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



从教育计划看对西方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

——对电大课程设置的一点商榷意见

 

摘  要:大范围地普及现代经济学知识,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但根据电大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政治经济学相比,从开设的学期和课程的性质两方面看,西方经济学都被不应有地忽视了。摒弃对西方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更加重视西方经济学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国际通行的经济学知识,对于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基础,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电大培养目标,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电大;课程设置;西方经济学;傲慢与偏见

 

 

一、大范围普及现代经济学知识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自人类有史以来,无论一国或地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也无论该国采用的是何种社会制度或经济体制,都毫无例外地要面对“如何运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来最大限度满足人的需要”这一共同难题。因此,作为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经济学,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都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始终在起着或隐或显的作用。因为“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是共同的,这就像物理学的规律是共同的一样。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着稀缺性,必须作出选择[1]。”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在你的整个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以及以后──你都会碰到经济学的严酷真理。”[2] “所有国家事务都需要有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处理它们时取得进展。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的人,就不具备足够的条件思索国家事务。他们就像试图阅读诗歌的文盲一样。”[3]这两句断言,很好地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说明了经济学所具有的极大意义。

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有自以为“无所不能”──从而也就“无所不为”的政府存在,以市场价格为研究核心的现代经济学,是显得无足轻重的。但是,实践表明,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经济体制能证明(或证明过)自己比市场经济体制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否认市场规律,妄图以人为的指令性计划来取而代之,各种美好的愿望只能是一厢情愿,实质结果却是错失良机,与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就成了遵循“生产力标准”的必然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普及现代经济学知识,使人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原理和工具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所指出的:“如果还是继续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和思想方法去维护旧体制作论证,或是片面地运用经济学中某个论点去为某些狭隘的利益服务,而没有对现代经济学的整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就会产生严重的误导和危害。”[4]事实上,只要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前的种种荒唐做法,看看它是怎样违背了现代经济学原理,再对比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看看又是怎样借鉴和运用了现代经济学所阐明的基本规律,就不难发现,吴敬琏教授所说的“误导和危害”,其苦果我们已经尝得太多太多。比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任何一本微观经济学教材都要讲的最基本原理,可是,我们曾经硬要给它戴上一顶“庸俗”的帽子,企图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来取而代之,逆天行事,去搞那亩产几万斤、几十万斤的玩艺儿。结果怎么样?实现不了,又硬要强行推开来,怎么能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搞“浮夸风”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信用危机,是有着深层的制度原因与历史原因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现在已习惯性地在现代经济学理论这一学科前贯以“西方”二字,加上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我们往往将其斥之为“庸俗”、“辩护性”,正如梁小民教授在他的书和文章中曾多次写到的,在大学里满脑子接受的都是“市场经济坏,计划经济好”的思想。因而很容易使初学者或只是粗浅接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潜意识地产生一种抵触感:既然是“庸俗”的,学了又有什么用?如果单就学生而言,由于传统观念的误导,有上述想法尚可理解。然而,令笔者不解的是,这一“先入为主”、“想当然”的观念,以及与之伴随而来的对西方经济学不应有的傲慢与偏见,在电大系统财经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反映了出来。

二、从教学计划看对西方经济学的被忽视

 对西方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

根据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0~2003年各年度的教学计划进程表,笔者对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13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开课学期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发现,政治经济学都无一例外地被安排在第一个学期,且都是统设课。相比之下,就西方经济学而言,在第二个学期开出且被列为统设课的只有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这三个专业;接下来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亦将西方经济学列为统设课,但直到第六个学期才开出;至于剩下的八个专业,具体包括税务、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等,虽然都在第二个学期开出,但无一例外地被列为自设课或选修课。至于工商行政管理,则根本没有将西方经济学列入教学计划。由此看来,相对于政治经济学而言,西方经济学被不应有地忽视了。为此,笔者有几点不解:

    1.工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这三个专业,无论从专业名称还是从课程设置来看,都是极为相似的,尤其是前二者,所开设的课程几乎没有区别。虽然同样是统设课,但为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将西方经济学安排在第二个学期,而经济管理却将其排在了第六学期?至于工商行政管理, 则干脆没有将西方经济学列入教学计划?事实上,无论就上述三个专业的哪一个而言,要更好地学好后续课程,西方经济学都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以《管理学基础》为例,与工商企业管理一样,经济管理专业和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亦将其列入统设课,该教材的很多极为重要的名词术语都是缘于西方经济学的①。例如:“经济人”(P21)、“利润最大化”(P77)、“看不见的手”(P77),等等。正确地理解这些名词术语,对于学好管理学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而是极其重要的,是基础、是前提。因为只有掌握了上述名词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产生的背影和存在的争议,才能更好地懂得企业计划与决策的目标,也才能有机地将管理学教科书所阐述的管理的“八大职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不懂得“经济人”假设,就不能更好地掌握激励理论;不懂得“利润最大化”,就不能更好地掌握组织目标,等等。

    2.类似地,在财务会计专业里,西方经济学被列为必修课,为何会计学、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却将其列为自设课?笔者同样比较了一下财务会计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发现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凡是对会计专业有所了解的人,不用比较也会知道这一点)。至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除了各自有二三门更加专业性的课程以外,与财务会计专业或会计学专业相比,其它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的。然而,却不知教学安排为何“厚此薄彼”?

