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要研究珠三角的“顺德奇迹”?
从客观方面讲,《本土经济与顺德商道》是从虚拟(网络)世界走进现实社会的一部原创书。这件事本身就折射出顺德地缘文化与政府文化的亮点:敢为天下先和支持敢为天下先。
从主观方面讲:我的执着探索,是出于对近代、现代顺德制造134年以来一直被边缘化而鸣不平。我试图以只身之力为百年顺德本土经济回归主流经济去垫上一块石头,并非像珠江商报说的“作者自称是对顺德这片土地的热爱”那么狭隘。因为我是从历史大视野的纵轴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横轴来研究顺德经济、定位顺德走向的。
或许可以说这是善始善终的结局。善始善终是一句成语,古时原创是“善始敬终”(或曰慎始敬终)。一字之差,折射出有清一代儒家文化的苟且偷生的变态。敬终,体现做事者对结局、对晚节的敬重、敬畏、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承诺就一定兑现;善终,给了做事者以善变、变通,各种借口的机会,即便是变节,即便承诺已经化为一纸空文也可以百般狡辩。现实生活中,无终者多,善终者少,敬终者寡。
愚以为《本土》一书从虚拟世界走入现实;从承诺走到兑现,整个过程凸显着顺德干部的善始敬终,同样,顺德商道从“三来一补”到“三三三”也凸显着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善始敬终。
顺德人一贯倨于务实,漠视理论。辉煌至极的清代顺德缫丝产业被洋务运动主流历史摒之门外,吃了历史的大亏;1993年“靓女先嫁”的华宝资产重组,明明是为三年后的国企改制率先闯出了一条路径,却被列入□□党校“国有资产流失第一案例”而浑然不知,吃了现实的大亏;2006年过后,正在扬帆前进的“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悄然熄火,第一面本土经济理论大旗偃旗息鼓,顺德人又重新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而且丢下“敢为天下先”,盲目加入“总部经济大合唱”,准备吃未来的大亏。
(二) 大佛山搞总部经济是正确的
我在书中已讲,也再次重申:大佛山选择发展总部经济是有道理的。五区中间,顺德、南海是先发区,超千亿GDP;禅城虽然先发却被迫产业转移,进入转型期,处于“破发局”状态;三水、高明是后发区,与禅城同属于百亿GDP档次。佛山市五个辖区,同时并存着三种经济生态:第一种是以内源型经济为主体兼容外源型经济的本土经济生态(顺德、南海);第二种是内源性落后产业经济向新产业经济转型的混合经济生态(禅城);第三种是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外源型经济生态(三水、高明)。
一个地级市,三元(外源型、内源型、过渡混合型)经济并存,在全中国绝无仅有,所以大佛山的经济政策就不可能“一刀切”。佛山市的战略目标是GDP超5000亿的“特别大城市”(在韩国称“广域市”),其瓶颈在于三个“百亿区”尽快变成“千亿区”,那就必须大规模招商引资,大张旗鼓搞外源型经济。那么,最好的、最时髦、最有吸引力的模式当然是总部经济招牌。最新成果,一是南海“金融服务区”的引入;二是新加坡依照“苏州工业园模式”在中国大陆拟建立第二个工业园可能落户三水区。
而顺德是先发地区,已经形成以本部经济为主体的本土经济,而且80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利用已经接近饱和,没有条件与三水、高明一样大规模招商引资;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放在后发区的档次去制定新战略;更没有必要用外源型(总部)经济去置换本土经济的主体——内源型(本部)经济。市政府没有“一刀切”的要求,区政府干嘛要“切”自己呢?“顺德制造中国骄傲”的自信心何在?
(三) 顺德企业家“固守本土”的历史传统
一百多年以来,顺德成气候的企业家一直恪守着两条规矩:“财要入库、根要守住”。2006年顺德居民储蓄余额已经高达800亿,人均可支配收入2.23万元的水平,说明顺德是藏富于民的地方,而不像温州人,拿着30亿就敢走遍全国13省去炒楼、炒地、炒煤窑。顺德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传统。
“为了让那些成功的大型企业把根留在顺德而选择总部经济”。这种说法首先是概念错位,即“本部经济”和“总部经济”的概念混淆;其次是信念动摇,对顺德本土企业家固本传统的漠视。
(四) 产业转移——家电产业的结构性剥离
顺德家电产业的第一次转移发生在1998~2001年,转移主方向是中山市黄圃镇“大岑开发区”和东凤镇“同安开发区”,转移主体是小家电的微型、小型企业和配件企业,转移性质属于产业次级剥离,即小家电产业与大家电产业的剥离,被人戏称“草根经济”大转移。
2002年由于中山市政府瞄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强势推动其“西北工业组团”战略计划,撤销南头镇收费站,进一步放宽其西北三镇(东凤镇、黄圃镇、南头镇)工业用地优惠政策,终于造成顺德家电产业的第二次转移,即大中型企业的结构性转移,大家电留顺德,部分小家电迁往中山。突出表现在美的、格兰仕、万和三大巨头分别把新扩建的生产基地通通放在中山市的西北三镇,但是没有一家大企业有“本部”搬家的动静。
这次产业转移在2006年年初嘎然而止,一是因为顺德在2005年10月颁布“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从2006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二是因为当地的一些税收优惠没有一步到位。许多搬走的企业实际上是非常留恋顺德,老板的家都在顺德,每个工厂都订顺德报,时刻关心顺德的政策动向,所以当时在“飞走”的小老板中间已经开始流传“顺德又有了自主权”的猜测。最突出的是×××在黄圃镇的3000亩超级工业园区计划的中途搁浅。
我认为,以家电产业为主体(包括涂料行业)的两次转移,是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为主导并非政府主导行为,符合“高位流动法则”。对于顺德,属于初级生产要素的转移,高级生产要素没有动,本部经济没有搬,核心竞争力没有走;对于中山,是相对落后的“西北组团”的经济崛起。无论是转出一方或者是承接的一方,都是利大于弊的双赢,甚至可以说是今天广东省政府倡导的“双转移”战略的超前实施。
在产业剥离性转移结束两年以后,再以“留住大企业”的名义(实际上也从来没有走)实施“总部经济”,而且还有100万元奖励!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至少是滞后了五年。
(五) 韩国人是本土经济的高手
7月中旬去韩国的5天商务考察,收获颇丰,写了一篇《汉字的废墟:韩国五日掠影》博客长文,正在陆续发表,三天点击率已超过2万次。其中第八章是《韩国的骄傲:小国家 大企业——本土经济的跆拳道高手》,专门用顺德模式做了比较,援引国际案例和东亚模式,证明顺德本土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
2008年8月6日 于 顺德 质研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