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阶段 广州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综合评价



一、广州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判断

城市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准确判断产业发展和演进的阶段,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发达国家城市走过的道路表明,在工业化时期,城市产业大致都依次经历过轻纺工业、重化工业和高、精、尖制造业三个发展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城市的扩展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了后工业化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其产业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那么,广州目前的产业发展到底处于什么阶段?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序如何?广州未来应该以什么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这些问题并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是由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客观决定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广州的工业化水平做出判断。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多种判断产业发展阶段的理论和方法,每种理论都有其适用条件,分析具体问题应有所选择。为了保持判断结果的客观性,本研究综合了霍夫曼、库兹涅茨、钱纳里和罗斯托等人的工业化进程标准,对广州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

(一)霍夫曼比例比较

1、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标

较早研究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他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中提出霍夫曼比例,即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产值的比值。他首先将全部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三种类型,把工业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表1)。

表1: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标

资料来源: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广州霍夫曼比例的测定

按照霍夫曼比例的测定方法,从表2中的可以看出,广州工业化与一般规律基本吻合,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是,建国以来,广州的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1978年已经超越了第一阶段,消费资料为主体的轻工业发展规模很大,重工业也获得迅速增长,霍夫曼比例表明广州工业处于第二阶段的后期。一直到1995年,广州的霍夫曼比例降到1.5以下,标志着资本资料工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但消费资料为主体的轻工业仍居主导地位,而且轻工业已达到成熟的规模、体系。广州的重工业基础良好,起步较早,但霍夫曼比例的缓慢下降,意味着广州重工业化时期明显较长。直到2004年,广州重工业总产值才首次超过轻工业总产值,工业化进入第四阶段。而重工业起步晚于广州的深圳1995年调整了工业产业政策,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进步,早在1998年就已经达到这一阶段。

                          表2:广州的霍夫曼比例

注:由于统计年鉴上数据的可得性,本表霍夫曼比例的计算以轻工业总产值与重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代替。部分年份由于数据不全未列入。

 

(二)库兹涅茨工业化五阶段比较

1、库兹涅茨法则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关注的标准主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基准点,通过考察总产值结构变动和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动,并把结构变动置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框架中,揭示出劳动力和产值均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其工业化五阶段如表3。

表3:工业化五阶段产值和劳动力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8页、第210页整理。

 

2、广州的库兹涅茨工业化阶段测算

库兹涅茨用产值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分布来划分工业化程度,比霍夫曼单纯用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产值的划分更全面、系统一些。从表4来看,广州的非农化趋势非常突出。第一产业劳动力份额变化非常明显,在初始份额达到43.69%的情况下逐年大幅度的下降。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逐年提高,到1996年又有所回落,而且,1985年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37.66%)已经相当于库兹涅茨标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美元水平,说明广州较早进入工业主导的发展时期,目前广州第二产业吸纳了38%以上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劳动力份额成迅速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24.18%上升到2005年的46.19%,在1998年最高达50.30%,以后略有下降。广州在90年代中期逐渐提高至工业化中期的水平,并于1994年达到库兹涅茨的人均GDP1000美元水平(195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准)相对应的份额,属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的水平。现在广州的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

另外,从总产值份额的标准来判断广州工业化阶段,虽然比较全面,但结果会超前。因为从广州GDP三次产业构成表来看,广州工业化历程的起点是比较高的。1978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是11.67:58.59:29.74,已经接近于库兹涅茨的人均GDP1000美元水平(195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准,下同),只是第三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到1985年,广州第三产业份额达到37.39%,符合库兹涅茨的人均GDP1000美元水平,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是9.69:52.92:37.39。说明广州已经进入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表4:广州1978—2005年GDP三次产业构成

注:根据《广州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而得。劳动力数据采用年末社会劳动者合计(人)指标计算。“-”表示数据缺失。

可见,按照库兹涅茨的五阶段划分标准,广州在工业化初期表现出阶段更替的强有力增长态势,所需时间非常短,在1~2年时间内迅速实现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升级,并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说明,这里还没有进行美元基准水平的统一,也有核算口径中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不一致的原因,但对照结果部分说明了广州工业化进程超前于库兹涅茨五阶段论中的阶段标准,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初期的两、三年内,广州的阶段交替速度非常地快,迅速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第二产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在80年代中后期就进入库兹涅茨标准的中期阶段并逐渐向工业化后期推进。在90年代初期,广州步入库兹涅茨标准的后期阶段,劳动力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比重以及出现饱和,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还显示出广州工业化高服务化的情况,反映出广州工业化处于相当高的阶段,已进入库兹涅茨标准的后期阶段。

 

(三)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比较

1、钱纳里的标准模式

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是国内外学者最常用的工业化划分标准。钱纳里和赛尔奎因通过对101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模型的分析,把经济结构转变的全部过程分为逐步推进的三个阶段和六个时期(表5)。

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是以1970年或1982年的美元水平为衡量标准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一般以1979年或1990年为不变价表示,不宜直接对比。有学者将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换算为1994年、1998年标准(胡长顺,2002),见表6。

因此,要根据钱纳里的标准模式判断当前的广州工业化阶段,应该将考察时期的收入换算为1994年或者1998年的美元水平才可以进行对比。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1994年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比较大,所以用1994年的汇率进行计算人均GDP将有利于消除汇率波动的因素。