3.凡是财经类专业本科以上的毕业生都知道,西方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税务、金融等专业的基础性作用。可以说,不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要学好这些专业的其他课程,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都会显得有所欠缺。举例来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中就明确指出:“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应该以政治经济学,尤其是西方经济学为先修课,否则在学习中会感到一定的困难。”[5]“尤其”二字,明显地体现出相对于政治经济学而言,西方经济学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后续课程的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在内的国际经济学,恰恰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何电大系统的课程安排却将西方经济学打入“另册”?这样做有何根据?事实上,在普通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都是被列为国际贸易、税务、金融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或核心课程之一的。

4.根据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1级教育试点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都将《宏微观经济学》课程②列为必修课,且在第一学期开出,而《政治经济学》在教学计划中已是踪影全无。本科层次的将《西方经济学》列为第一个学期开设的必修课,为何大专层次的却将《西方经济学》列为第二个学期开设的自设课或选修课,甚至干脆不列入?如果某个学校不选修,那么没有大专层次的《西方经济学》作基础,又如何能学好本科层次的《宏微观经济学》?省电大蔡国栋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西方经济学》是学习《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前沿基础知识。只有在学习并掌握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在学习《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时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原理和内容。但根据招生结果与学员来源及其知识结构来看,中央电大试点开放专业专升本金融、会计、工商管理专业约有80%的学员没有接触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严重缺乏《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因而这部分学员根本上不具备学习《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条件[6]。”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本科试点专业的教学计划又将经济类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宏微观经济学》,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出。然而,比起会计学专业来,《宏微观经济学》对于金融专业的重要性与基础性要大得多。如果说,没有《西方经济学》作基础,学好会计学专业还有可能的话,那么,没有《西方经济学》作基础,要学好金融学特别是本科这一层次的,则无异于“沙上建塔”。以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何障主编的《国际金融》为例,粗略浏览一下,该书有这样一些名词术语:“信息不对称”(P95)、“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博弈论”、“信息经济学”(P102)等等。要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就非得学好西方经济学不可,而与此相对应地,在政治经济学教材里,是不可能找得到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的。

三、与时俱进,更加重视西方经济学教学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始终站在最前列、被称为“吴市场”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多次主张要修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从一开始就是在苏联专家的耳提面命下建立起来的,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斯大林的直接指导下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教育了我们几代经济工作者和干部,“留毒”不浅。并提出:要根据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完全摆脱苏联模式和苏联教科书的束缚,对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作出更明确的定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王则柯教授指出:“过去的政治经济学,说得好听一些是理想主义或空想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得不客气是僵化的和腐朽的政治经济学,不仅因为不尊重规律而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脚,而且因为不讲真话对社会心理有销蚀作用。” [7]

比较而言,不管是否存在先入为主,也不管是否持有偏见,凡是深入学习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它所展现出来的巨大魅力。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91周年校庆”上的发言中指出:“萨缪尔森曾经把经济学视为社会科学的皇冠。这也许是经济学家自己的偏爱,但无论如何,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没有争议的。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行业和市场监管,或是宏观经济调控,都离不开经济学。经济学家喜欢引用的凯恩斯的那段名言直到今天仍然有效:‘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对错,都比人们想像的有力量。那些自以为自己不受任何一种经济学思想支配的人,其实可能就是某个已故最蹩脚经济学家的思想的俘虏。’”吴敬琏先生在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大众经济学》丛书所写的序言中说得好:“市场取向的改革关系亿万人的利益,是人民大众的事业。让经济学走到大众中间去,使更多的人理解经济学的原理,掌握作为专业研究者的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件极具重要意义的事情。因为这能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什么是自己的利益之所以,并且善于在市场活动和经济改革中掌握自己的命运,保护自己的利益。”

“读书明理,学以致用”,特别是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吸收和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熟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通晓并遵循国际惯例,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与任务。同样,摒弃“姓社姓资”的争论与偏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加强现代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国际通用或通行的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学语言,并用以分析经济问题,解释经济现象,制订经济政策,都是应该急待引起重视的,这无疑也是广大电大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与面对的课题。本人的看法是,电大的课程设置,先不说与国际惯例接轨,但起码也要与社会需求接轨,与资格考试接轨,与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接轨,不能闭门造车,自弹自唱。否则,毕业以后,要么只能“顾影自怜”,要么只能“孤芳自赏”。

    为此,本人建议,必须抛弃对《西方经济学》不应有的“傲慢与偏见”,所有财经类专业,包括金融、税务、国际贸易等,无一例外地要将《西方经济学》列为必修课,且最好是在第一个学期与《政治经济学》同时开出,以便学员更好地比较:究竟谁是真理,谁是谬误。倘若害怕比较,考虑到后续课程的需要,最起码也应该将其列为必修课并在第二个学期开出。

注释:

①各自在第二和第四学期开出,2001年下学期使用的是由韩岫岚和王绪君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课本

②实质上就是我们称之为的“西方经济学”,只不过更深一些,内容更多一些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 ·中文版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第12版.  上册.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6.3.

[4]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3.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16.

[6]蔡国栋.本科《宏微观经济学》教学辅导.广东电大报,2001-10-20(3)

[7]韩天雨,毛增余主编.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第一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8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547.html

更多阅读

傲慢与偏见 人生必看的10部电影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英文

类别:私人生活 查看:48712 评论:0发表于:2008-02-19《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成名佳作,它叙述了四桩不同的婚姻,后两桩是前两桩的反衬,以这四条婚姻为主线,故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误会”百出,冲突迭起,疑窦丛生;故事时而

世界文学名著简介: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平凡生活中的爱情真谛作者介绍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

声明:《对西方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为网友卩丨尐爷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