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业协会 黔西南州酿酒工业



    黔西南州自然条件优越,水质优良,原料丰富,为发展酿酒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州境内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从现今考古发掘出的文物——酒具证实,境内在汉代就有了发酵酒生产。到了清道光年间,酒类酿造技术有所改进,品种增加,消费结构有较大改变。民国时期,州境内商品酒的生产有所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中共地方党委和各级人民政府对酿酒工业给予大力支持,无论在计划体制年代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州酿酒工业均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民国时期,随着市场销量的增加,黔西南州境内酿酒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据1941年《贵州经济》载:兴义县有酿酒户200余家(不含自酿食者,下同),从业者300余人,县城开设“仁和号”、“同丰号”等9家专营酿酒业的作坊。安龙县生产的云中窖酒(散装),糯米翻花酒等产品,誉满“盘江八属”,部份商品酒还远销云南以及越南的老街等地。1949年,兴义县年产商品酒45万市斤,安龙县酿酒户增至400余户,从业者700余人,年产商品酒40余万市斤。

  1950年,兴仁专区各级人民政权建立后,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对酿酒业给予大力支持。在恢复、巩固个体、私营酿酒业的同时,于1952年将兴义县酒精厂、晴隆县酒精厂改建为地方国营酒厂。是年,兴义专区共生产饮料酒201吨,比1951年增长52.7%。1953年以前,境内酿酒业多是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一直沿袭传统工艺生产,酿酒使用的酒曲糖化力、发酵率不高,淀粉利用率低。1953年后,兴义县酒厂率先在酿造实践中运用“低温发酵,定温蒸烧”技术,使每百公斤包谷原料多出45度白酒5公斤多。1954年,兴义专区有关部门对手工业进行普查时,全专区有酿酒户367家(指专营酿制商品酒者,不含地方国营厂),从业者536人。是年,全专区共生产商品酒501吨(含国营酒厂生产数),产值20.77万元,产值比1952年增加1.5倍。这一时期起,专区的酿酒工业开始有了起步。

  1955年,随着国家酒类专卖政策的贯彻实施,加之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个体、私营的酿酒户逐渐被取缔。与此同时,贞丰、普安、晴隆、安龙四个县先后兴办地方国营酒厂,之后,兴仁、册亨两县也兴办地方国营酒厂。

  1956年,兴义县酒厂为发展酒曲生产,改变过去酒曲基本上靠外地供应的现状,派员前往四川省邛崃县制曲厂学习制曲工艺。基本掌握用料、配药、生产等全部操作技术后兴义酒厂开始试制并获成功,使出酒率和酒质都有提高。用新制的酒曲配制45度白酒,每百公斤原料出酒率一般以60%左右,比1953年的出酒率提高50%。随后,安龙、兴仁、晴隆等县酒厂先后推广该作法,从而结束了境内酿酒业依靠外地供应酒曲的历史。

  1962年,兴义县酒厂派人到贵州省轻工科研所及花溪酒厂参观学习根霉曲的生产技术,返回后在操作及工艺上结合实施固态法生产总结出的“加强蒸煮,合理配料,薄层嫩箱、挖制发酵”16字口诀进行生产,使原料出酒率又有了新的提高。兴义县酒厂自使用根霉曲和新工艺生产后,出酒率平均每百公斤包谷产45度白酒68~70公斤。专区各县酒厂相继推广使用根霉曲的“固态法”生产工艺,使酿酒生产又提高一步。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因“三年自然灾害”,境内粮食减产,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国家对酿酒业计划用粮供应量锐减,1961年仅供应16万斤。地区境内各酒厂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开发酿酒原料的新途径,先后利用地区盛产的芭蕉芋、青杠子、土伏苓等资源,配制代用品酒,经过多次试验,开辟了一条酿酒的新路子。

  20世纪70年代后,为改变过去全地区只生产散装白酒的单一局面,1972年,兴义县酒厂一马当先,由厂领导和技术员罗重孝首先以人工培养出“老窖”,打破了“没有千年老窖,万年香糟”就做不出香酒的传统贯例。他们选用优质糯谷、梗稻、荞子、高粱为原料,稻壳为辅料,麦曲为糖化发酵剂,利用厂区内清凉甘爽的地下泉水,采用混烧操作法,延长发酵期分质接酒,再经长期陈酿,最后精心勾兑。应用这一新的工艺方法,历时3年,经过十几排窖子的大生产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生产出芳香浓郁,醇和爽口,味绵回甜,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55度浓香型曲窖白酒,以产地命名为“兴义窖酒”。自1976年投放市场后,以其质量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兴义窖酒的面市,既结束了黔西南州不能生产窖酒的历史,又为后来研制贵州醇酒打下了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兴义地区酿酒业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除国营酒厂外,集体、私营、个体酿酒户增多,形成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格局。

