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我们还能否提前2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不久前,李佐军因以前的观点被网络疯转而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有网友甚至这样评价他:“如果两年前李佐军的预言没有被翻出,2013年将是程定华年。”与程定华在2012年底预测2013年中国股市会反弹相似,李佐军在2011年9月27日的演讲中,预言中国2013年7月到8月间会爆发经济危机。当时恐怕大多数人会认为李佐军痴人呓语,但时至今年6月底,这样的怀疑恐已变为钦佩。6月24日,沪深两市市值蒸发1.34万亿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的隔夜拆借利率达到了13.4%,是正常值的4倍。“虽然依旧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次小调整,但这样的数据已经说明,我们刚刚经历过一次小型的经济危机。”一位投资人这样告诉笔者。 实际上,如果你读过李佐军两年前的演讲,你就会发现,这份两年前的报告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解读是有独到之处的。例如,在李佐军看来,2013年前后,四万亿投资的集中还款期将到来,银行将有破产的风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前些日子的高企验证了这一点的可能性??不过,事物始终处于运行变化之中,这两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会不会有新的变数?未来中国经济会如何?在这次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举办的“2013装备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会暨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发布”上,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对李佐军进行了采访。 中国经济仍大有希望 《中国新时代》:您在2011年预言2013年中国经济会出问题,现在两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有没有不一样的转变? 李佐军:我觉得,现在中国经济正在发生5大转变:第一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追求效率、效益型的无水分增长转变。 第二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更多看重短期增长情况向中长期和持续地健康增长转变。这是因为现在领导层知道,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为了这样的一个长期的增长目标,我们要在短期做出一些牺牲和放弃,所以,大家能看到现在我们政府可以容忍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以及其带来的痛苦,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长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需求端的三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向更多强调从供给端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大家很熟悉原来“三架马车套路”,主要靠投资消费,外需不行了,就扩大内需,投资不行了,就扩大消费??现在看来,光靠这三架马车还不够,这样的套路短期拉动经济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因此,我们现在正更多从供给端寻找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例如中央最近反复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推进改革”,或者说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或结构升级,这种供给端的因素可以更长期可持续地提供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四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主要依靠政府拉动经济增长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十八大之后,中央强调改革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的关系,这里面最核心的内容是,政府干好该干的事情,其他的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快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更多地发挥企业合力来推动经济增长。 第五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主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经济向更多依靠制度变革来拉动经济转变。最近,中央反复强调,宏观政策要稳重,像利率、汇率,还有存款准备金等宏观政策工具不要不停地变化,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使广大的企业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预期,未来中国将主要靠制度变革为广大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这就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各方面的转变。 《中国新时代》:2011年时,您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很悲观,现在,我们的经济在有了上述这么多转变后,您是否有了新的观点? 李佐军:结合2013年的经济形势,我只能说,未来两三年,我们可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只是因为中国经济要调结构、压产能过剩,必须要消化过去过高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所以从中期来看这样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在经历这一次调整之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总体上依然是乐观的,这主要是由3点因素决定的。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的结构生产力依旧充足。所谓结构生产力就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释放的生产力,用结构生产力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的增长比其他国家快那么多,例如为什么欧美国家增长2%、3%就算高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长7%、8%就是低增长了?原因就是西方很多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完成,没有多少结构生产力可释放了。从现在来看,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中国经济除了靠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外,还可以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等结构生产力的释放来获得比欧美国家高得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更是我之所以觉得未来经济总体乐观的依据所在。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中期阶段,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的年龄正处于三四十岁,年富力强,我们还经得起一次调整。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的制度变革生产力还有很大的释放空间。很多人对中国的制度有意见,但正因为中国的制度还不完善、不合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变革来释放更多的制度变革生产力,欧美发达国家的制度很完善了,这也决定了他们未来没有多少制度变革的生产力可释放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我们改不改?十八大之后,中央传出明确的信号,我们要加快改革,我们要释放改革的红利。现在中央也正在制定改革的方案,下面可能要推出改革的直接措施,明年改革将有可能全面展开。我想只要我们去改,去解决各种争执的问题,未来并不悲观。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要素升级的生产力还将有次大释放。所谓要素升级就是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信息化这些,我们观察得出,中国的要素升级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调整而中断,尤其是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在往前推进,人力资本也依旧在增加,你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选择继续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包括出国、进修等多种形式。而在信息化的推广应用方面,中国做得也不比其他国家差。所以我认为未来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处在6-8%这个中数增长区间;2020年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在4-6%的中低数间波动;2013年后,中国经济才会出现2-4%的低速增长,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其他国家也是这么过来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当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出现下滑,我想中国也会遵循这个规律。而且,即使按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它仍然是世界最快的速度,中国很有可能在20年左右,GDP总量接近或者超过美国,仍然能够提前20年实现小平同志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新时代》:您说中国还有很多生产力可以释放,那在您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已经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未来,中国制造业还能持续发展下去吗? 李佐军: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制造工业从此又走向相对衰弱了呢?说实话,我不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仍然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制造业是重化工业的一个核心行业。