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黔西南煤炭工业跨越发展之路



  

  一、全州煤炭工业发展状况

  (一)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黔西南州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五”计划确定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确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抢抓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5年黔西南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0%,比计划高2个百分点,创200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财政总收入完成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8亿元,增长29.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1亿元,比上年净增加7.51亿元,增长33.4%,超额完成省下达40亿元的目标任务,拉动经济增长1.1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元,比上年增加139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2元,增长9.1%,比上年增加66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较好。2005年全州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5个,其中新列项目28个,续列项目10个,收尾项目21个,预备项目14个。按行业分:农林水利项目20个,交通项目15个,电力项目6个,城市建设项目16个,社会发展项目12个,产业项目3个,市场项目1个。到去年底,56个新列、续列、收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74亿元,占总投资的37.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亿元,增长23.10%,增幅提高13.10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90亿元,增长37.94%,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60亿元,增长1.25%,房地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增长47.25%,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完成2.73亿元,下降2.25%。全年共争取项目计划投资6.88亿元,比上年净增加1个多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补助投资5.10亿元,比上年净增加0.7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兴义机场建成并正式通航;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完工;兴义至巴结、兴义至鲁布格公路建成通车;晴隆至六枝、普安至水城、兴仁西北环线、望漠至蔗香四条重要县际油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了一批通乡、通村公路。光照电站实现大江截流,平班电站首台机组发电,兴义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安龙10万吨烧碱和12万吨聚氯乙烯重化工基地、水银洞金矿二期及紫木凼金矿高技术示范工程正式实施;兴义“2030”工程及一批为实现“大煤保大电”煤炭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重点水利工程贞丰水车田水库、册亨坝朝水库建设进度加快,加强了一批以“三小”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新增、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8.50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28.6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60万亩,荒山造林23万亩。

  (二)“十五”煤炭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1.煤炭地质勘探

  “十五”期间,我州煤炭地质勘探有了一定的进展,糯东井田完成了精查,完成了普查的井田有泥堡井田、幸福井田、地瓜井田,并正在做精查,正在进行普查的有大坝井田、中营杨寨井田、碧痕营井田。

  2.煤炭生产和建设

  (1)生产方面。黔西南州煤炭资源的开发是以南昆线的开通为起步的,在此之前处于一种自给予自足的状态。南昆铁路通车以来,拉近与沿海省、区的距离,全国10多个省市的投资者,均看准我州的煤炭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纷纷前往黔西南投资办矿,促进了黔西南州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1998年通过铁路外运出省煤炭100万吨以上,因此可以说南昆铁路的开通,标志着全州煤炭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在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和州内外煤炭需求大量增加的拉动下,全州煤炭产量在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大幅度增长。2000年至2005年,全州原煤产量分别为450万吨、500万吨、560万吨、812万吨、1020万吨、1041万吨,分别是1996年(南昆铁路通车前)的2.3倍、2.5倍、2.7倍、3.1倍、4.5倍、5倍。

  (2)煤矿建设方面:全州通过科技进步煤炭生产工艺比以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和安全生产管理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通过坚持“上大关小,上大改小”的原则,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2000-2005年期间共引进资金约10亿元投入煤矿建设,特别是骨干矿井建设。目前,省外投资额已占全州煤矿建设资金的85%以上,已建成30万吨规模矿井6对,9万吨以上规模矿井38对。平均单井产量由2000年2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6万吨以上。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州煤矿规模不断扩大,煤矿整体素质迅速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3)销售及税费方面。我州煤炭市场和煤炭运销发生了根本变化,煤炭市场以两广为主,州内为辅,特别是随着广西区内火电、建材、冶炼、化工等行业对我州煤炭需求量的大幅增长,我州煤炭在广西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煤炭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改变了过去单一靠公路运输的局面,实现了以铁路运输为龙头,公路、水路三路并举的格局。2000至2005年,全州通过南昆铁路外运煤炭分别为238万吨、260万吨、310万吨、500万吨、640万吨、900万吨;煤炭生产环节税费分别完成3300万元、5016万元、6200万元、11000万元、24000万元、28000万元,煤炭运销及税费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位居全州六大“支柱产业”之首。

