面对造船业“年回报率至少30%”这样一个连打工者王晓倩都再清楚不过的问题,各地仍未收手。

  与此同时,辽宁省也加快了“造大船计划”。目前辽宁造船工业已经形成大连地区、葫芦岛地区、营口盘锦地区3大造、修船基地,拥有各类船舶工业企业200余家。今年1月~9月,辽宁省船舶行业完成产值224.71亿元,同比增长36.62%;实现销售收入190.23亿元,同比增长68.75%;实现利润6.99亿元,同比增加3.31亿元;造船完工量达253.95万载重吨。

  原因只有一个:从巨大的造船蛋糕中分一杯羹。以造船大市大连来说,去年,大连造船业突破200万吨生产能力,但10%的配套产品来自本地,30%来自南方,另外60%则需要进口。

  那段时间,辽宁省国防科工办官员曾表示,“自己的壳”装上“别人的内脏”,利润都让外商拿走了。要改变这种状况,辽宁造船业必须加快船舶配套产业的建设。

 显然,尽管国际、国内船东撤单的情况已成事实,但淘金者们依然背负着悬念奔赴梦想。

     “1/9”悬念

  前不久,寒冬里政策的暖风徐徐吹来。国家刚刚公布的鼓励发展、重点扶持的9大产业,船舶业位列其中,而且,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造、修船国。

  “但是,有一个时间前提不可忽略。”张新龙说,上述规划制定于2006年,“当时正是国际上‘泡沫’最大最美的时候。”

  如今,包括王晓倩在内的造船大军已然感受到了压力。前不久,代表国际造船工业景气情况的“波罗的海指数”刚刚从一万六七百点跌至六七百点,仅剩“零头”。与此同时,全球船东撤单率表面上只有5%左右,但据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内部掌握,这个数字实际高达20%左右。

  “造船市场正在饱和。”有意留在北方的王晓倩说,最近央视新闻都在播,南方许多船厂主要么卖掉船厂与他人合股,以降低风险;要么一边造船一边做起租船生意,以盘活因船东撤单而闲置的成品船。

  不过,亦步亦趋中的“北方船谷”似乎只能负重前行。

  “‘北方船谷’的建设不但要提升辽宁造船的配套产业发展,更是葫芦岛市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辽宁某船舶职业学院专家认为,长期以来,葫芦岛市区位优势产业开展的速度缓慢,难以融入辽宁整个沿海产业布局当中,如今它却成了“五点一线”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棋子。

  而公开资料的视角更为广阔:辽宁大型骨干造船企业生产任务已排到2010年,而且,船舶工业已经成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支柱产业。

  “到2015年,辽宁将形成开发和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年造船能力达到1500万载重吨,年产量1000万载重吨,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与“北方船谷”签约的多家造船及配套企业很乐观,“金融危机终将过去,而等到那时再突围就晚了。”

  此时,“北方船谷”的填海工地带着梦想顶着压力,伸向大海,义无返顾。在其身后,大船上突围的产业轮廓日渐清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238.html

更多阅读

中小城市发展之路 婴童行业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

系列专题:婴童行业观察婴童行业的竞争日趋加剧,圈内的多数经营者大叹企业发展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窄,经营者开始变得越来越迷茫,找不到突破的方向!   同时,我们又看到,行业发展机会依旧存在,行业发展速度更加迅猛。   资本的介入、竞争的

对虾产业:下一个王者品类的突围之战

   08年经济危机之后水产出口企业转内销,国内水产消费大致经历了冷冻、鲜活和稀缺消费三个时代,海产品也已经从传统的沿海地区开始向内地市场扩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水产品竞争的核心依然是产地、品种、价格、规模,但品牌化发展已成

困局与破局:整体家居照明的突围

     序篇:山雨欲来风满楼?  2009 年中,那是一个火热的夏天,跟着一并火热的还有房地产与照明产业。广东古镇某媒体主导下的高峰论坛笔者有幸参与,各路群英齐聚一堂,显得英资勃发。大有吞吐天下,并包宇内,俯视一切,舍我其谁之势。笔者

M2C:中国家电企业的突围之路

2010年7月24日,盘古(pangoo)CEO陈文辉宣布:“盘古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并将采用全新的DIY电视产品和M2C销售模式,突破中国平板电视价格战僵局,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产品购买、使用体验。”这家注册于香港,崛起于欧美的液晶电视制造商,凭借M2C

大航海之路探索 探索家纺二、三线品牌的突围之路

对消费者而言,家纺企业必须考虑,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五大障碍点,即:从事客服的人员也要根据营销的方法和策略,挖掘和开发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待、咨询、回答顾客的疑问。十年以后,二三线家纺企业身在何处?十多年前,我们能见到的

声明:《船上的职位 大船上的突围》为网友马文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