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旅游业 湖北旅游业整装待发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根本特征。

  旅游业由于其广泛的综合性和带动性以及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向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旅游行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能带动5个就业岗位。

 湖北省旅游业 湖北旅游业整装待发
  旅游业的繁荣需要一些启动条件。一方面,需要经济上的富足以使人求新趋奇的天性得以实现。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观光旅游风生水起;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投资,以让居民可以通达性的进出。

  2007年湖北人均GDP为2400美元,武汉市达4700美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的逐渐升级,使得湖北旅游业已开始从“单一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智力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从“单兵作战”向“集团组合”转变,从“产品为中心”向“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从“单一产品”向“集群产品”转变。湖北旅游业正整装待发,开创一个新时代。

  从“单一观光”到“休闲度假”转变

  旅游就是人在不同的地区寻找区别于本地的风景、文化、工作和生活方式。前几年的旅游消费主要是迎合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一种猎奇需求,旅游消费的主要目标就是照相留念,以资炫耀,因此旅游服务是一种奢侈品和垄断产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乐活”的意识觉醒,休闲、游泳、阳光浴、健康、美食、参观博物馆等日益成为一般居民关注的焦点。旅游业呈现出需求多元化、消费大众化、增长爆发化的态势。据国家旅游局2006年对游客出行动机进行抽样调查,休闲度假和健康疗养的比例高达51.01%。

  为了迎合消费结构的转变,咸宁突出温泉旅游、生态度假和三国文化特色,仙桃、天门、潜江积极开发乡村旅游,黄冈突出大别山绿色生态旅游和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佛教文化特色,孝感突出休闲旅游和孝文化特色,武汉突出都市风情和滨江滨湖特色,加大大型主题公园、现代城市景观和旅游集散功能建设,加大东湖、汉口商业街、会展、购物等项目建设,黄石突出工业旅游特色,塑造“青铜故里8226;山水黄石”城市形象。等等。

  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智力密集型”转变

  当前的旅游业已经不再是“不劳而获”的自然经济,而是一个投资巨大、环环相扣的产业。以前,咸宁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很多产品难以升级,一池温泉始终无法“沸涌”。2006年9月,由中旅集团投资1.5亿元的龙佑温泉开业,一上市客房就供不应求。随后,广东碧桂圆、三江航天、香港世贸等社会资本热捧我省旅游业。随州投资4000多万元修筑编钟博物馆,1.2亿元修筑炎帝神农故里,希望将两张文化名片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目前,旅游在建项目占同期全省社会事业在建项目总额的81.9%。

  文化不等于景观,山水不等于旅游产品。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为了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武汉准备用3到5年的时间,培养一批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会管理的旅游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旅游营销、电子商务、旅游会展、节庆活动方面的急需人才,集聚一批能人智士、专家学者,构建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保障,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

  过去,旅游业大多以观光产品为主,缺乏人文文化的包装,缺乏旅游商品的帮衬,缺乏娱乐项目的烘托。现今,餐饮、花卉、纸巾、娱乐业、纪念品等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而且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会降低旅游景区的竞争力。

  为了提高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钟祥通过挖掘整理地方名点各菜,开发“钟祥长寿席”、“漳河鱼宴”等系列美食品牌,规划发展特色餐饮名店和餐饮一条街,拉长钟祥长寿产业链。武汉正在推动探险旅游、网络预订、旅游传媒、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发展。荆门精心打造具有荆门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节目,引导专业艺术院团大力发展旅游演艺业。恩施州开发特色民族食品、民族服饰、民族医药等吸引消费者。

  从“单兵作战”向“集团组合”转变

  湖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旅游资源的系统集成性不够,“精品菜没有做出大宴席”。现在的旅游竞争已从原来的一个点、一个城市、一条线路,到一个区域、一个旅游目的地。因此,旅游产品必须进行策略性的组合,要能够满足市场细分对不同产品的需求。旅游区域应经常性地进行沟通,互为宣传、互为推介、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无序竞争。

  “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的系统集成性,襄樊、随州、荆门、荆州形成了鄂中文化旅游区,孝感、天门、潜江、仙桃、咸宁、黄石、鄂州、黄冈、武汉形成了武汉城市旅游圈,十堰、神农架、宜昌形成了一江两山精品旅游区。近期,宜昌、十堰、襄樊、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等7个城市整合7地资源,商定推出十条“湖北123旅游”精品线路,达成了以下共识:政府主导,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打造一流旅游产品;市场共建,拓宽旅游客源市场;管理共商,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从“产品为中心”向“消费者为中心”转变

  旅游产品是由旅游企业生产的,而旅游品牌却是由旅游者造就的。旅游者的心理空间有限,在购买旅游服务前往往难以感觉到它们的品质和质量的真实内涵,对旅游品牌的感知只能通过品牌所彰显出的形象来获得或只接受自己认可的个性化旅游品牌。因此,企业在旅游开发时应按照体验性、休闲化、生活化、参与性、原真性、个性化、人性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品牌营销时要努力找到差异点、利益点,驱动消费者认同。

  过去,武当山虽有世界级的资源,却是乡镇级的管理,游客甚至戏言:“不到武当想武当,到了武当上大当。”为了扭转这种局势,武当山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星级旅游厕所、环保车队,推广参与性的习武健身、养生等特色项目,组建营销网络,完成了从“产品为中心”向“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变。7月份以来,武当山每天游客接待量1000人以上,旅游收入大大增加。宜昌大力发展户外拓展、地质科考、保健疗养、森林生态等旅游产品。

  从“单一产品”向“集群产品”转变

  人有求新趋奇的天性,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这种愿望就可以相对自由地得以实现。因此,多样性的旅游资源,比如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以及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不仅具有独特性和垄断型,而且也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的趋势。

  为了满足人的这种求新趋奇的天性,众多城市从开发“单一产品”向“集群产品”转变。咸宁以温泉休闲旅游为中心,打造华中休闲胜地。以九宫山避暑旅游为中心,打造华中避暑天堂,以赤壁古战场文化旅游为中心,打造华中文化名称。随州正在擦亮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文化名片,同时千年银杏树开发空间也很广阔。恩施州正在将生态旅游、风情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竞技旅游、乡村旅游、科考旅游、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旅游产业集群。黄冈将红色旅游、大别山风景旅游、名人旅游集合起来,提高城市吸引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77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发布:xmbzdhxmk.gsliangzhou.gov.cn2008-5-16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旅游业发展新特征与新趋势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2014年,在中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

湖北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 湖北省公路网规划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 http://www.ggj.hbjt.gov.cn/ggj/http://www.askway.cn/map8/湖北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1991年有了武黄高速公路,到目前我省已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341公里,位居全国第6

声明:《湖北省旅游业 湖北旅游业整装待发》为网友南风过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