  3.煤炭产业组织及企业改革

  黔西南州煤矿企业的组织形式乡镇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组成,从2000以来,原乡镇煤矿大多以股份合作制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出现,个别地方国有煤矿实际上已改制为民营或股份合作制企业。

  4.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

  “十五”期间,全州煤炭有20%已实现了选煤(主要是块粉分选),入选量约为200万吨。目前有4个洗煤厂,洗选能力约为150万吨;焦化厂有58个,生产能力达400万吨;目前尚无火电厂、煤制油项目,煤矸石、瓦斯、矿井水等还没有进行综合利用。

  5.煤矿安全生产

  “十五”期间,黔西南州根据国家先后出台的《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及国办发(2003)58号、60号、黔党发(2003)17号、黔府发(2001)6号、(2003)15号,黔府办发(2003)76、77号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法规和文件精神,为解决我州煤炭非法生产、乱采滥挖、污染环境、破坏和浪费资源以及伤亡事故多、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煤矿专项整治工作。至2004年,全州共取缔、关闭非法开办的煤矿和非法生产的矿井1仟多处,现合法矿167对(含15对基建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8.03,安全状况趋于好转,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促进了煤矿区的社会稳定。

  6.矿区生态环境治理

  在环境保护方面,始终坚持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坚持“三同时”制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政策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强制进行污染治理,上环保设施,对生态破坏的要求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我州至目前为止还未发生煤田自燃。

  7.煤炭工业对外开放和煤炭出口

  黔西南州煤炭工业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煤炭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实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仅立足于在本地发展,未能扩张在境外投资办矿。九五以来曾多次引进美国、加拿大等国投资商到州内考察,达成投资办矿议向,但因条件不成熟,至今未利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开展煤矿建设,煤炭转化和煤层气等项目的国际合作,煤炭出口等。

  二、“十五”煤炭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勘查建设和生产经营方面

  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地勘工作滞后,多数矿井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经营管理粗放。

  2.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

  煤矿规模小,小型煤矿占主体,生产力低下,安全投入和装备不足,工程技术人员少,特种作业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素质低,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3.煤炭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

  (1)资源开采管理混乱。前几年,由于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资金、技术实力低下的企业和个人“跑马圈地”,占据了大量优质资源,制约了大型矿业集团和国家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阻碍了产业升级和集约化规模生产的推进。

  (2)资源勘探工作滞后。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严重不足,煤炭储量精查工作进展缓慢,难以满足大型煤炭项目建设的需要,全州煤炭保有储量196.52亿吨,迄今为止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12亿吨,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

  4、安全生产压力加大

  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生命安全是首要的,从2000年开始,国家成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到后来出台《安全生产法》,继而国家又成立“安全生产总局”,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煤矿开采日益加深,安全装备未跟上,加之技术管理工作滞后,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从生产需求上讲,西部大开发主要是开发资源,煤炭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因此,要处理好开发与安全的关系,解决好开发中的安全问题,要实现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必须从管理、装备上同步跟上,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5、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随着煤矿的开采,部分矿山已出现山体塌陷、裂缝和滑坡,矿井水污染农田,废弃井口和工业广场的植被未得到及时恢复。大多数煤矿及焦化厂环境保护意识差,煤尘、煤矸石、二氧化硫、煤泥水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生态治理、水土保持难度增加。

  6、煤炭加工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煤炭加工转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利用率低。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煤炭企业以销售原煤为主,仍然停留在卖资源的水平上,科技含量低。煤炭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煤炭洗选、配煤、洁净煤技术、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项目进展缓慢,

  7、技术人才缺口增大

  2005年黔西南州已生产煤炭1041万吨,然而技术管理人员不足200人,年产6万吨煤矿,至少需要3个技术人员。现阶段至少需要450人,2010年生产2000万吨煤炭,控制煤矿数150个,由于煤矿机械化程度升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至少600人,2020年生产煤炭3000万吨,控制煤矿数100个,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至少1000人。

