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商业船队,浩浩荡荡驶离大陆,其目的地是富裕的异域。在出发前船队的船主们都算了一笔账,收益太高了,每个船老板都怀着暴富的梦想。然而,在大海的航行中,不幸却发生了,一场狂风海啸之后,船队迷失了方向,所幸人员和货物并没有什么损失,船队漂流到一个荒岛上。这个岛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异域在岛的哪个方向没有人知道。所有人除了看护商品的人之外,都组织起来到岛上进行勘查,还好,还是有一些意外的发现。
这个荒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居民,他们对岛屿以外的世界知之甚少,因为,从来没有外面的人打扰过他们的生活。但是,在了解清楚了船队的来历之后,他们却提供了一些意外的信息:距离这个岛不远还有几个更大的岛屿,这些岛屿被不同的国王占领,岛上的居民们生活都很富裕,即使如此,这些岛上的居民也与外面的世界从没有过任何的往来。
在接触了几个岛国之后,现实的情境已经非常明朗:所谓的大岛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富裕,他们以黄金作为货币,但对于船队所带来的珍稀货品,只有族长和他手下的官员表达了兴趣。他们愿意购买部分商品,但是所能承受的价格与船队的目标相差很远,而且所能购买的数量也有限。
此外,这里与世界的其它地方没有任何的联系,只有个别的人曾经离开过岛屿去历险,但他们都没有再回来,岛上的人不知道异域和大陆,更不知道如何到达。这几天,船队向自己的母国以及异域同时发出了求救的信号,但没有任何的回复。看来,这次的财富之梦要破灭了,所有的人都很沮丧。但是对下一步到底怎么办却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提出继续等待,一定会有人来救援的,只要不断发出求救的信号。至少手头上的口粮和淡水还能支撑一段时间。虽然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想到还可以向岛上的人购买水粮,大家也都同意等等看。
就在等待的时候,又发生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又一次暴风袭来,商船所停靠的位置所处为风口,一些船只被毁。所幸的是,船上的货品在大风来袭之前都已经被转移到岛上,所以受损的也只是船只而已。但不幸的是,船主们想在岛上重新购买新的船只的计划没能实现,因为,岛上的居民还没有掌握建筑大型船只的经验,岛上只有一些小船。
就在暴风之后,岛上的淡水和食物供应受到管制,价格飞涨,而且对于船队限制供应。形势更加恶劣了,船队的会议上出现了一些争执,继续等待是主流意见。虽然有人提出了“自救”的提议,但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隐约感觉到财富梦的破灭,但多数人似乎还都抱有一线希望。虽然,还没有接收到任何救援的回复信息。
此时,已经有人在和岛上的商人和官员接洽销售的事宜,虽然价格低了些,但还算有的赚,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多数人的谩骂和诟病,他们并不反对在岛上销售小部分商品,但这不是他们的目标,商品更不该廉价销售。他们担心,如果低价的信息被异域的商人们知道了,那货物就无法高价出售了。而那些卖货的人却不这样认为,当前生存第一,能够活着离开都不错了,销售了货物才拥有在海岛上购买淡水和食物的可能。
这时,一个中年人找到了船队,声称他刚刚从异域回来。这个消息着实让所有的人情绪达到了兴奋的顶点。但中年人后面说的话,无疑给船主们泼了一盆冷水。他可以带他们去异域,但依照所能携带的水粮,船队只能带上一部分的商品。而此时,求救的信号并没有带来任何的回报。船队的粮食和淡水的储备在渐渐减少,几个岛国的商人们看到船队的艰难处境,所能承受的货品价格还在降低。
怎么办?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果将这个故事中船队的困惑称为“荒岛困境”,那么,现实的开发商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首先,财富梦一点点被现实的残酷所吞噬和消耗;
第二,环境恶劣但还是有些机会,而机会的背后隐含着的损失令人心有不甘;
第三,那个从异域回来的人可以看作是救援者,但救援者不会拯救船主们的财富梦;
第四,现实处境中的商品供需矛盾,消费者价格接受度低;
第五,等待救援,还是想办法自救?
