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推动 推动经济发展出路在于汇聚起产业资本



    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广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提出了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采取了将对环境有影响和低增值的产业转移出去的策略,但重视总部经济的发展方向把企业的根留下来。真正的运作已达到了期望的目标吗?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薄弱,难以消化吸收东部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即便有东部资本流向西部,也只能获得较小的资金回报率,这样,不仅外资青睐于东部,东部资金主要用于东部,甚至中西部的部分资金也流向东部,中西部产业发展受到东部挤压,东部生产效率较高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同时,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公路、铁路路网单薄,密度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19%、22%;许多乡村还没有通上电,电话普及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都影响着外部资金的流入。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的调查显示,由于各地港口便利、劳动力技能等自然禀赋不同,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尤其表现在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等方面。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但其金融运行效率明显偏低。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投资环境总体排名前四位(A+)分别是杭州、上海、广州和深圳,而中西部地区只有重庆(A)进入前十位。

  东部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国内资本净流出,多数年份有数百亿的规模,在2000年达到1200亿元。但加上巨大的外商直接投资,东部一直是净资本流入,多数年份超过2000亿元。中部每年有几百亿元的资本流出,加上外资后也没有改变流出的格局。西部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资本净流入,后期突破100亿元(不包括外资)。加上外商投资,资本流动的格局变动并不大,每年仅增加100多亿元。资本流动可分为市场主导的资本流动(包括外资、通过民间渠道和资本市场渠道的资本流动)和政府主导的资本流动(主要包括财政资金和一部分银行信贷资金)。市场主导的资本流动在利润的引导下主要流向东部地区,这种流动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拉大了两地的经济差距。而政府主导的资本流动受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倾向于西部地区,但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低,而且自2000年以来,已经出现了银行资金向东部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面临着投资不足和资金利用效率低的窘境。以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00,中西部地区投资显得不足,其中2002年西部地区的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地GDP)高达42%,但其规模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5%。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沿海地区仍然是吸引产业资本和企业发展的洼地,产业转移只是依靠政策手段把一些对环境影响很大的企业逼出这个地区,而这些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配套环节,他们并不具备带动整个产业链发育的能力,也没能带走支持其发展的产业资本,新环境的生存状态并不令其满意。

  产业经济学对地区发展的指导意义

  这些年来,内地政府非常重视招商引资,期望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来发展自己的产业,从香港、深圳等地连年不断的招商引资会上,都能看到强调政策优势、土地价格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初级原料产出优势的种种宣传,也能看到一些产业园、产业带、产业集群的规划方案。

  在计划经济年代地方发展是完全受中央政府限制的,改革开发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能够有效指导地区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为各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展开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证明和指出了展开跨行政区域合作的行动指导;产业经济学则强调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对企业之间的合作,对政府发现和确定支柱产业提供指导。深圳、东莞、温州、义乌等地的经济发展都肯定了一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己支柱产业的形成。

  招商引资实际上是对地区原发经济的补充,是一种全球化视野的经济行为。但要有效进行必须要把握住产业发育着一关键点,无论是大型的产业投资还是企业迁移投资,首先要考察的是招商引资地区在产业发育方面的整体规划、发展前景、上下游的分布状况,而往往会向有利于获得市场和配套供应的地区迁移。

  在招商引资中进行千篇一律强调政策优势、土地价格优势、劳动力优势是不够的,必须要学会对产业发育的动态表达,对如何吸引和汇聚产业资本来带动产业发育、打造产业链的方案性描述。这正是产业经济学所强调的形成产业集聚,合理产业布局的指导下展开的宏观运作,在这样的宏观运作的前提下企业才知道自己在未来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发展机会。

  从打造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招商引资,才能把握住产业链发育这条重要线索,产业发育的自然发展是指我们无法由行政命令来强迫企业进行投资或搬迁,但如果我们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引导产业发育则是有可能的,一个得到规划的产业链是可以找到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的,在区域发展初期便可以有针对地展开招商引资工作,并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带动产业发育是完全可以纳入招商引资运作中的,更应该把招商引资转变为促进产业发育的务实工作。

  培育产业链离不开产业资本

  产业集聚的过程是企业自主选择的结果,形成产业链也是企业间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政府完全也是可以运用看得见的手来推动产业发育的,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做法称之为培育产业链。政府所能够进行的实际投资可以包括进行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投资,比如交通、运输、港口、教育、能源等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可以因应打造产业链的需要而展开;另一方面则是在政策上对产业发展倾斜,比如税收、财政收入的转移支付,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后在需要公共资源的立项审批上,在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协同支持上都可表达和体现政府在打造产业链方面的意图和决心。

  但也必须看到,产业链的发育离不开产业资本的投入,这种投入可能来自于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迁入,也可能来自于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而这样的投资能够根本改变产业发展的环境,并且逐步从企业建设投资发展到专业的产业基金投资,形成对产业发育的有效推动。

  从深圳、上海、天津几个城市成为国家改革开发中重点发展的城市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肯定地发现政策上的倾斜和大量的资金流入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试验田,在建设初期得到全国各地所有地方的投资,各地政府都在深圳投资归宿与自己的大厦和建办事处,并引导内地的企业、企业家到深圳投资创业,深圳在吸引香港、台湾企业迁入之前实际上首先吸引了内地企业和资金的大量流入;上海作为及深圳之后的又一个带动长三角发展的增长极,在政策和税收分配方面也同样得到中央的支持,无论从政策和投入上看都远远超过深圳,上海浦东的大规模开发才真正形成今天上海高速发展和成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天津则是国家发展渤海湾经济区的重要着力点,国务院特别批准在天津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虽然金额只在200亿的水平上,但更重要的是其具有重要的信标作用,表达了开发和建设好环渤海经济区的决心。

