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公司的几位合伙人在一起聊天,分析华尔街风暴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最后大家形成的共识是这次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的新型投行来说,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次华尔街风暴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抛开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所有具体成因不谈,它的直接后果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会陷入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衰退期。这种大规模、长时间、全方位的经济衰退势必会抑制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导致一批以出口(特别是针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为驱动的中国制造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并进而对中国GDP增长造成直接的影响。
除此之外,全球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势必也会对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态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而这种日趋保守的心态也会削弱原本蓬勃的市场内需。一旦我们的内需增长放缓,加上外部市场的萎靡不振,中国经济在明年有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不过,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从另一个角度看,大洋彼岸的四面楚歌恰恰可能为中国经济下一轮的高速增长带来机遇,埋下伏笔。
在我看来,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的机会有两个:一个是吸引国际主流资本的机会,另一个是投资全球主流企业的机会。
先说第一个机会。以往国际资本一直把法律法规环境和市场体系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当成一个安全的资本避风港。虽然新兴市场在全球资产分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同美国所占的资产比重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而在这一次金融风暴之后,全球资本忽然发现美国已经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加之美国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美国企业增长普遍出现问题,因此全球金融资本中将会有更大的比例投到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来。
再说第二个机会。巴菲特上周在《纽约时报》撰文呼吁购买美国股票,这决不是仅仅出于这位美国老人的爱国热情。在华尔街的风雨飘摇中,大量行业里位居领导地位的跨国公司的股价遭受重创,已经开始具有鲜明的投资价值。如果接下来全球的对冲基金继续发生问题,这些基本面尚好的跨国公司的股价由于对冲基金的强制性清盘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恐慌和强制性清盘带来股价非理性超跌对手握现金的中国投资者(无论是国家机构、国有机构还是民营机构)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抄底机会。
当然,在这两个机会之外,还有很多人近期频频提到另外一个机会,那就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实验室”、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的机会。不过在我看来,产业升级不是依靠良好的愿望就可以在一夜之间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可能依靠行政指令。它的实现恰恰有赖于我们对前面提到的引入全球主流资本和投资全球主流企业这两个机会的把握。因此,从逻辑上看,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前面两个机会的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和它们并列的第三个机会。
为了抓住上面提到的两大机遇,我们需要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为境外资本投资和购买中国企业(或中国资产)以及境内资本投资和购买外国企业(或外国资产)创造更多的便利,而不是设置更多的羁绊。具体来说,我们应该
1. 允许境外资本更加自由地出入中国A股市场和A股上市公司。
2. 允许境外资本进入更多目前对外资还有所限制的行业。
3. 允许中国企业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未来上市的资本市场,彻底改变“十号文”之后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和上市渠道严重受阻的局面。(其实在今天这个市场环境下即使全面放开,中国企业也很难蜂拥流向国际资本市场,因此现在改变相关规定代价最低,震荡最小。)
4. 鼓励国有投资机构(如中投、汇金、外管局等)更加大胆地投资境外价格超跌的优质资产,不以短期的成败和损益论英雄。
5. 鼓励中国企业更加讲究诚信,不造假,不卖假,不做假账,尊重知识产权,以此赢得国际资本的信任与尊重。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坚决避免政府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市场活动的过度干预。虽然这次美国政府动用7000亿美元纳税人的钱重磅出击出手救市,但那是在整个全球金融体系濒临崩溃的情况下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之举,我们断不可以此为借口重走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回头路。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市场经济也会出现问题,有时还是大问题,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市场经济的合理与优越,它仍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经济体系。在资本市场方面,我们的老师偶尔也会犯错误,有时还是大错误,但是我们同样也不能因此就误以为学生已经可以一夜之间变成老师或者比老师更聪明。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高盛等国际投行曾经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40年左右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在今天全球经济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踏下心来,细心观察,虚心学习,在对风险保持警醒的同时对大方向坚定不移,我们就有可能抓住这次机遇。果真如此,此长彼消,中国晋升成为全球第一GDP大国将用不了30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