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殷实、女儿孝敬、生活完全自理的张阿姨和半自理的老伴却在2007年6月份搬进了陕西省老年公寓。如今已入住老年公寓1年多的张阿姨对记者说,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原本需人搀扶的老伴现在不仅体重增加了6斤,而且拄着拐杖自己也能走上几步了。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像张阿姨一样生活自理的、儿孙满堂的老人选择入住老年公寓,养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那么这是否说明养老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了呢?
养老市场需求强劲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9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表明,随着我国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对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该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而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事实上,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属于未富先老。以往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至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超过1000美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对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表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高龄人口以年均5%的速度快速增长,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日益突出,而社会照料和家庭照料资源严重匮乏,给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极大挑战。
尽管单就物质条件来说,现有的很多养老院已经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护理的基本需求。但养老院和所有消费品一样,还有一个高低层次之分,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要。而随着老年人对养老认识的深入,他们也对养老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养老院不仅要有优美的环境,完备的护理设施,细致耐心的服务,更应该从心理上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养老市场前景广阔
谈及养老市场,开发了颐景苑老年公寓和陕西大唐国际老年公寓的陕西日照科工贸公司董事长朱秋平认为,老龄人口的增多一方面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却会产生老龄的消费需求,比如对医疗、生活照料、老年住房的消费需求。而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催生一个新的产业:养老产业,而养老产业即老人在哪儿养老、如何养老等问题在整个产业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另外,除了市场的需求,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也是养老产业兴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421”家庭的结构模式日渐成为主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让他们专心忙事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放弃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开始选择住进养老院。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1.49亿老人当中,愿意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约占5%,需求床位700万张,而全国养老院只有150万张床位,缺口高达550万张。市场大量的需求,而供给严重不足,这必然决定了我国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与此对应的是,全国各地条件好一点的公办养老院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客观的说,在中国当前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政府解决养老问题是不太现实的,那么,缺口高达500多万张的床位如何解决呢?
人口学家表示,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发展养老服务业,尤其是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完成以政府兴办为主,向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兴办方式的转变。
而记者也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在政府的鼓励下和市场前景的吸引下,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就是陕西这样一个养老服务业并不是很发达的省份,民营养老机构也开始了可喜的增长,而且仍然有很多民营企业对这一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了解,单是在2008年上半年,仅西安市就有10多家民营企业向主管部门提交了兴办养老院的申请。
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
虽然由于老龄化的到来给养老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养老机构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概要的说,管理薄弱,观念落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运营方式较保守落后,这些问题都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如不正视并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养老机构不仅抓不住机会发展自己,反而可能在政府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的过程中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据拥有3家养老院的西安百岁爱心老年公寓院长刘洪义介绍,他的几家养老院已经住满。虽然有着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但是发展养老产业并不等于建立养老院后就万事大吉、可以坐享其成了,在经营养老院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一些风险和暗礁。
首先就是融资困难的问题。由于养老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多、成本回收慢、短期内很难盈利的特点,必然决定了投资商和银行对它不"感冒"、融资渠道狭窄的现状。
刘洪义说,自己以前的积蓄是他经营养老院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这种局面直到5年以后才可能好转。因为像他们这样规模(占地面积99亩)的养老院,一般要经营5-6年才能盈利,目前他们的收入仅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其次就是高风险和无保障。其风险主要是由他们所服务的特殊人群决定的,一般来讲,老年人具有骨质疏松、抵抗力和身体素质下降等特点,属于高危人群,在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
所谓无保障,就是一旦老人出了问题将由谁负责或者说在哪种情况下谁承担什么责任,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据了解,养老机构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合同文本,甚至在有些方面法律还存在着一些空白,有时遇到纠纷连律师都不知如何解决。
刘洪义说,有时老人纯属意外事故,但是养老院不得不承担起全部责任,而且这不仅仅是赔钱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养老院的名誉和评比,严重的还会吊销营业执照。在高风险和无保障的重压下,经营养老院一定要小心谨慎、面面俱到。
而与此同时,从业人员缺乏是目前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占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应达到3%,如果能达到发达国家的下限,按照入住老人和护理人员3∶1计算,仅养老护理一项,中国就需要150万位护理人员,但是我国目前只有30万从业人员,其中只有2万人具有从业资格证。可见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不仅从业人员严重缺乏,而且整个养老机构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比较低。
由于这个行业发展不成熟,没有专业的人才输出渠道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养老院不仅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去培训员工,为员工取证,而且由于资金短缺,常常留不住人才,取得了资格证的员工不久就会跳槽,使一些小型养老院人财两空,陷入了恶性循环。
此外,目前整个养老产业还存在着收费标准混乱、政策不健全等暗礁,而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加速发展、运营模式的多样化、星级评定体制的确立以及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等,整个养老产业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并最终走上健康而和谐发展的轨道。
何时才能成为朝阳产业
目前,对社会上已经发展起来或即将启动起来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事业,政府机构能否给予包括用地、贷款、税收和用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助?诸如办老年食堂此类的社会养老服务项目,能否被政府机构和社会有关各方视作为一个需求量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将无限广阔、内容体系将日益完善以及连续效益将越来越可观的“朝阳产业链”,而乐于一起来参与一把,最终成为一项皆大欢喜的“共赢工程”?
近年来,陕西经济的迅速发展掩盖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成熟等个人和整个社会面临的现状,使陕西这个经济尚不发达省份遭遇了新的挑战。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同时也孕育着老龄产业或者说社会养老产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和几乎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
然而,让人欣慰并抱有信心的是,陕西省政府已经将老龄事业纳入到“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并且还将在近期酝酿出台陕西省《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利好政策。
据了解,该政策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认清政府的主导地位,采取措施,打破所有制限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经济支持“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改革方针,充分发动、鼓励和资助企业、个人、外资、社团等多种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举办和建立能够满足老年人多种服务需求的院舍、站点、连锁经营网点等设施。
我们相信,诸如西安利宝生态国际老年太阳城、陕西大唐国际老年公寓、中慈西安国际老年服务中心等那样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的启动,随着其需求日甚将逐渐地培育和完善起来。陕西经过多年孕育得以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的包括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老年系列日常生活用品、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等在内的社会养老产业链也开始逐步形成,面对目前已达375万且绝对数量近年来有增无减的陕西老龄人口,也正在引发和驱动着新一轮市场开发和蓬勃的商机。
因此,断言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恐怕也不为过。而这一发展趋势也预示,社会养老产业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里成为众多商家都想来分得一杯羹的“朝阳产业”了。
与此同时,面对机遇和挑战,陕西养老产业也应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力求观念上的创新,规范进而科学地再造养老机构的工作流程,实现传统行为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功效,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管理上、决策上、服务上、经营上做整体而充分的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养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