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生产,是指人本身的生产和维持生命延续的物质生产。它包括人的三次生产和食物生产。人的三次生产是指人的生育生产、人的劳动能力生产、人的健康生产。
现代社会的人,有三次生产过程。第一次是生育生产,即父母生产了生理上的人,例似于计算机的硬件。从三岁开始,就由学校开始了长达18—20几年(从幼儿圆到大学)以上的第二次生产,它生产了人的劳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例似于计算机的软件。第三次生产是生产了人的健康体能,人的健康生产贯穿于人的终生,例似于计算机的硬件维护。社会道德教化和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例似于给人安装了“杀毒工具”,适时、经常地进行人的“软件维护与保护”。
人类生存最根本的是食物的生产,食物生产是由农业产业完成的。
四大“人本生产”不足,是指当今中国社会,人本生产的四大环节,由于观念和政策原因等,导致四大环节的生产处于相对危险和弱势状态。
第一,人的生育生产可以有计划,不可以处于负生产状态。中国人口规模大,目前是13亿,近20-30年内会将会出现16亿以上的人口规模。之所以人口规模大,是因为中国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
经近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压住了人口猛增的势头,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正式效应,其负效应不可小视,一是未富先老;二是独生子女的社会负效应(四川省汶川7.8级大地震,第五天救出的男孩子,第一句话,不是要喝水,而是“要喝可乐”,还要补充一句要“冰冻的”);三是贫困地区人口增长比例相对比发达地区高的逆调节等。同时,在城市里出现了,“80后们”结婚迟或不愿意结婚的大有人在,养育子女没有极积性,甚至出现“丁克家庭”( 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缩写 DINK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
中国的特点就是,国家大,地区之间差别大,一个政策照顾不到方方面面,在制订国家政策时,要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政策调节。管理学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国家管理也一样,政策和法律能做到照顾到方方面面的细节的话,决定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因此,计划生育政策的大方向不能动摇,但必须进行区别对待。尤其是在大中城市里,对夫妻双方都是大学毕业的“80后们”,应鼓励生育第二胎。比如在个人所得税和社会福利方面有所体现,以改变高素质人群不生和少生的现状。
第二,人的劳动能力生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就是直接生产人的劳动能力的部门,但是该部门,中国是世界上相对投入较少的几个国家之一,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人的第二次生产”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正确认识,是全社会“以人为本”观念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重点之一。它不仅对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对提高全社会人口品质,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因此,中国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更进一步加大,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二是要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0年了,但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只是从经济和功利角度有所改变,但从人文观怀方面、学术本位方面、减政放权方面,不仅没有改革开放,相反,其本能有所削弱和倒退。
第三、人的健康生产,中国卫生部门30年的改革是失败的定性,足以说明它的生产是社会弱势部门。其改革方案迟迟不能出台,既有认识不到位,又有政府财力不足的困扰。但人的基本健康生产,是社会和政府必须承担起的本职义务。
第四、食物的生产,中国农业处于所有产业的弱势地位,不容争辩。小农生产模式支撑不了现代工业商品化社会,中国农业只能自己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世界食品贸易不可能解决中国人吃的问题。“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中国产业发展上的实践,就是要大力加强农业产业的强根固本。强根,就是保证农用土地不再减少的前提下,土地必须交由(市场配置)“种养高手”来生产和经营,由小农经济模式向现代农业模式转轨。固本,就是社会资金、技术、人才、政府服务,要由发达产业和地区流向农业产业和农村。
中国经30年的改革开放,关于人本的四大生产——生育、教育、卫生、食物是当前中国处于比较危险和弱势的生产状态,很有必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然,必然影响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08年5月17日思考于地震救灾第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