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减员真相:结构性“洗牌”
曾几何时,全民PE热的狂潮让各路英雄豪杰都加入到了PE行业中。时移世易,而今PE风光不再,一些曾在PE行业里活跃的群体逐渐被“边缘化”。而PE从业群体的结构性变化也折射出了本土PE行业疯狂、洗牌、反思、升级的过程。 “香饽饽”失宠 随着行业投资、退出方式的改变,失宠的第一类群体是擅长财务审核及上市运作的财务人士和投行人士。 北京望闻投资咨询公司高级经理邹鹏是金融行业的猎头。他发现近来财务背景出身的人士已不再是PE机构寻找的重点人群。不仅如此,据他介绍,“上海有家PE机构去年裁员,在被裁掉的人员中,财务和投行背景出身的投资经理占了大部分。” 以往,PE机构为了获取一二级市场的制度性差价,以财务标准为投资的主要依据,因而有财务背景的投资人员在投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但现在IPO停滞,一二级市场套利的机会也逐渐消失,以财务指标选择项目不再是PE未来可行的投资模式。“我们这边对投资经理的要求是,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但不过分强调财务判断能力。因为这些都可以外包给外面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现在PE行业需要的还是对某一个产业有着非常深厚理解的人。”上海一位PE基金合伙人坦言。 和财务背景人士遇到的尴尬不同,投行人士擅长的是公司上市的运作:他们对于企业是否满足上市审核的条件,如何为拟上市公司“讲故事、做材料”得心应手,随着IPO闸门的关闭、PE退出渠道的变化,他们也不再是PE眼中的香饽饽。 “牺牲品”青年军 国外PE行业从业者往往有多年产业、咨询、并购等经验,与此不同,国内PE行业却曾非常垂青于年轻人,数家大型PE机构在扩张之时都曾招聘了大批应届毕业生。这也曾被认为是中国PE行业中的一大奇特景象。 北京一家PE机构负责人此前曾表示,PE投资本身是个技术活,国内一流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的天赋、资质、能力都毋庸置疑,虽然他们欠缺经验和资源,但有冲劲、有理想,成本又低,正好能为之所用。
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PE意识到,PE投资并不仅仅是门技术活,更多的是艺术活、经验活。去年多家大型PE机构裁员时,从业时间较短、资历较浅的PE从业人员多为被裁的主要对象,成为了行业洗牌的牺牲品。 一家外资PE机构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也直言,大型PE都在改变战略——从成长期投资变成并购投资,这对从业者的企业管理运作、整合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依靠“年轻的小孩”去对接已不大现实。 消失中的“掮客” 除了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机构变化,活跃在PE产业链上的相关群体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项目“掮客”消失了很多。 2011年之前,市场上存有大量的“掮客”。但凡是有一些项目或资金信息者,都对介绍项目或资金兴趣极大,不少人干起了中介的活。当时,在这类“掮客”群体中,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人士、会计师、律师、咨询公司从业者等不算少见,甚至一些猎头、媒体记者也都加入了“掮客”的行列,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一般而言,较为优质且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项目,“掮客”能够从中获得总投资额1%—3%的中介费。 “我和朋友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最后算下来有100多万的中介费,当然,参与的人也比较多,每一个在中间提供过信息和帮助的人都得分一些,那个项目也总共有5个人一起分了。”一位PE猎头回忆曾参与撮合一个项目的情形时说。 事实上,PE行业的从业群体结构的变化折射出了本土PE产业从高位到低位经历转变的阵痛和变革。隐藏在这一变化之中的,是PE行业商业模式的巨大调整。前几年PE红火之时,大批机构、人士都是为了套利而来,从基金的业务模式到选择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多是迎合当时的市场状况。 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焱就曾公开称,中国80%乃至90%以上的PE的主要赚钱方式是通过二级市场套利并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目前国内PE机构单一盈利模式的不认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迎合证监会IPO标准选取投资项目、以技术指标来量化投资标的成为很多机构的通用选择。 北京大学副教授、北大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就认为,国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基金管理人是抱着“蹭”的心态,蹭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的机会,捞一票走人,至少可以赚赚管理费。大家都在疯狂地投项目、拼概率,赌这些企业能上市。所以最后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经过一轮洗牌后,那些留下的机构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投资机构,而是他很幸运地“赌中”了一些企业。 IPO通道的不畅、一二级市场制度性差价的消失,使得几年前PE扩张时的盲目和短视后果显现,以至于调整业务架构、调整人员结构被众多PE摆上了桌面。
更多阅读
金鸿评论:大洗牌时代之一
大洗牌时代(之一)不能不承认,国家与国家的实力是有差距的。过去的半年里,美国轻轻松松就把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打倒在地,日元暴贬,欧元暴跌,卢布危机,不过,大家几乎没看到美国是怎么出手的,美国就成功了。
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创投业洗牌下达晨的投资之路
10月30日,这一日既是创业板上市三周年的纪念日,又是达晨创投西北分公司在西安高新区开业典礼日。 在眼下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创投业正在经历着惨烈的洗牌,对于达晨创投来说,行业的洗牌未必是件坏事,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在接受记
外资出局:2012冷年空调业洗牌变调
LG空调、夏普空调、日立空调、三星空调、三洋空调、惠而浦空调、伊莱克斯空调、三菱重工…… 这些分别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外资空调企业,在参与中国市场多年布局和竞争后,在今年出现完全不同的走势:有的已悄
LED照明企业:行业洗牌远未结束
去年9月,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的老板被爆跑路,业内一片哗然,这一举更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佛山等地LED企业老板举家跑路的例子不断有所耳闻。 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形势低迷等因素影响,去年下半年
中国乳业:这回真洗牌了
关于中国乳业洗牌的话题行业喊了十多年,也探讨了这些年,然后我们期待甚至有点担心的洗牌始终没有到来,尽管乳业一直在快速的发展,大企业纵横驰骋,小企业生存维艰,个别企业惨遭淘汰,但远远没有达到洗牌的状态。但今年,这个洗牌可真的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