  这些城市的投资密度与其发展速度说明了地区发展离不开和新支柱产业、离不开产业链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巨额的产业投资。

  产业集群形成的资本纽带

  形成产业资本并不是说一定要设立一个资金足够庞大的投资财团,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投资。关键是形成了具有不断吸引企业加入的产业集聚态势,让企业家能看到产业发育的前景,这样的态势和发展前景自然会吸引投资者的注意,产业投资和产业集聚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哪一个形成在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刺激、滚动放大。

  从实际中看,资本的逐利性和后发制人的运作规律告诉我们,产业投资的有效形成需要产业集聚重要纽带,或者说是引导产业投资形成和放大的明灯。近年来,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变化,即外商直接投资不断递增,在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尤其表现为大规模国际先进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地区“落户”。从产业和贸易层面上看,国际制造业资本投资大多数采取了产业内贸易方式,即充分利用中国投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在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圈地办厂,成为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在开发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本土企业借此融入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到本土后,会对本土企业产生产业配套的需求,而且产业配套会使得本土企业有机会通过技术学习提升技术能力,但是这一定会形成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吗?从江苏沿江开发区经验中,我们知道,这种转变发生于本土企业为国际制造业资本的产业配套之中,尽管产业配套是国内外企业自主决策和选择的结果,但是对于本土经济持续增长源泉――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来说,产业配套要成为本土经济持续增长的手段还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说,要实现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目前的政府利用外资体制、政策以及政府对于产业配套的政策是否要作出调整,调整的导向如何确定?以上问题都是我们在积极吸纳、有效和合理利用国际制造业资本时必须分析和回答的问题。

  从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的动机来看,对产业配套能力的形成是最为关注因素,产业配套能力也就是地区产业集聚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产业集群的成熟度也成为了产业资本是否选择进入的重要条件,已经成为凝聚产业资本的衡量指标。

  产业资本的四个发育阶段

  如何吸引国际产业资本进入当然是我们说关心的问题,零零星星地进行招商引资并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除产业集群状况而外,设立和发展能够与国际产业资本的对话的管道也非常重要。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部门,由于其需要承担面向所有方面的要求,汇集下属地区、企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要求,提出的方案自然一个庞杂的地区盘子,面对专业的产业资本其话语影响力自然非常弱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同时,产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一些地区盲目搞园区建设、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重;部分产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些对分散排放没有集中治理,环境污染严重,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

  什么样的机构才能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发挥作用,形成能够与国际产业资本对话的有效管道呢?我们提出了其运作的四个阶段模型,梯次推进地落实具体的任务,组织建设更高形态的机构、整合更多资源、汇集更多资金进而发展成能够在产业发挥作用的体系,成为吸引国际产业资本的拉手。

  产业发育运作分若干重要阶段来进行,每个阶段均有自己的核心机构完成相应的任务,下面对各阶段的核心几个设置、工作任务、经费来源等进行说明。

  产业发展办公室

  设置:由政府直接设置,聘请产业发育方面的专家,以顾问身份工作。

 资本推动 推动经济发展出路在于汇聚起产业资本
  任务:是为本产业发育路线提出更为具体的工作方案,推动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有初步产业方向任务的产业发展研究院。

  预算:十万级,用于产业环境研究、与专业机构、专家团队沟通等。

  产业发展研究院

  设置:由当地政府引导出资建立,外部合作机构投入专家团队和社会资源。

  任务:对产业发育环境、产业发展机会进行研究,特别对产业发育中的招商引资过程进行研究和运作,成为“产业链招商”的主体机构。推动引入产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预算:百万级,用于产业链招商、举办产业发展会议,引导建立产业发展基金

  产业发展基金

  设置:由当地政府引导发起,吸纳产业资本进入。进入者有优先选择项目、获得成片土地或园区开发权。

  任务:针对纳入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进行初级投资,引导产业资本进入。直接承担与产业资金进行合作谈判的任务,达成共识后提出合作方案给政府。进一步引导建立产业投资基金,为长期投资进行资本运作。

  预算:千万级,用于放大产业资本进入量,引导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

  设置:吸纳产业资本进入后,进入全面地市场原则运作,政府资金透过城市开发总公司等形式进入

  任务:完成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投入,形成成片发展的园区或产业带,引入相关企业,并形成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增值服务能力,以市场运作手段推动产业发展。

  预算:亿级,形成对企业的投资和引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49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前,《人民日报》有篇署名任仲平的重要文章,称我们的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把转变发展方式说成是“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可是,在我们见到听到的“两会”上,房子的声音、低碳的声音高过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声

推动转型升级 日本力促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启示(1)

  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任务艰巨。日本在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也曾遇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强度不断上升的矛盾,但最终还是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了重化工业生态化转型,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特许经营从三方面推动经济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19日在“第6届中国特许加盟大会”上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特许经营业已初具规模,特许经营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特许经营通过相近管理扩张,是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声明:《资本推动 推动经济发展出路在于汇聚起产业资本》为网友曳立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