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创意经济的内涵之后,我们可以从更高的眼界来观察和探讨创意经济的外延。现如今不同的人对创意经济的不同定义,多是出于现象界的观察。为此,我们应尽可能高屋建瓴并拓宽思路。下面我们试着做一些归纳:
一、从产业角度定义创意经济
1、“创意产业化”意义上的创意经济
是指把创意经济理解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指将内容作为最终的消费产品加以产业化的产业。这是最狭义的创意产业定义,它排斥了创意作为生产方式对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具有的普遍意义,将创意视为特殊产业现象。
2、现代服务业意义上的创意经济
是指把创意作为中间产品意义上的内容产品(内容生产资料)而形成的产业;或者是指把创意方法和工具产业化而形成的产业。
3、“产业创意化”意义上的创意经济
产业创意化有着不同的含义。一是将创意作为生产非内容产品的方法并加以专业化,如策划;二是使内容作为物质产品的高端附加值部分的产业延伸方式;三是指利用广告和营销等创意环节来带动其它经营环节的商业方式。
二、从要素角度定义创意经济
1、将创意经济理解为“生物进化”
强调经济的“非决定论”性质,把经济发展理解为生物进化式自然聚集。例如,由机器猫的偶然之作,引起一个玩具产业生态链的生成和发育。瓦斯尼基在《知识、创新和经济:一种演化论的探索》中,系统地说明了这种观点。
2、将创意经济理解为“人本”资源配置
不是按照资源禀赋稀缺性而以效用最大化原则来配置资源,而是通过创意配置资源(主要指根据企业家主观创意和天才)来重组资源,还包括根据价值、意义和文化标准配置资源等等。
三、从经营角度定义创意经济
1、将创意经济理解为对产品的内容附加值的生产;
2、将创意经济理解为创意投入和创意资本化主导的经济行为;
3、将创意经济理解为企业策划和广告营销。
四、从管理角度定义创意经济
1、将创意经济理解为“与完备理性方法相反的‘艺术化管理’”。例如奥斯汀的《艺术过程:管理者需要向艺术家学习的工作方法》。
2、将创意经济理解为“与完备理性方法相反的‘学习演进式的管理’”。如彭新武《进化管理学—复杂、动态环境下的管理思维与方法》,强调后现代主义的管理范式转变。也有学者把创意经济理解为:知识管理、人本管理、创新型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管理。
3、将创意经济理解为“用完备理性方法对创意活动的管理”。如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主要从传统合同理论和产业组织结构理论来解释创意产业中的各种“新”现象。
4、将创意经济理解为“用完备理性方法对以创意为手段的商业活动的管理”。例如McKnight的《30分钟创意评估》,把创意理解为“大胆假设”,把对创意的管理理解为“小心求证”。
5、将创意经济理解为“用综合方法对创造力进行的管理”。如《公司中的创造力:创新型组织行动指南》,则强调使创意从随意性较大的“点子”,转化为公司的正式组织制度。
6、将创意经济理解为“人文潜意识的管理”。如安奈特·穆瑟—魏曼《创意潜规则》,强调通过“天才的五种创意方程式”,使普通人具有掌握创意的潜在天分。
7、将创意经济理解为“直觉决策的管理”。如杜根的《直觉》,强调通过“瞬间洞察”、“鉴往知来”和“穿透迷雾”。
五、从环境角度定义创意经济
1、强调发展创意经济就是营造使创意具有经济性的环境。例如伦敦“创意城市”理念,就是吸引需要生活便宜的年轻创意人,以留住“酷”的因素(cool factor)。
2、强调发展创意经济主要是提供文化公共品和创意基础设施。例如在伦敦,创意产业的艺术基础设施占了全国的40%,由此集中了全国90%的音乐商业活动和70%的影视活动。
3、强调发展创意经济主要是营造文化氛围。例如萨克森尼安对硅谷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和印度人在各自国内无创意时,却一到硅谷就有创意了,其原因就在于社会资本的差别上。
4、强调发展创意经济就是营造适合创意的法律环境。这里又可分为斯台尔曼的“活知识”(创意过程)的知识共享主张与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中表达的“死知识”(创意结果)的知识产权主张。
总之,“创意经济”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只有发展起来才能看得清楚。不过我认为:只有符合时代内涵与外延的“创意经济”,才是最具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