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
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订,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 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进步。近年来,以粮食、杂粮、蔬菜和肉、蛋、奶等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了订单农业的迅速发展,但在订单农业的现实发展中也表露出了不少问题,存在着许多风险。通过一些实地的调查研究,订单农业应注意规避以下六个方面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联接千家万户的公司、企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或加工产品能否顺利地卖出去,即个别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并获利的不确定性。如何规避这种风险?首先公司、企业应主动搞好市场调查,正确决策,不断掌握市场,最终占领市场;政府涉农部门也必须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弥补企业信息获准的局限性。企业和有关政府服务部门,要全面收集、整理国际国内市场上各类农产品的品种信息、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加工链条诸产品的信息等,并对获取的各类信息及时加工整理为己所用;同时,也要不断地把本地实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发布给相应的企业和公司,对企业和公司决策和“下单”进行有效引导和指导。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农产品购销合同由于种种因素不能履行而给公司、农户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规避信用风险的最有效办法是:首先,要制定规范的合同文本,明确合同双方各自的责权利和风险范围,尽可能降低或消除风险,保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其次,涉农部门应组织法律工作者,为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维护合同各方面的合法利益;再次,要在县区、乡镇建设签单信息中心,将签单情况集中反映,加强管理,克服“一女多嫁”、“半路退婚”和“有女嫁不出”等现象;第四,要加强农民法制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让农民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步使订单农业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抗力的灾害,或某种事故伤害某些重要产业安全的可能性。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涉农部门一定要通过健全体系、强化执法、控制源头、抓好示范、做好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建立起防灾抗灾体系、农产品生产信息监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要增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理念,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跟踪与反馈的社会监督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企业的加工能力和产品的生产档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四、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在发展订单农业中由于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规避这一风险,关键在水利和气象两大部门。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加大水利投资力度,加强灌溉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求气象部门运用先进的技术与手段,对农业气象和农业灾害进行及时、科学、准确的预报,以便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者根据相关的预报信息合理安排生产和防治各种自然灾害,以避免和防范发展订单农业中的自然风险。另外,要尽快发展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五、素质风险 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科学普及知识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必然会影响到订单农业的发展。为此,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当作培养现代农民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在抓好农村“普九”教育的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科技素质高的现代农民队伍。 六、环保风险 环保风险,是指从植被变化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广泛污染,主要是农业产品在生产环节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农用化学品对农业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而造成的损失。WTO对农业环保要求很严,标准也很高。必须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将订单农业的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中去。同时,还应加强环保执法,规范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逐步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