关于“救援”和“自救”,现实中的开发商们给出了不同版本的答案。有些在等待中煎熬,而以万科为首的一些开发商则通过“自救”来获取货品价值变现和充足的水粮。随着市场环境进一步变得糟糕,“救市”更成为业内诸多开发商的呼声。
市场的自身规律无法违背
2007年中国房地产的价格飞涨,销售量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终于在2008年要消化这十多年房地产牛市在最后的疯狂中吹出的大泡泡。价格下跌,销量下滑,这是市场的必然,其中的因果关系如同在酒杯中倒啤酒,这在《从地产泡沫到泡沫地产》文中,笔者已有论述,如果泡沫快速占满了酒杯的空间,那就只能等待着泡沫退尽,才能继续倒酒。房地产市场也是一样,如果泡沫未尽,即使是有了救市之举,也是治标不治本,消费者不会买账。这从诸多城市的市场救助行为中,已经实质上被验证了。2008年春节过后,相继有18个城市推出了救市之举,包括减免税费、购房补贴等,但并没有将市场从颓势中拉回来。
房地产市场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现实的问题是:消费需求被提前透支,现实的需求自然会萎缩,这是其一;其二是投资客高位套牢,投机资金自然减少;其三,市场信心受挫,有购买力的也在观望;其四,经济环境变化,对于购买力的潜在影响。因此,拯救房地产市场需要四股力量:房产价格到底、购买者信心恢复、购买力积蓄、经济环境乐观。政府救市只是在解决信心的问题,但信心的恢复更依托于购买力对于价格底线的判断,以及产品自身是否契合市场需求,经济环境向好对于购买力的支撑。即使在市场环境不佳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卖得火的项目,譬如,深圳的慢城,万科在东莞的运河东一号等。万科项目率先打起降价7折的销售大旗,持续维系了淡市中的热销局面。从城市来看,深圳和东莞最早感受到环境变化的凛冽寒风,率先降价,在2008年的十月黄金周,虽然没有往年的辉煌,但还是能创造出高于珠海等价格坚守城市的销售活跃度。曾经坚持不降价的北京、上海在等待中也终于有开发商打起了降价的旗帜。因此,市场的观望无非是对于价格底线的判断,合理的市场价格是市场转机的开始。虽然苦了那些在2007年鼓足勇气杀入市场的工薪族,但这就是市场的逻辑,有些残酷但无可奈何。1991年日本的地产泡沫的破灭、1997年香港地产泡沫的破灭、2008年美国地产泡沫的破灭,大量的家庭财富化为泡影,那些在泡沫的高峰买房的家庭,或者流离失所,或者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不堪的重负。日本长期的经济衰退,那些期待着房价再度高企的家庭还要祈愿日本经济的增长。
等待救市,自救是根本
由于市场的规律无法违背,所谓的救市也只能因势而为。如果说各地的救市之举是向房地产市场发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逐渐松绑,为市场带来了一线转机,那么,市场的变化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蓄的过程,尤其在这个外部环境金融动荡的特殊时期。国家货币政策的改变,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内需都为房地产市场吹来了一线暖风,但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积蓄,还需要一个过程。泡沫时期,人们往往会提前消费透支未来,而在低谷时期,滞后消费又会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进程。尤其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市场教育让消费者更加理性和成熟了。这是在后泡沫时代,开发商不得不研究和面对的新的市场环境。
而在后泡沫时代,对于行业的复苏,政策的出台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在供需矛盾转移的新时期,房地产的销售畅旺价格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现实的困境是许多开发商对于市场需求的研究不足,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难以支撑市场的青睐,这是开发商自身内功的问题,是开发商自身经营的环节,也是政府无法拯救的环节。只有契合区域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有所斩获,那个不论萝卜好坏都畅销的时代已经终结,而萝卜的好坏评判源自市场的需求匹配,而非开发商的自我判断。所以,对于房地产市场很快就会恢复,自己的日子会好过起来的企望,如果缺乏市场利益的支撑也是不大现实的。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潮水退却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当房地产价格飞涨,是房子就能卖高价的时代,企业内部一片歌舞升平,在业绩的掩护下,一切的问题也都不是问题。而当“潮水退却”,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关键问题暴露出来,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经营模式,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和市场应对能力。
那么,在这个时期,开发商并非无力可为,开发商应该积极自救。所谓的自救,根本是对于这个市场的研究和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价值链的重新梳理,在市场研究方面,首先,这个市场的购买者到底是谁?他们的需求怎样?其次,价格引领的时代终究会终结,消费的核心注定要向价值转移。那么,如何在合理价格和创新价值的新环境下引领市场,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而在企业内部治理方面,对于企业价值链和业务链的重新思考,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模式和权利机制的重新梳理,发现和改善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升企业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国家新政的陆续出台,房地产开发商所面临的是市场恢复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开发商同样要面临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的矛盾。即使国家房地产政策从冷风到暖风的逐步施压到渐次松绑,首先鼓励的还是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那么,在这个时期的消费需求和心理特征怎样,产品需求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需要从产品价值和销售力影响的双重角度思考。而在这个时期,土地市场又面临怎样的转机,未来的供需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以及未来环境下的价值策略,都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房地产市场的成熟真正来源于房地产企业的成熟,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那些不成熟的企业也最终难逃下课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