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形态演进 第三方物流及物流形态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现代物流系列讲座] 第十六讲:第三方物流及物流形态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文     余真翰 陈柳钦

一、引言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是指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即制造商、销售商或最终消费者将其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物流企业运作,以便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的一种物流模式。“第三方”一词体现了这种新兴物流模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具有的高度专业化的角色特征。

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物流产业不断发展演进的结果,包含着经济学意义上的客观必然性和产业发展中的前后传承关系。对第三方物流经济学内涵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作为第三方物流参与主体的企业,是物流活动的微观个体,因此可以将第三方物流大系统中的单个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来考察,从而揭示第三方物流所体现的经济学意义。在此方面,王大超、王环在《关于第三方物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分析》一文中,从企业成本整体构成中的“库存相关成本T”出发,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在改变传统企业“订货处理成本”和“库存保持费用”此消彼长关系,实现成本节约中的作用。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由于第三方物流是以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社会性的大物流为存在前提的,因此,有必要从社会经济生活整体的宏观角度来考察其经济学意义,即以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为线索来揭示第三方物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前后传承关系,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思路。[1]

本文试图在有关第三方物流的两个方面做出解释:一是为什么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专业化物流得以产生,并能向其更高形式——第三方物流——发展;二是从企业自营物流发展为专业化物流并最终产生第三方物流,这三种物流形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前后传承关系,以及这种演进顺序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概念准备与条件假设

(一)引入一组概念

1、相对优势

如果有甲、乙两个企业,它们都只生产X、Y两种产品,其生产效率用单位时间产量表示:

可见,甲企业无论在生产X产品还是Y产品方面都比乙企业具有优势,这种优势称为绝对优势。但是甲企业X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是Y产品单位时间产量的2倍(10/5),而乙企业X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却只是Y产品单位时间产量的1.5倍(6/4),因此可以认为乙企业在生产Y产品上较甲企业具有相对优势。

相对优势导致企业间出现专业分工和商品交换,而专业化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从而使其相对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个厂商或社会在一定量的土地上,用一定量的劳动力和其它投入品可以生产的物品称为其生产可能性。

为了方便说明,若将厂商或社会的全部生产都分为两大类:军用品(X)和民用品(Y),即社会产品只有X和Y两种,社会劳动和其它资源的投入将全部用于X和Y和生产,则下图中曲线ab为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只考虑劳动量的投入对X、Y产品产量产生影响的假设前提下,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进一步简化,即变形为图中虚线所示的直线ab,其中各点的含义不变。本文的讨论即是基于这种假设而展开的。[2][3]

3、分工和专业化

社会经济中的分工和专业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斯蒂格勒认为,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分工和专业化的过程就是企业的非核心职能不断分离出去,由其它专业化的企业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分工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在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来进行;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的不同职能的操作种类,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职能的操作上。[4]

(二)条件假设

为了便于对专业化物流的产生进行探讨,本文将企业的生产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其社会总产量用PP表示,另一类是贯穿于物质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其社会总流通量或物流生产活动的社会总产量用PL表示。

同时,本文将讨论的范围限定在两个企业之间,由于所选择对象的特征具有普遍性,因此最后可在此基础上将结论普遍化。

两企业的情况如下:

 

 

 

 

由于t1+t2=t1‘+t2‘=t,所以是考查两企业在相同的生产时间内的产量。

三、专业化物流的出现

当甲、乙两企业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从事物流活动上并无分工,即专业化物流尚未产生时,我们假定它们都将生产时间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从事物流上平均分配,即t1=t2=t1‘=t2‘=t/2,此时将社会经济生活中物质产品的总产量记为PP‘,总流通量记为PL‘,则有:

PP‘= x1+y1=

PL‘= x2+y2=

当产生专业化分工后,即甲、乙两企业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从事物流两项工作中各有侧重,此时有:

PP= x1t1+y1t1‘

PL= x2t2+y2t2‘

以下将找出满足PP>PP‘且PL>PL‘条件的甲、乙两企业各自用于物质产品生产和从事物流活动的时间分配方案,以证明专业化物流的产生确实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大为有利。

由于PP>0,PL>0,PP‘>0,PL‘>0

所以可将PP>PP‘且PL>PL‘变换为且

即  =  于是有:

   = 亦有: 

因为 t2=t-t1,t2‘=t-t1‘

所以进一步变换为<


因此 t1、t1‘的取值范围应满足不等式组:

t1、t2、t1‘、t2‘的取值有以下4种可能性组合:

(1)t1>、t2<、t1‘>、t2‘<


  其中t1‘=t/2+Δt‘,t2‘=t/2-Δt‘; t1=t/2+Δt,t2=t/2-Δt

(2)t1>、t2<、t1‘<、t2‘>

其中t1=t/2+Δt,t2=t/2-Δt;t1‘=t/2-Δt‘, t2‘=t/2+Δt‘

(3)t1<、t2>、t1‘>、t2‘<

其中t1=t/2-Δt,t2=t/2+Δt;t1‘=t/2+Δt‘, t2‘=t/2-Δt‘

(4)t1<、t2>、t1‘<、t2‘>

其中t1=t/2-Δt,t2=t/2+Δt;t1‘=t/2-Δt‘, t2‘=t/2+Δt‘

在引入△t和△t‘的情况下,分别对在这4种情况下不等式组成立的条件进行讨论(过程略),有如下结论:

在取值(2)中,当满足条件时,在取值(3)中,当满足条件时,上述不等式组成立,取值(1)和取值(4)不满足要求。说明专业化分工确实有利于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

这一结论在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体现为:

 

 

 

 

 

 

 

 

 

 

所以,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由于部分企业在物流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分工演进过程中,这类企业逐渐将为其它生产企业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作为核心业务来开展,专业化的物流由此产生。

当然,这种专业化的物流还不能称为第三方物流,因为此时在很多领域里虽然物流从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专业活动,但它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特定企业的生产活动。如当前众多大型企业集团甚至一些中型企业中专业的物流子公司(部门)就是以这样一种形态而存在的,而且从世界范围内考查,这也是当前物流业的主体形态。

四、第三方物流的产生

下图为美国美智(Mercer)顾问公司对1996——2002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的分析:


从上可以看出,虽然目前第三方物流在绝对量上同全球物流业务总量相比还比较少,但其发展速度可观,代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是否有其必然性呢?以下的讨论将说明这一问题。

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得知,这是一种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物流形态,生产企业将自己所有的物流业务交由独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承担,即t1=t,t2=0;t1’=0,t2’=t。

由于存在约束条件

而此时Δt=t/2,Δt’=t/2,即,

因此有 ,即需要x2<y2 ,x1>y1,其含义是在甲企业保持物质产品生产方面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乙企业从事物流的相对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即乙企业从事物流的效率比甲企业高,此时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5]

那么,为什么乙企业在物流业上的相对优势会转化为绝对优势呢?这其实得益于前面所论述过的专业化物流的产生和发展,即一方面由于相对优势的存在而出现专业化的物流,另一方面专业化的物流又进一步强化了其相对优势,随着专业化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企业从事流通的优势愈加突出,并最终由量变引发质变,相对优势成为绝对优势。这一过程既是对第三方物流产生缘由的解释,又是对物流业所经历的专业化物流——第三方物流这样一种发展途径之必然性的说明。因此,第三方物流绝不会出现在一般意义的专业化物流之前,只有专业化物流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三方物流才具备了产生的前提条件。

五、几点说明

(一)基本前提

作为本文基石的相对优势理论存在一个古典假设的前提,即假定经济是一种平衡运行的竞争经济,价格、工资等市场经济的要素能充分反映经济运行的相关信息,企业能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

(二)关于交易费用

在正常的经济生活中,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后的效益与两个因素有关,即交易效用和交易费用,它们间的比值就是交易的效率。当交易费用大于交易效用时,专业化分工不会产生。本文只讨论了企业处于交易效用大于交易费用的阶段,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化分工才有现实意义。另外,本文也未对交易费用进行量化的考查,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考虑了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后做出的专业化分工选择,多数是在交易效用远大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实现的。

(三)专业化与规模经济的关系

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程度和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关系密切,高度的专业化必须有大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予以支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专业化的流通市场上,象第三方物流这样高度专业化的物流形式一开始并不能出现,而是需要在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培育后才能产生。

(四)并非定量分析

虽然文中主要用公式推导来进行说明,但仍是一种定性的讨论,其中有关专业化分工产生条件的结论也只是一种对发展趋势的描述,并不代表对精确范围的界定。但是,这种推导对本文的讨论是必要的,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更好地阐明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且表明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和利用这一规律,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广州城市形态演进 第三方物流及物流形态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1]王大超、王环:《关于第三方物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2002(4);

[2]斯蒂格利茨[美]:《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

[3]萨缪尔森[美]、诺德豪斯[美]:《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1999.9;

[4]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1;

[5]王佐:《物流市场到底有多大》[J],中国物资流通,2001(1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947.html

更多阅读

河北省商务局 电子商务环境下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 要: 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河北省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规模偏小、水平偏低、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采

整合营销战略 整合营销战略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研究

  摘要: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和必不可少的一种, 其过程的逐步完善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时, 很多企业原有的物流能力在通过网络交易而飞速增加的订单面前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利用第三方物流已经逐渐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研究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政策研究

       摘 要: 在调研基础上,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了当前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种类,分析了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不适应之处,提出了政策调整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声明:《广州城市形态演进 第三方物流及物流形态演进的经济学分析》为网友青衫温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