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沈阳72家房地产公司联合向社会承诺,维持房价稳定,房价一年内不降;如果房价下降,将向业主补差价。
房地产商以行业协会的形式联合向社会承诺不降价,实际上就是达成价格联盟,就是联合操纵价格。价格操纵作为一种垄断行为受到各国反垄断法的严格控制。一般来说,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讨价还价中,消费者通常力量分散而且处于信息劣势,为了维持双方力量的均衡,需要对生产者的操纵行为进行严格控制。这是各国反垄断立法的初衷。
明目张胆的操纵价格在中国并不鲜见。前些年,有过农用车行业、彩电行业控制价格下降的“价格自律协议”,近年有方便面行业的联合提价行为。生产者的公然操纵价格,反映了中国市场不成熟、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肃以及消费者整体弱势的现实。
房地产市场上,消费者的弱势不仅因为力量的分散及信息的劣势,还因为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使市场失去了维护公正的力量。近些年,中国地方财政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土地财政”的性质——地方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卖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价的提高及住房销售的增加,房地产商赚得杯满钵溢,地方财政收入也大为改善。在地产商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欣欣向荣,房价也上涨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有的城市房价可以高达1平方10万元以上——有的穷人一辈子也买不起房。
习惯于房价的蒸蒸日上,习惯于日进斗金,房地产商对于今年下半年以来房价上涨幅度下的降及销售增长的放慢无法适应,于是鼓动地方政府“救市”。在房地产商推动下,10月份,各中心城市纷纷出台购房优惠政策。中央政府一开始认同地方政府的救市举动,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楼市的措施。随后,又将政策导向确定或者更改为“帮助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从这次推动房地产发展政策的制定、实施及政策倾向的变更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商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影响。在相当意义上,房地产商绑架了政府。
楼市需不需要救及能不能救,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近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房地产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一方面,房地产产值构成了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房地产作为一个有着强大推动效应的产业,其兴旺大大促进了建筑、装修、家用电器等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机会,房地产业也功不可没。况且,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贷款推动和维持的。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房价的下降可能会恶化房地产商及住房投资者的财务状况,进而可能波及银行体系的稳定。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且面临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拯救房地产似乎就是在拯救国民经济。
但是,能不能救还是一个问题。所谓救市,无外乎就是出台宽松政策,放松市场管制,推动房屋销售,提高住房价格。这里存在的问题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房价已经很高,甚至远远超出了一般居民的承受能力。这样的高房价之所以此前尚能维持,并不是正常的消费需求在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投资(投机)需求。这里反应的是中国严重收入不均的现实。高收入者将其过高收入投资于楼市,推动了房价的疯狂上涨,而低收入者仍然面临居无定所的困境。救市的结果,可能是推动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使高收入者的住房投资收入增加或者使前期的套牢者解套,而房价的提高同时意味着低收入者越来越没有买房的希望。其实,去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比其他行业受到更大的冲击。目前,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还有着很多的泡沫。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救市,不过是进一步抬高楼价,进一步吹大泡沫。众所周知,美国的次贷危机缘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次贷泡沫的产生有着市场监管放松的原因。我国房地产市场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而发展减速,本来应该是降低泡沫程度的机会。放松住房信贷政策,放松市场监管,只能使市场泡沫加大,即使可在一时推动市场发展,终究也是饮鸩止渴。
回到沈阳7家房地产公司的价格联盟和不降价承诺上。
承诺不降价甚至许诺未来房价上涨是一件很荒唐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可以想象,这么多年,在与政府的媾和中,房地产商已经习惯于将自己看成是市场的主宰。这种不切实际的自以为是,使头脑仍然发胀的房地产商对市场的强大力量视而不见——也难怪,这么多年,一直是他们在操纵着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一直是他们在说了算。如前所述,在中国严重收入不均的背景下,这么多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涨,其推动力量是投资(投机)需求而不是消费需求。如同股票市场一样,在缺乏做多机制的情况下,投资(投机)收入的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价格的不断上涨。但是,价格变化总是有周期性的,不存在只升不降的价格。在目前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且这种影响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承诺房价不下降就如同承诺太阳永远停在正午位置一样荒唐。
制定价格联盟即使不是那么荒唐,至少也是自欺欺人。价格协议的成功以协议参与者的一致行动为前提。问题是,每一个参与者都有着自身利益。在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生产者都有降价动机。人们参与签订协议,不过是希望别人遵守协议不降价从而给自己的降价打开一个扩大市场的空间。所有人都假设别人会守信而自己甘当小人获得现实的利益,但是,在利益面前,没有人愿意去做君子。通常的情况是,人们信誓旦旦遵守协议,却又争先恐后破坏协议。于是,很少有价格协议能够得到实施。如果价格联盟参与者人数较少,监督的外部性不是很严重,而且,协议参与者的策略行为有着很大的破坏性,人们对采取策略行为还会持谨慎态度。对于沈阳房地产商的价格联盟,参加者有72家之多。这样价格协议,即使能够实施,也会由于严重的外部性而破产。其实,参与者本身也许都没有当回事,自欺欺人也不过是侥幸心理在起作用。
价格联盟救不了房地产。盖房子归根到底是用来住的。这些年,房地产商的宣扬中,过分强调了房地产的投资功能,居住功能反而被忘却了。既然房子是盖给人住的,就应该让人住得起。因此,只有降价才能回归房地产的功能,也才能拯救房地产。
附:本文以《评沈阳72家房地产商的“价格联盟”》为题刊载于《经济学消息报》2009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