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暖暖绢纺少主 塑纺箱包,该是点爆品牌奇迹的时候了



2004年度中国箱包市场容量高达140亿人民币,塑纺类65个亿,占比46.4%。2005年箱包全国销售168亿,递增20%,其中塑纺类销售90亿,占比53.6%,递增38.5%。据相关专家预测,随着消费者“服装配套、场合配套、功能配套”意识的形成,不仅箱包行业占比会进一步提高,而且在1015年之前,国内塑纺箱包行业将保持着平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超常规发展。也就是说,到2015年,塑纺箱包的国内市场空量将高达400~500亿元人民币。

按照经营方式,目前我国的塑纺箱包企业大致分为完全出口的完全外向型、集中经营国内市场的完全内向型、以出口为主(包括为国内、国外提供OEM加工),同时经营国内市场的外向为主型、以经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向国外出口(包括为国内、国外提供OEM加工)的内向为主型、(通过其它塑纺箱包企业代加工)以塑纺箱包作为副产品的文具、体育用品企业。如果按产品档次来分,则有以外资品牌为主的中高档产品(如新秀丽、LV、旅行者等)、以内资为主的中低档产品、以个体生产为主的低档产品。

由于享受着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发展成果,所以无论是何种经营方式的企业,无论是何种档次的产品,塑纺箱包企业活得并不算太差,基本上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有的企业甚至曾经或者正在通过区域市场与渠道的拓展而实现非常规发展。然而,可能是目前还是“活得并不差”的原因,尽管几乎所有的塑纺箱包企业已经感受到贸易壁垒,定单转移,原料、人力资源成本及营销费用成本不断攀升所带来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大的压力,尽管有些企业发现整个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品牌缺失,品牌指定购买率低的情况,因此喊出“创品牌,创名牌,创强势品牌”的口号,但整个塑纺箱包行业依然处于粗放式经营与发展阶段——或者热衷于为国外做产品代加工,或者对中低档产品乐此不疲,或者通过区域市场与渠道的拓展、多推快推新品、向其它关联产品方向延伸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真正能够从战略上、策略上、战术上将“创造品牌”落实到具体行动的很少。

2007年,笔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深入塑纺箱包行业整整三个月,并为某塑纺箱包企业制作了《××公司企业诊断暨业绩倍增计划》。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深切感受到塑纺箱包行业所存在着的巨大潜力的同时,也不断为塑纺箱包行业的巨大机遇而兴奋,并试图寻找一个平台,创造类似于服装行业的品牌奇迹,为企业抢得行业先机。可惜的是,无论是笔者所深入企业,还是进行调研的企业,包括一些简单沟通过的企业,整个塑纺箱包行业虽然已经出现了品牌觉醒,但缺乏具有强烈的“创造品牌”的战略思维,缺乏强劲的“创造品牌”的眼光与胆略,以及包括战略规划与实施在内的“创造品牌”的综合能力。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这样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塑纺箱包缺乏具有专业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人员的参与,甚至还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再加上部分企业以“隔行如隔山”为由,过于强调塑纺箱包行业特殊性,否认营销规模的普遍性,导致整个行业缺乏专业的品牌战略与策略指导,缺乏创新思维;一是行业的快速发展麻醉了整个行业的神经,导致企业缺乏机遇眼光与危机意识。

正如曾经的液态奶、服装与鞋类行业一样,行业的超常规发展与“不用担心生存问题”,对有企业而言,可能是绝佳的发展机遇——他们会因为眼光与胆略、因为战略规划与实施能力而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品牌,从而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或企业的质的跃进。如乳品行业的蒙牛、小洋人与妙士等,服装行业的劲霸、七匹狼、柒牌、利郞、九牧五、太子龙、森马、才子等,运动鞋类的安踏、鸿星尔克等。而对有些企业而言,则可能是导致企业安于现状、固守陈规、不思进取的麻醉剂与陷井——等到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行业最终分出个一、二、三来时,很多企业可能未来得及告诉消费者“我是谁”,就已经消失于人们的视线,或者跟在别人后面跑,或者艰难寻找机会。这样的例子在液态奶、服装及鞋类行业可以说数不胜数。

管理学领域有个经典的游戏叫“9点之外考虑9点”。所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你一定要跳出你所处的行业来系统思考你目前的问题。这样,你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容易得到答案。

塑纺箱包与服装、鞋类并称“着装三大时尚品”。当很多企业确信塑纺箱包与服装及鞋类的异常相似而将“曾经从事过服装或鞋类营销”作为营销人员入职主要条件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想到,如果将塑纺箱包与服装和鞋类,特别是与服装行业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第一,塑纺箱包目前的行业状况为企业点爆品牌奇迹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二,服装行业对塑纺箱包行业有着十分极强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现在,该是塑纺箱包企业真正以足够眼光与胆略点爆品牌奇迹的时候了!

