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等四部委发布公告,就提高成品油单位税额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方案,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由0.2元提高到1元,净提高0.8元;柴油每升由0.1元提高到0.8元,净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提高成品油单位税额后,现行汽、柴油价格不提高。也就是说,提高的税额包含在现行油品价格之中,属于价内征收,不是在价格之上再加一块税收。
由于中国燃油税一直较低(美国一升汽油含税量大概是30%,大部分欧洲国家高达百分之50-70%,而中国在这次提税之前只有百分之10%),所以提高汽油消费税本身是合理的。况且,随着中国向节能环保型社会迈进,适度通过税收调整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燃油消费行为本来也是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
让我不解的是另外一个与燃油价格相关的问题。我们知道,国际原油价格几年发生了剧烈的震荡,每桶原油价格从今年7月11日的147美元跌到了上周五的40美元。跌幅深达72.8%。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油价全然没有反应。我上网查了一下,以北京93号汽油为例,今年6月为每升6.02元。我今天晚上回家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现在的价格,每升6.36元。即便把新增加的0.8元的燃油税扣除,油价实际下降的幅度也不到10%。
我知道中国燃油价格体系的问题十分复杂,绝不可能三言两语说清。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调带来的好处既没有主要传导给代表全体纳税人利益的国家财税部门,更没有主要传导给具体消费的消费者,而是被流通环节中的某些被政府赋予垄断权利的国有大型企业趁机截留了。
这种人为干扰市场价格传导、允许某些特定国有企业获取超额利益的局面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方向,更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根本利益,甚至从长远来说对那些暂时获利的国有企业来说也未必真的就是好事。
为了在全球金融风暴的漩涡中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较快地增长,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四万亿拉动内需的方案,开了一个好头。不过在我看来,拉动内需的核心不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而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还富于民,就是要让老百姓和消费者解除后顾之忧,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还要觉得自己兜里有钱。具体的做法有很多,包括我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减征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下调存款和贷款利率、利用平准基金振兴股市、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和教育体系等等。在这种时候,把全球价格巨幅下调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人为截留给拥有垄断权利的大型国企,有悖于拉动内需这个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越是在全球经济遭遇严重挫折的今天,我们越要坚信市场经济的伟大,越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程度,拓展改革开放的领域。过去的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就是初步在计划经济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雏形。未来三十年,我们当然应该继续保持和加强中央政府科学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更多本来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事情交还给市场,在更多的领域里逐步削弱直至废止现行国有企业垄断(哪怕是双寡头垄断),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让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非国有经济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让百姓和消费者发出更大的声音。让权于市,让富于民,这才是我们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和实体经济衰退、思考下一个三十年发展方向时应有的视野与思路。
作者注:对不起这篇写得有点像社论,自己都觉得枯燥。下一篇将推出《搞笑版2008年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