  8、煤运通道制约突出

  十一五期间黔西南州80%的煤炭运往两广省区,部分运往省内其它专州和云南,铁路和公路的运力都将受到一定影响,直到兴义火电厂建成之后才有缓和,因此,南昆复线和省内矿区公路的兴建和改进与煤矿建设能否同步进行是解决煤炭发展中通道的关键问题。

 “十一五”时期:黔西南煤炭工业跨越发展之路
  9、煤炭管理体制方面

  现行煤炭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煤炭企业负担过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投入和发展。

  10、煤矿人力资源方面

  在煤炭资源管理开发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煤炭的勘探、开发、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资源管理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十一五”全州煤炭工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煤炭需求预测

  全州煤炭消费市场以州外(两广)为主,州内为辅,州内消费主要用于建材、化工、冶金、民用。据预测,2005年广西煤炭缺口3000万吨,2010年将缺口5500万吨。2020年两广煤炭需求缺口将达1亿吨。南昆铁路复线已纳入规划,若汕昆高速、两江一河流域电站增设船闸后,我州煤炭资源通道优势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届时两广对我州煤炭的需求将达到2000万吨。“十一五”期间,全州规划新增主要耗煤项目有:电煤项目需耗煤约800万吨;重化工(建材、电石60万吨);铝煤电项目;煤化工项目(进一步延伸甲醇、二甲醚等)产品项目;铁合金;机焦项目;煤炭洗选加工项目等,需耗煤约600万吨。由州内需求可知,我州煤炭市场前景广阔。

  (二)现有和在建煤矿煤炭供给预测

  1.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产量:截止2005年底,全州统计共有煤矿176对,生产能力830万吨,2005年全年生产煤炭1041万吨。

  2.在建煤矿投产能力和产量预测:全州在建煤矿39对,扩建矿23对,其中由山东淄博矿业有限公司投资新建普安糯东煤矿一期工程年产120万吨煤矿已于2006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新增在建项目生产能力可达800万吨。

  (三)煤炭资源状况

  1、煤炭资源总量及构成

  全州含煤总面积约4352平方公里,煤炭资源总量为196.52亿吨,其中1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85亿吨,精查(勘探)为12亿吨(含普安糯东井田7.5亿吨),详查为1.25亿吨,普查为1.90亿吨,找煤(预查)为29.25亿吨.

  2、煤炭资源分布及品质

  按构造划分,全州煤炭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青山向斜中营向斜晴隆向斜南西翼、包谷地背斜两翼、滥木厂背斜两翼、雄武背斜南西翼龙头向斜等构造单元中。

  (四)煤炭资源开采条件

  煤层埋藏于山岭,出露地表,第四纪复盖层很薄,易于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系地层上下地层含水较弱,没有强的含层。矿井水来源主要为地表水补给。

  瓦斯情况,全州煤层主要以低瓦斯为主。部分矿区为高瓦斯区域,个别煤层曾发生煤与瓦突出。

  多数煤层顶底板条件较好,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部分煤层顶底板为砂质泥岩、页岩。

  (五)煤炭资源综合评价

  我州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易于开采,煤种以无烟煤为主,龙头山向斜和中营向斜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种以无烟煤为主,煤质主要以中硫、中低灰为主,部分为低硫、低灰、部分为高硫、高灰。地质构造一般,部分为简单,少部分较为复杂。适合建设大中型矿井为主,小型矿井为辅的开采格局。

  四、“十一五”全州煤炭工业发展的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以资源条件为依据,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结合“西电东送”电煤基地建设和以铁路、公路为主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注重经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遵循“查清资源,整体规划,整合小矿,做大规模,强化安全,科学开采,系列开发,人才兴煤”的发展方针。

  (二)“十一五”及2020年发展目标

  1.煤炭生产:

  “十一五”煤炭产量2400万吨,煤矿数量控制在150个以内,大型、中型、小型煤矿产量占的比例为2:3:5,原煤入选比例为60%。2020年发展目标为:煤炭产量3000万吨。

  2.煤矿建设:“十一五”煤矿建设规模2400万吨,其中“十五”结转规模1200万吨“十一五”新增规模1600万吨;“十一五”投产规模1200万吨。

  3.采掘机械化率:2010年大型、中型、小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率分别为:100%、80%、60%。

