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惊现巨型ufo 钢市风暴惊现上海“风眼”



□     现代物流报记者李协商 王京 发自石家庄、上海

 

身处台风风暴的时候哪里最安全?风眼。当外面狂风肆虐的时候,台风中央的风眼里风平浪静,晴空万里。这一简单的气象常识似乎在如今的钢铁市场也找到了佐证。

 

记者近日通过走访上海多家钢材市场及钢贸商了解到,本轮从7月份开始的钢价下跌风暴似乎并没有给这里的钢贸商带来多少影响。为什么作为全国最大的钢铁销售集中地,身处钢价下跌影响中心的上海却能安稳度过本次风暴?成为传说中的台风“风眼”?

 

钢市过冬呈现南北差异

 上海惊现巨型ufo 钢市风暴惊现上海“风眼”

 

“每年都要迎来冬天,正所谓冬季年年过,年年过得去。”上海玛业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李平说,下半年度钢市行情不太好,然而自己并没有亏多少。

 

“我光顾着带老婆和小孩去看奥运会去了,没亏。”上海钢领另一位钢贸商也对本报记者表示,8月份的时候,一些钢厂营销人员找他要进货,都是老朋友了推不掉只能进一点,但进一点就得亏一点,无奈之下,只好带着老婆、小孩到北京去看奥运会。过了一段时间回到上海,钢价跌得一塌糊涂,理性的安排让他也有幸逃过了此劫。

 

上述情形在上海的钢贸商当中并非个案存在,在全国钢价暴跌的时候,上海成了钢贸商的避风港。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河北石家庄的某知名钢贸商在此次风暴中的上亿元亏损。这位从事型材的钢贸商从奥运会之前开始囤货,最终钢价“黑色的十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我身边都有跳楼的。”河北唐山的某钢贸商谈到自己周围环境的时候如是说,这轮钢价的暴跌给这个全国最大的钢产地也带来了一场凌厉的风暴。

 

    记者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在这轮钢价暴跌的风暴中,北方的钢贸商亏损比较多,而南方钢贸商则幸免于难,尤其是钢贸商的集中地上海成为本次风暴的“风眼”。

上海钢贸商的过冬法则

 

“首先,要放平心态,静观其变,客观看待这一现状,学会适应并顺应客观经济规律,做好 ‘过冬’的必要准备。”汤李平在谈到当前的过冬法则的时候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把已经赚到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个“冬季”。

汤的“现金为王”思想得到了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市场总监刘雄发的认同。

 

同时,鉴于当前形势,钢贸商根据自身营销特征,控制好企业库存量,也为尤显重要。正如业内共知,钢铁供应链上历来有钢贸商靠钢厂吃饭的说法,在钢厂库存压力过大的时候,许多与钢厂关系不错的钢贸商都要自愿或不自愿地为钢厂分担一部分库存压力。

 

但是“分担便意味着亏损,不是根据客户需求进的货往往是企业的亏损之源。”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张部长分析道,为此,在行情低迷时,不少钢贸商与钢厂营销人员玩起了“捉迷藏”。

 

然而现在零库存,快进快出也成了上海钢贸商的不约选择。

 

产业升级方为王道

 

在透视南北差异的背后,我们发现这更多是销售模式以及销售理念的差异。产业链的升级,产品的深加工程度都在这次风暴中考验了出来。

 

在上海博源物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明杰看来,借此时机,钢贸商更应该加大延伸服务的力度,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专项产业升级,拓展加工配送业务。“我们除在南通投资组建了嘉信现货钢材市场外,还已筹划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多渠道实现赢利以补充贸易上的亏损。”

 

业内分析师赵敏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样一来,对于一些贸易商来说,全年总体的赢利水平或许还会好于往年。

 

上海舜业钢铁集团总裁薛长江的经营思想显得更为深刻,“这主要是两种经营模式的不同,普通的钢贸商主要是靠赌价格的方法来经营,风险比较大,而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则会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对收益的把握会更加稳定。”

 

“寒冬才刚刚开始,钢贸商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上海杨浦钢贸商会秘书长黄世益告诉本报记者,钢贸商通过多元化、个性化手段、特色经营等方式改善经营状况是件好事,但市场问题要由市场自行解决,过“冬”时节,投资一定需谨慎。

 

    薛长江也承认,“目前,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实现产业升级,这需要前期高额的投入。”但我们通过此处似乎也可以发现上海何以成为本次风暴的风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31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上海惊现巨型ufo 钢市风暴惊现上海“风眼”》为网友盛夏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