表5:钱纳里关于结构转变过程的时期划分标准

注:1982年美元水平根据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按照1970年标准的赛氏因子2.6推算。

资料来源: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1页表3.3。

表6:钱纳里关于结构转变过程的时期划分标准2

注:①1994年美元水平按照1982年水平的赛氏因子1.5推算。

②1998年美元水平是按照美国1995年至199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选择1994年标准的赛氏因子1.1推算的近似值。

资料来源:转引自胡长顺:《21世纪中国新工业化战略与西部大开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129页。

 

2、广州的钱纳里工业化阶段测算

广州人均GDP是以1979年为基准公布不变价的,通过换算我们得出以1994年不变价的广州实际人均GDP美元水平,见表7,这样就可以与钱纳里的标准模式直接进行比较。

与钱纳里的标准模式相对照,从人均收入水平与产出角度来看,广州1982年以前人均GDP仍不足500美元(1994年不变价,下同),1982年才超过钱纳里模式中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的最低门槛。之后,除了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外,广州人均GDP基本是直线增长,从1992年开始就维持在人均1000美元以上,标志着广州正式从1992年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90年代以来,广州人均GDP更是直线高速增长,1995年人均GDP达到2208美元,标志着广州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5年广州人均GDP为4389美元,首次超过了钱纳里模式的工业化高级阶段门槛,从一定意义上说,广州在2005年步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开始向发达经济迈进。

如果按照以人民币不变价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核算的人均收入水平是低估的说法,那么广州工业化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都较上述时间要早,很多专家认为,广州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成熟阶段甚至发达经济阶段的高级阶段。实际上,广州1988年按当年价和汇率折算的人均GDP为1129美元,对照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比较可知,广州1988年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之中,而不应处于相对滞后的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广州工业化的阶段更替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是比较快的。“英国从1780年起,用了58年时间使人均产出增长一倍。美国从1938年起,只用了47年时间;日本从19世纪80年代起才进入这一增长过程,把人均产出增长一倍的时间缩短为34年。二战后才进入现代化的晚进国家,人均产出增长一倍的时间又进一步缩短了。例如,土耳其用了20年(1957—1977年);巴西用了18年(1961—1979年);韩国用了11年(1966—1977年);中国用了10年(1978—1988年)。”广州1979年人均GDP为353美元,若从增长一倍的速度看,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为9年;再从人均GDP500美元增长一倍的速度看也只是用了7年(1985—1992年),其赶超的进程非常快。

表7:广州人均GDP

注:① GDP缩减指数以1994年为基准;② “-”表示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① 广州人均GDP来自《广州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②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末价/年末中间价)来自《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

 

三、综合判断:广州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向发达经济转型时期

我们选取了各种方法对广州工业化阶段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广州目前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正在向发达经济转型。

霍夫曼比例的计算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广州工业化初期来料加工的工业发展历史和重工业化趋势,但无法反映工业化的全面过程。库兹涅茨的产值和劳动力结构变动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但基于广州服务业受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影响,领先于全国的发展水平,故库兹涅茨的方法判断广州工业化过程会超前。本研究认为钱纳里的标准模式对广州工业化阶段的判断较为客观。因此,应该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出发,结合劳动力结构分布,来确定广州工业化的阶段。

客观地说,广州目前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即钱纳里标准模式中人均收入4368~8190美元(1994年基准)这个时期。从这个角度讲,传统工业化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另一方面,从广州非农化的高速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高比重的情况来看,广州呈现出发达经济初级阶段的某些特征,这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其它地区和国家没有达到的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目前处于向发达经济转型的工业化高级阶段。但广州仅仅是表现出工业化后期的成熟特征,仍没有真正进入后工业化甚至发达经济阶段,我们不能轻易地认为广州工业化已经进入高级阶段甚至超前完成。

纵观以上分析,广州工业化历程大致可划分为:1992—1994年为工业化初级阶段,1994—2004年为工业化中级阶段,2004年至今为工业化高级阶段,如果结合劳动力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来看,广州的工业化阶段则更加超前。这样的发展阶段,广州应该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转型。

 

参考文献

 

1.         H.钱纳里、M.赛尔奎因:《发展的型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         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89年版。

3.         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         胡军、盛军锋、郑海天:《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组织演化与对策分析》,《特区经济》,2003年第10期。

5.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产业发展阶段 广州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综合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90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及政策选择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刘秀莲2013-1-23 13:49:43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2期第5~12页内容提要: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3年修订 产业调整指导目录2013

为更好地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

张平: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

     朱敏:中国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很多年了,但理论界和实业界对此依然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正本清源。  张平: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方面,对此我们课题组做过一系列研究,我

产业结构政策特征 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林业对于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林业资源,主要是林木资源,甚至是以我国一大经济支柱的姿态存在。林业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得我国从政策上对其一直格外关注,这种关注一方面为林业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

产业结构政策 信息化对产业结构政策的要求

  信息化对产业结构政策的要求,不是技术的要求,而是它所代表的生产方式,即应调整为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  信息化改变了产业组织形态,对产业结构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以往的产业政策片面强调规模经济,例如片面强调实体

声明:《产业发展阶段 广州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综合评价》为网友阿怂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