  4.安全生产:“十一五”期末百万吨死亡率,其中大型为1、中型为3、小型煤矿6;主要职业病发病(煤矿尘肺病、风湿等)数量控制目标分别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2020年百万吨死亡率,其中大型为0.5、中型为1.5、小型煤矿3;

  5.环境保护:“十一五”期间矿井水回收复用率要达到60%以上;煤矸石与煤泥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矿区土地复垦率要达到80%以上。至2020年,矿井水回收复用率要达到80%以上;煤矸石与煤泥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矿区土地复垦率要达到95%以上。

  6.职工队伍素质:“十一五”期按受教育程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占的比例分别为58%、36%、4%、2%。2020年按受教育程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占的比例分别为34%、50%、10%、6%。

  五、“十一五”全州煤炭工业的发展改革任务

  (一)健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我州健全和完善煤炭工业宏观调控。主要采取了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引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挖掘生产潜力,保障煤炭供应的措施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煤炭工业的宏观调控。我州的普兴矿区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中,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煤炭矿。

  2、全州正加紧对对煤矿进行安全改造,引进一些如山东淄博矿业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推进我州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3、为实现煤炭产业的关小上大,我州引进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煤化工企业、铝业、高能耗企业与我州的煤炭开发结合起来,实现与煤炭行业的联营,最终实现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关小上大。

  (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

  我州在引进山东淄博矿业集团、盘江矿业集团的同时,通过全州小矿整合,逐步建立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使我州的煤资源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小煤矿

  我州整顿和规范小煤,重点是加快小煤矿关闭工作进度:1、凡属“四个一律关闭”的小煤矿,必须全部予以关闭。2、凡属应予关闭的小煤矿,政府有关部门要限期注销或吊销证照,炸毁井筒,填平场地,发布公告,并按要求恢复地表植被或复垦。3、整合小矿,扩大规模,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资源回收率。4、妥善处理关闭小煤矿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四)持续实施科技兴煤战略

  加快实施"科技兴煤"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提升煤炭产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推广新新技术新工艺,积极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瓦斯防治和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对煤炭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五)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煤矿业主安全生产意识,加强

  安全管理,从整体上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六)加强资源勘探和合理利用

  搞好煤炭资源的详查和精查,特别是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项目所需资源的精查。合理安排煤炭资源勘探布局,突出勘探重点,提高勘探质量。

  (七)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高煤炭基地建设水平,立足资源就地转化,提高煤炭附加值;加快推广应用清洁煤炭技术,尽快提高煤炭洗选率,推进煤炭液化工程。

  (八)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要高度重视煤炭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按照"谁开采、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落实环保和治理责任。防治地面塌陷,保护地下水资源,搞好土地复垦,治理矿区"三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我州煤矿企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入,煤矿开采采用井下充填等方法,减轻矿井开采引发的不良影响和地质灾害,探索建立煤矿企业环境治理抵押金制度,促进煤矿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促进煤矿企业开展矿井水、煤矸石、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六、“十一五”全州煤炭工业的建设重点

  重点围绕开发布局、煤炭勘探、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小煤矿联合改造等内容规划,主要包括:

  (一)煤炭勘探开发布局

  (1)发展原则

  以资源条件为依据,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结合“西电东送”电煤基地建设和以铁路、公路为主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注重经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坑口火电电源点的建设规划,地质前期工作超前2—3年;

  2、在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的煤矿区,尽量安排宜建大型矿井的勘查项目,力争实现“大煤保大电”;

  3、绕南昆铁路沿线经济走廊带,适当安排一些宜建中、小型矿井的勘查项目,提供外运、化工等优质煤后备基地;

  4、以大型骨干矿井保证电厂供煤需求,大、中、小矿井并举促进地方经济必发展;

  5、在资源条件较好、靠近规划电厂且已进行有普查地质工作的地段,优先安排精查项目。其余的找煤地段,宜先进行普查地质工作,在普查完成或进行过程中选择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段进行详查或精查地质工作,以满足大型矿井和中、小型矿井设计需要。

