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河南是生猪生产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生猪生产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逐渐提高,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常年稳定在8-9%,位居全国第三,为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河南生猪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生猪养殖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既有利于充分发挥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治,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一部分养殖户在尝到发展规模养殖的甜头后,也有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的意愿,但筹措发展资金却较为困难。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苛刻,贷款资金较少,利息较高,养殖户很难获得需要的贷款。邓州市构林镇构林村养殖户刘福成,生猪养殖规模常年在160头左右,其女儿是畜牧养殖研究生,具有较好的技术条件,目前生猪养殖效益又较好,很想扩大养殖规模,但个人资金有限,又无处筹措资金,限制了其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户的扶沟县王险峰认为目前筹集资金的主要困难在于一是贷款门槛过高,当地信用社要求有存折抵押才能贷款;二是利息率较高。
二、疫病发生较为频繁,养殖户技术知识欠缺,疫病防治能力较低。畜禽疫病是发展养殖业的第一杀手,一旦有疫病发生,养殖户往往遭受的是灭顶之灾,因而,发展养殖业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要求养殖户应该具有基本的疫病防治能力,但我省大部分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生猪饲养技术培训,也很少看相关报刊书籍,还处于靠观察和测量体温等传统经验来防治疫病的初始阶段,较大部分的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生猪疫病防治知识,而目前生猪疫病已有原来的2-3种发展到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仅仅依靠传统经验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生猪疫病防治的需要,遇到稍微复杂的病症就束手无策,以至于延误防治时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畜产品销售网络和信息化体系不健全。在畜产品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能否获得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是畜牧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畜牧生产者只有能够及时获得以价格表现出来的供求状况的市场信息,才能够生产出适合市场各种需求的畜禽产品,从而获得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但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我省并不具备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系统,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养殖户本身也没有能够及时获得相关市场信息的正规渠道,从而导致畜产品市场经常出现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了其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据调查,西平县仅有28%的养殖户能够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获取相关市场信息。
四、缺乏畜牧业生产风险基金方面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优惠。畜牧生产作为一个高投入、周期长、疫病多的产业,不仅仅要承受由重大畜禽疫病所带来的自然风险,还要承受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从这一点上来说,和种植业一样,畜牧生产属于弱质产业。同时,畜牧业生产作为提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消费品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但从河南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上来看,这一方面的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重产前而轻产后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的存在。
五、财政资金的投向和畜牧业发展规划结合不够紧密。财政资金的投向不仅仅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向,促进畜牧业生产投资的多元化,从而推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还要能够体现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符合产业政策的导向。我省在畜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科学规划了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和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但是从各地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来看,很多县市基本上都是不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基础,强调猪牛羊禽蛋奶的全面发展。财政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投入,必然不能够促进畜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各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循环。从长期来看,也将会危及我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我省畜牧业发展的区域规划和产品结构调整规划难以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进一步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除继续落实国家对饲养户的各种补贴外,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也要积极地和金融部门相协调,给予养殖户一些养殖贷款的优惠政策,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2.加强对饲养户的宣传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饲养户对疫病的控制意识和防范能力。各级部门除了要有具体的防疫、治病的措施外,还要加强饲养户对疫病的防范意识,畜牧部门最好能定期对饲养户进行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其饲养能力、防疫能力、信息识别能力。
3.加强市场信息化体系建设,着力培育生猪生产和销售信息发布网络。建立起能够覆盖到所有养殖户的生猪生产和销售信息发布平台,使生猪养殖户能够及时、廉价获得有效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根据市场导向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避免因市场信息的滞后而导致生猪生产的剧烈波动。
4. 建立生猪生产风险基金。由政府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共同参与建立生猪生产风险基金,遇有非正常生产和大的市场价格波动时,及时扶持受到重大损失的养殖户,从而降低生猪生产者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稳定生猪生产者的正常收益。
5.整合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和政策。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地发展畜牧业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财政资金投放和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