 

先让我们看一看我国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据相关媒体报道,资深的服装史专家和《新时期中国服装发展史》项目组组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先生正系统地梳理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袁教授将中国服装业分为初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

1、初期:(1979-1991):走出“灰暗”和饥饿型消费。

这个时期正是从以上海的大华、海螺衬衣,北京天坛衬衣国营企业的产品,向民营企业产品过渡的阶段,吸引了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进入,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营服装企业。著名的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简称“三来一补”)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简称“三资”)成为特区的特色。

2、中期(1991-2001):服装产业升级并开始品牌创立

这个时期开始有一个初级品牌的创立,但品牌意识仅仅是处于简单的卖“商标”的初级阶段。以“杉杉”斥巨资聘请境外公司率先引入CI系统,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的开幕作为标志,国内的服装品牌开始思考品牌、管理、创新……,于是各种服装设计大赛和模特大赛的相继举办,国际大品牌的加速抢滩,品牌经营管理理论的逐渐丰富,营销模式和零售终端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形态的呈现巨大变化。从而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服装品牌崛起和发展的十年,而且那时创立的品牌,现在基本上成为各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

3、近期(2001-2008):产业趋于成熟并提高了竞争力要求

从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开始,市场和品牌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服装品牌开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度的逐步加强,及特别是男性消费观念的进一步变化,服装企业的创新思维与品牌意识得到极大的加强,于是商务休闲风刮起,产品休闲化、正装时尚化,引发了中国男装的新一轮变革,带动设计品牌与概念创新的产生,形成了“商务休闲夹克”、“城市猎装”、“双面夹克”、“简约风格”、“中华立领”、“锦绣男装”、“新正装”等概念,也成就了劲霸、七匹狼、柒牌、利郞、九牧五、太子龙、森马、才子等品牌的崛起。相应地,也大大地提高了服装企业把握行业机会,以及企业综合实力对机会利用的支撑能力的要求——服装行业进入了高智商、高实力、高胆略竞争时期。

 

再让我们看一看我国现代塑纺箱包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箱包的发展只是近20年来的事情。参考袁仄先生的方法,笔者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两个初期及中级两个阶段。

1、初期(1990-2006年之前):以出口和中低端产品为主的无品牌阶段

1979年国务院批核的第一家企业就是皮具厂。随后,欧美、港台皮具品牌纷纷进驻国内各大城市的大型综合型商场。1990年后,作为尼龙牛津类的箱包开始在中国大陆得以发展,大量的三资、外资、民营与个体企业如雨春笋般兴起。并形成了分别以广东花都市狮岭镇、福建泉州、上海及河北白沟为中心的四大生产基地(产业带)。尽管国内箱包生产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但只是在产业链中为发达国家扮演着制造者的角色,很少有整体的系统化生产模式,个体户合作方式还占有很大的比例。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仿造的多,创新的少;大路货多,自有品牌少。

2、中期(2006年以后):品牌觉醒阶段

随着国内、国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如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欧美贸易壁垒加强,以及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溃乏,原辅材料价格持续大幅度增涨,营销费用居高不下等导致企业利润水平大幅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生存与发展。同时部分企业发现中国出口的箱包单价通常只有进口箱包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中国的箱包企业存在着大而不强,既无设计含量也无品牌附加值这一软肋,同时消费者的指名选购率过低导致行业鱼目混珠。于是部分企业开始出现品牌意识的初步觉醒。

对照服装与塑纺箱包行业我们会发现,塑纺箱包正处于服装行业的第二个阶段的初期,即产业升级与开始品牌创立时期。我们需要关注服装行业发展中期的一个关键点——“从而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服装品牌崛起和发展的十年,而且那时创立的品牌,现在基本上成为各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我们还需要关注服装行业发展近期的一个关键点——随着消费观念的进一步变化,服装企业的创新思维与品牌意识得到极大的加强,于是商务休闲风刮起,产品休闲化、正装时尚化,引发了中国男装的新一轮变革,带动设计品牌与概念创新的产生,产生了“商务休闲夹克”、“城市猎装”、“双面夹克”、“简约风格”、“中华立领”、“锦绣男装”、“新正装”等概念,也点爆了劲霸、七匹狼、柒牌、利郞、九牧王、太子龙、森马、才子等品牌奇迹。

现在,该是塑纺箱包企业真正以足够眼光与胆略点爆品牌奇迹的时候了!