  6、拟建大型矿井的井田,其地质勘查程度应达到精查,先期采区的煤炭基础储量应满足矿井20—30年的服务年限,全井田资源/储量应保证矿井服务年限不少于60—70年;拟建中、小型矿井的井田可采用分期勘查方式,先期采区的煤炭基础储量应满足矿井10年以上的服务年限,边建设、边出煤,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逐步提高勘查程度,保证矿井服务年限。

  (2)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满足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形成煤电联合体、煤焦联合体、煤化工联合体、黔煤外运四大体系。以满足兴义电厂用煤需求为主,兼顾其它规划电厂的用煤需求勘探;对经济走廊带及其附近煤炭资源的勘查,以满足其对煤炭的需求,同时促进本地煤炭的外运和出口;围绕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勘探,确保煤化工项目建设的需要。

  1.小煤矿背整合改造:通过井田合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提高资源回收率,规划全州小煤矿整合改造达到30万吨规模20对,新增生产能力445万吨。

  规划普安县楼下片区整合改造30万吨规模4对。

  规划睛隆县中营片区整合改造30万吨规模2对,鸡场片区联改造30万吨规模2对。

  规划兴仁县下山片区整合改造30万吨规模3对,大丫口片区联改造30万吨规模3对,新龙场片区联合改造30万吨规模3对,潘家庄片区整合改造30万吨规模3对。

  规划安龙县大坝海子片区整合改造30万吨规模3对。

  2.安全技术改造:

  (1)所有煤矿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区域联网,建立监控中心。

  (2)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全部安装瓦斯抽放系统。

  (3)对通风能力不足的矿井更换抽风机。

  (4)对生产能力6万吨以上的矿井实现双回路供电。

  (5)所有煤矿实行正规采煤方式,使用金属支护,推广单体液压支护、综采,使用皮带、刮扳和电瓶机车运输。

  3.煤炭加工、转化及综合利用(含瓦斯抽放和利用)

  (1)延长煤炭产业链

  设法延长煤炭产业链,使煤炭加工转化率逐步达到50%以上。一是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逐步发展煤化工和煤炭液化合成油技术,快速提升煤炭深加工的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大煤电、大载能、煤化工”产业,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增值。

  (2)规划建设一批洗选煤厂,加快发展洁净煤技术

  引进国内外先进洗煤技术,规划建设一批洗选煤厂,开发高炉喷吹煤、低硫低灰优质无烟煤,力争做到重点煤矿的煤炭都有洗选煤厂配套入洗;其次要重点开发有机硫脱硫技术,把刚性产品线改造为柔性产品线,提高产品售价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和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促进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快速转变和环境保护。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州出境煤炭中洗选煤应达到80%以上;在煤炭消费集中或重点产煤片区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县(市),建设集中配煤场,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加工配制适销对路的商品煤。

  (3)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加强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将矿井抽出的瓦斯收集储存,变废为宝,使其成为煤炭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既节约了能源、增加了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4.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加快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加强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依据煤矸石的矿物特征和理化性能,确定其综合利用途径,实现利益和效用最大化。首先,扩大煤矸石发电;其次,扩大煤矸石制砖规模,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建设大规模、高集成煤矸石砖生产线,生产煤矸石多孔砖、空心砖和装饰性煤矸石砖等新型墙体材料,以取代黏土实心砖,并向多样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此外,扩大煤矸石制水泥的应用;煤矸石直接用于井下充填,减少地面下沉量,复垦造田,充填塌陷区,以及做路基填料,做土壤改良剂、化肥和农药载体,做橡胶和塑料的填料等。

  (2)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大力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小区,绿化矿区环境,搞好地面塌陷区的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对矿区开采的塌陷区进行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利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疏排降复垦、梯田式复垦等方法治理塌陷区,治理后的塌陷区可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或用作处理污水的生物氧化塘,也可以作为村民搬迁建房和煤矿建设的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或服务业用地等;另外要整合现有焦化厂,回收煤气作为二次能源进行再利用,回收煤焦油进行深加工,发展煤炭精细化工产业,强制污染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上环保设备,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排污,坚决取缔土法炼焦,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七、“十一五”全州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1、核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煤炭宏观调控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现代煤炭市场体系、煤炭科技教育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我州煤炭产业统一、开放、竟争、有序的市场竟争环境。