  继“兴义窖酒”后,兴义地区的香型曲窖酒逐年增多,至1981年,其中批量生产的瓶装白酒有兴义县酒厂研制的“盘江窖酒”、“盘江大曲酒”。普安县商业酒厂的“崧归大曲”,安龙县酒厂的“永历御酒”、“绿海大曲”,兴义县二酒厂的“龙泉窖酒”,“黔醇”、“寿春醇”,州商业酒厂的“山翁窖酒”。此外,兴义县其他酒厂还生产“独厚铭”、“贵州窖”、“南山窖”等曲窖酒。

  1982年,兴义县酒厂获悉国内国际市场日趋风行低度白酒的信息后,原技术员刘晓云(女),技师鄢文松立即开始试制低度曲窖酒,以兴义窖酒作基酒,运用科学的方法,潜心研究出新的配方,经过降度、除浊、勾兑而制成35度浓香型低度曲窖酒——贵州醇。该酒入口绵软,低而不淡,味醇甘爽,浓香持久,加冰加水降温不浑浊。1983年,“贵州醇”面市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在外贸部门的支持下,当年出口2300箱(计20.73吨)。1984年在广州春季交易会上,“贵州醇”赢得外商和港澳同胞的称赞,成交5937箱(计53.5吨)。是年,兴义县酒厂生产的“贵州醇”获:轻工部颁发的“全国酒类大赛铜杯奖”、省政府颁发的“贵州省优秀产品奖”,贵州省科学大会颁发的“贵州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贵州省首届群众喜爱的贵州产品第二名。至1988年,贵州醇酒厂共生产贵州醇1278.57吨,其中出口638吨,占6年总产量的48%,创汇184.88万美元。

  1982年至1990年,随着饮料酒市场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导向,黔西南州部份酿酒企业利用本地资源,先后研制并批量生产贵州灵芝酒、竹荪酒、薏酒等保健酒。其中贵州灵芝酒是册亨县酒厂以当地特产的10多种野生灵芝为主,配有人参、杜仲、枸杞、当归、首乌等10多味名贵中药,又以册亨特产的旱糯、刺梨、蜂蜜为发酵酒基,再经勾兑,陈酿而成的低度酒。1986年,册亨县酒厂利用本地野生食用菌资源,又研制开发出新产品——竹荪酒,并投入小批量生产。该产品经黔西南州经济委员会于1988年10月召开的新产品技术鉴定会鉴定,是年底获省经委主持评比的1987至1988年贵州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的称号。晴隆县酒厂生产的晴隆山牌薏酒(薏仁米酒),以食、药两用的薏仁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发酵酿造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心配制而成。1986年评为贵州省优秀新产品,获三等奖,产品除销本省外,还远销北京、广西、广州、云南等地,年产量300吨。

 酿酒工业协会 黔西南州酿酒工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州境外大量酒类产品涌入州内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份生产瓶装白酒的国营生产厂家相继出现亏损,走上转产、停产、兼并的道路,唯有贵州醇酒厂紧紧依托市场,在产品工艺、生产规模上下功夫,在低度类白酒市场上独树一帜,牢牢占据着州内白酒生产企业的龙头地位。同时也有一批酒类民营企业脱颖而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48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植物蛋白饮料将迎高速发展期

在新近发布的《中国饮料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中,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保守估计,未来五年,我国饮料总产量将保持12%—15%的年均增速发展,其中包装饮用水仍然占有最大比重,茶饮料、蛋白饮料的发展势头迅猛,比重将有所提高。以椰子、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以品牌文化建设推进产业升级

【本报北京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不断深化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发现推广品牌打造的先进典型,把文化建设融入行业发展之中,引导纺织服装企业打造更多的具有文化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推动中

李怀民:中国酿酒大师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李怀民1980年进厂时学历并不高。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于1998年获得“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荣誉称号;1999年获颁“首都劳动奖章”;2003年荣获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称号,并被北京市总工会评为“北京

声明:《酿酒工业协会 黔西南州酿酒工业》为网友妳聽杺釦茬説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