十年前,我就曾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经济将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我作出这个判断的时候,我跟我的博士导师吴敬琏教授还发生了一场争论,之所以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初是做了一系列研究的,根据我对世界经济历史经验的研究,重化工业阶段作为工业化的一个阶段,历史上长的持续了上百年,短的也有三五十年,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可能不需要那么长,但是我想最短也要一二十年。现在重化工业阶段已经经历了十年左右,根据我的研究还有十年左右要走。 我把重化工业阶段分为上、下半场,现在前面上半场已经过去了,上半场是重化工业阶段中的量扩张阶段。现在进入的是重化工业阶段的下半场,在这个时间段,要解决质的提高问题。尽管这几年我们很多重化工业,像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但经历完这个调整后,我们将会进入重化工业下半阶段的发展期。所以,如果在这一次调整的底部上些相应的重化工业项目的话,你还可以分享未来十年的机会。不过,再过十年你再大规模上这种项目的话,就要小心点,因为那时候中国将逐步步入后工业化时期,制造业中很多行业的需求将明显下降,这是工业化的规律。 那现在答案就很明显了,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要先挺住这次调整,然后再迎来下半场以质的提高为主的阶段。这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新时代》:您刚才提到了转型升级,您觉得现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应向哪个方向转? 李佐军: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哪里呢?我觉得应该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服务化。这是因为制造业要有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之相配套。本身制造业服务化就是一个升级的过程,这也符合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一般趋势,非农产业不断提高,整个经济服务化过程,是升级的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高端化。所谓高端化就是要发展附加值比较高的制造业,就是指要发展技术或者知识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高端化呢?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消费结构升级了,你不高端化,消费者不买你的账了;第二个原因是,现在高成本时代到来了,你不高端化的话,消化不了这一系列的高成本带来的压力。 第三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特色化。这是指中国各地区要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发展具备本身一些特色的制造业,因为只有有特色,你才能有竞争力,只有有竞争力,才可以持续,所以特色化本身也是升级的一个方向。 第四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品牌化。中国企业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家,只有有品牌才有高附加值,只有有品牌才有竞争力。我们在微笑曲线中,不能老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必须要尽力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前进,要在这些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第五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集群化。之所以我建议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来发展我们的制造业,是因为产业集群中蕴藏着产业化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可以从多方面降低成本,比如降低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学习成本等??同时,产业集群可以从多个方面产生效益,比如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集聚效应,所以我们应该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来推进我们制造业的发展。产业集群从经济上来说也意味着分工协作的加深,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极大提高效率,是可以提高竞争力的。 第六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化。这也就是说,未来我们的企业要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要求去发展,要按照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方向去前行,这也是它升级的应有方向。 第七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融合化。这里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产学研合作,包括产业联盟等方式,并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 第八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工业不但要和信息化结合起来,还要按照信息化的方向升级。现在物联网、互联网正在急速发展,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很好地应用在制造业上。 第九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职能化。这也是我们工业现在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个职能化也可以放在信息化里面,也可以把它独立出来。它们之间有交叉,侧重点也不完全一致。 第十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市场化。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既要政府发挥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还要企业争取政策的支持。但我认为其中的核心依然是市场经济,实际上,今后中国的任何产业,都不应对政府的优惠政策形成过分依赖,温室里面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场化的规律,依靠我们企业自己的竞争力,根据全球市场的供求关系去寻找发展的方向。所以,市场化是我们升级的重要方向。 《中国新时代》:按照您所说的转型方向,未来有哪些领域会出现大的机会? 李佐军:我认为中国未来将会出现10个机会。 第一,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将给很多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经济都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我国恰好有幸成为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国,如东莞、昆山、义乌就已参加了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 第二,金融市场化。我国金融市场化还远未到位,今后将继续推进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将有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不断出炉,这都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第三,土地的进一步市场化、商品化过程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现在其他生产要素都已经市场化了,唯独土地至今还没有市场化,这意味着,其在逐步市场化过程中,也将蕴藏巨大商机。 第四,国有资产的民营化。国有企业拥有很多稀缺的资源,在民营化过程中也将带来巨大商机。 第五,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包括两方面:一是新型工业化,二是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 第六,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带来巨大商机。如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都将带来巨大商机。 第七,汽车普及化。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和地区有20%居民购买汽车就表示进入了汽车社会。按这个标准,我国北京、深圳、东莞、广州已进入汽车社会。这意味着,我国汽车行业将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也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巨大机会。 第八,房地产的大发展。 第九,传统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如科教文卫未来将逐步市场化,现在较具代表性的就是,西安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目前很多人抱怨看不起病,而且经常曝出医院黑幕,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没有实行市场化,导致很多腐败现象产生。 第十,生活的高级服务领域。如私人医生、私人律师等。
更多阅读
中国A股走势我们能看到多远? a股平均市盈率走势图
【中国A股走势我们能看到多远?】【推荐】一直想写篇博文阐述一下我心中A股的中长期走势的观点,今天闲来无事,画了几幅图,如果我的这个划分被后市证明是正确的,那么您还怀疑波浪理论的有效性吗?下面是我对中国A股中长期趋势的几个观点:第一:
消费者剩余 2012年我们还能认识新消费者吗
早在2000年美国著名消费心理学家刘易斯和布里格在其《新消费者理念》一书中提出了“新消费者”这一全新概念。刘易斯和布里格认为,新消费者与旧消费者之间的差异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过去对消费者心理影响较大普遍认为主要是社
韩国是发达国家吗 与发达国家有20年差距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国外同行业先进技术之间,仍存在15至20年的差距。“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时,曾选取了近20个行业中,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有15至20年的差距。”浙江大学教授祁国宁
全球并购浪潮 中国直销20年三大浪潮反哺全球?
一晃眼,从1990年3月22日全球直销老大雅芳首次将直销引入,中国直销业不知不觉已走过风雨兼程的20年。不论是1998年的“一刀切”,还是2005年“两个条例”所意味的市场准入制,均可谓高悬于整个直销业的达克摩斯剑,也是中国直销必经
浙江赞成房产总裁罗晓伟:内地房产市场至少还会繁荣20年
从房地产发展来看,目前中国内地的状况跟中国香港1970、1980年代比较相似——经济高速发展,房价也高速上升。消费者按揭买房子,而不是用所有的储蓄买一套房子。香港的同行一直是我们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我们每年都会去香港和同行交流,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