  2、认真抓好地勘工作,查清资源,围绕火电厂的幅射区建大中型煤矿。为加快我州煤炭地勘步伐,一方面,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同时,采取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按照市场化运作,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勘探工作。“十一五”期间,为积极配合兴义240万千瓦火电厂和安龙60万千瓦自备电厂的实施,要在完成糯东井田、泥堡井田、幸福井田精查和地瓜井田普查四大勘探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晴隆向斜鸡场150km2、大田100km2普查、大坝背斜大坝80km2普查、包谷地背斜马家屯80km2普查、雄武背斜七舍80km2普查、碧痕背斜典母80km2普查和中营向斜长流50km2普查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勘探总面积950km2,全州煤炭勘探总量取得较大突破。

  3、抓好煤炭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煤”战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投身煤炭事业;二是调整人才引进和科技队伍建设的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科技人员在煤炭职工队伍的比重;三是建立和发展面向全体职工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工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培训网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四是开展基层煤炭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履职能力;四是抓好煤炭企业与大专院校的联合办学,利用社会力量为煤炭工业培养人才。

  4、认真抓好安全工作。安全生产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督促煤矿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煤矿安全设施,同时,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煤矿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百万吨死亡率降到8.03,煤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切实提高煤矿安全水平,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5、抓好上大关小、上大改小、整合小矿,解决余留矿井问题。“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上大关小、上大改小”的原则,积极引资兴建大矿,促进矿井联合、技改、扩能,进一步提高采掘能力,淘汰落后生产力。

  6、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提高煤炭附加值,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增加关联度,延长煤炭产业链,积极引进先进煤炭生产、加工转化技术,大力发展前景广阔的洁净煤、煤化工。积极开发工业型煤,加大对低灰低硫煤和优质无烟煤的开发强度。结合我州实际,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以下项目:一是配合做好240万千瓦火电厂项目和安龙县60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上马;二是以普安楼下高瓦斯煤矿为试点,以建立瓦斯抽放系统为契机,建设小型瓦斯发电厂,搞好煤泥、灰渣、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提高综合利用率;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兴义铝煤电项目,积极争取广西苹果铝20万吨电解铝项目到兴义落户;四是积极推进安龙电石重化工项目、兴义化工总厂30万吨尿素技改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将电石重化工发展到50万吨规模;五是加快焦化厂的改造和建设步伐,力争到2010年全州焦炭产量突破250万吨;六是抓好洗选煤加工项目,力争到2010年洗选煤能力突破300万吨。七是大力推进煤的液化、地下气化、水煤浆、煤层气开发等煤的转化和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期准备与开发利用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煤层气开发、煤液化起步。另外,在技术创新项目上,以煤焦油、乙炔、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纵深产品加工为主,搞好项目建设,进一步拉长煤炭产业链,力争煤变油项目前期工作有所突破。

  7、拓宽市场,拓展销路。十一五”期间,我州煤炭工业将保持高速发展,煤炭产量将迅速增加,为确保产销平衡,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市场,拓展销路,并在开辟新市场的同时,巩固提高传统市场。一是配合铁路部门搞好扩能挖潜工作,进一步理顺运销环节,改善煤炭外运条件;二是积极争取有关支持,改善公路、水路运输状况,提高公路、水路运力;三是加强路矿联营,路地协作,实现地方和铁路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煤矿和铁路煤焦货场的建设;四是抓好配煤中心的建设,掌握配煤技术,生产不同品种商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拓宽市场空间;五是扶持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诚实守信的经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参与省内外市场竞争,提高我州煤炭产品在省内外的市场份额;六是努力推动州内火电及煤化工项目建设,积极拓展州内市场,扩大内需;七是充分发挥质监、工商的监督职能,搞好行业自律,抵制各种掺杂使假、无序竞争的不良行为,讲诚信,树品牌,建立规范的煤焦经营秩序,稳定煤炭市场供求关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135.html

更多阅读

十一五规划 商务部关于《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国内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国内贸易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声明:《“十一五”时期:黔西南煤炭工业跨越发展之路》为网友白话情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