 

塑纺箱包企业如何才能点爆品牌奇迹呢?笔者参考服装行业的成功品牌的成功经验,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突破渠道知名度。

为什么很多所谓的企业感叹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高,指名购买率低?因为现在塑纺箱包的所谓品牌产品,其实只是渠道知名度,而在消费者头脑中的知名度很低很低。以下例子即可印证:在某知名塑纺箱包企业投入巨资聘请了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开展广告宣传后三个月后,另一企业曾在上海街头做随机调查,结果发现消费者几乎对所有的塑纺箱包品牌的无提示提及率全部是零。

第二,选择大类(组合)出击。

塑纺箱包行业存在着企业越大品类越多的情况,稍具规模的企业,产品品类就越全。品类全没有问题,但站在品牌推广的低度,选择重点大类(组合)进行推广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与形象应当是最佳选择,而且重点大类(组合)的推广,并不会影响其它大类的销售,甚至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商业模式创新。

服装行业品牌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包括品牌的价值主张的提出、消费者目标群体的选择、分销渠道的选择与创新、客户关系与价值配置的确定、核心能力的提升、成本结构的确立、收入模型的设计等。塑纺箱包同样能够参考服装行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第四,创新营销模式。

塑纺箱包与服装、鞋类并称“着装三大时尚品”。其实,品牌概念、目标消费群的差异化,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型商场和专卖体系的建立,甚至包括时装秀等服装与鞋类的很多营销模式完全可以为塑纺箱包所借鉴。

第五,大营销成就大品牌

我们可以推断一下,假如当初“杉杉”没有斥巨资聘请境外公司率先引入CI系统,假如劲霸、七匹狼、柒牌、利郞、九牧王、太子龙、森马、才子没有强力的广告及渠道系统支持,即使他们提出再具吸引力的概念,即使他们的产品品质有多少优秀、多少时尚,也将难以成就目前的品牌规模。

第六,淡化生产,强化运营

很多行业耽心“虚拟经营”、“贴牌生产”的危害,其实这是一种陈旧过时的思维方式。乳品行业的蒙牛创业之初以“虚拟联合”将自己变为一个品牌运营商,白酒行业的金六福通过“OEM合作”使自己承担起品牌运营商角色,耐克以品牌运营商的角色赚取大把利润,而成为其加工厂的众多生产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事实上,塑纺箱包行业的生产企业急需转变思维,即逐渐淡化生产,强化“品牌运营商”地位。甚至象美特斯·邦威那样采用虚拟经营也未尝不可。很多温州的服装品牌就已经开始考虑采用这种方式,将品牌向上海转移。

 

 奇迹暖暖绢纺少主 塑纺箱包,该是点爆品牌奇迹的时候了

创造“平均一天超越一个同行”奇迹的蒙牛乳业的总裁牛根生曾经有一句话令人深思:正如我平时所说的“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要明白真理,你就得学会“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

机遇总是眷顾眼光、有胆略、有能力的企业!

现在,该是塑纺箱包企业真正以足够眼光与胆略点爆品牌奇迹的时候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912.html

更多阅读

听刘少雄老师东坡词课程-黄州篇有感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身心空闲时继续听新浪公开课—刘少雄老师讲东坡词。进度在黄州。想随便写两句,倒一下心中的垃圾,也就是发泄一下情感,并非再分析东坡词哪里好种种。刘少雄老师娓娓道来,就像讲一位老朋友的过去,亲切而深情地,把我带到超越现实的维度里。

克鲁格曼:亚洲奇迹的神话

克鲁格曼著名的1994年文章《亚洲奇迹的神话》是JimChanos对中国的看法的基石。这篇文章被认为是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其主要观点是只靠投入推动型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只有技术进步,提高效率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动力。亚洲奇迹

由一本强推书《龙门少主》想到的, 今日强胆推荐

由一本强推书《龙门少主》想到的,龙门少主这本书本身来说呢,算是一本辛苦书。作者很努力,辛辛苦苦几个月,坚持写完了100多万字,这种精神确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水平怎么说呢,确实有待提高,抗日是对的,反美更是不错,但是本书实在是有点拖,而

声明:《奇迹暖暖绢纺少主 塑纺箱包,该是点爆品牌奇迹的时候了》为网友緈諨尐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