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发展规律 从手机图书看信息媒介发展



书籍方式实现人类的信息传播,从纸前时代的种种不适应人类需要的材质,到纸出现后的手抄本,再到印刷术和造纸术结合后实现了书籍的批量生产,而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以视觉传达为主的印刷出版物之外,还出现了以视听等多种传达手段同时运用的多媒体书籍、电子书籍,手机图书,这无疑是新媒体,新的信息传播手段,而通过了解这些新信息媒介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在认识新媒体的同时,更加熟悉其发展趋势,创造更大的知识与商业价值。

手机图书突破了传统图书的物理形态

在书籍发展变化中,从最早的泥版术、纸莎草纸到今天的数字出版,手机图书,人类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书籍的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从生产方式上,传统书籍经历了手工抄写到机械印刷出版,再到数字出版的过程;从书籍的内容上,从早期的宗教领域逐渐扩张到人们社会生活、政治、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领域;从书籍的载体上看,经历了前纸时代到纸张到数字印刷媒介/便携式设备的巨大变革,同时这个过程也从自然材质发展到加工材质,再到电光磁材质的变革过程。从外型上看,从最早的板/卷轴形式,到书本形式,再到今天和明天的数字技术,通讯技术,使书籍甚至不再具有我们肉眼可见的物理形态。

手机图书是以新的信息存贮介质(手机存贮卡等形式)为基础,将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通过软件处理,数据交换,在客户端(手机)存储,然后进行浏览,学习,应用的新媒体。手机图书的兴起,突破了传统图书产业的物理形态。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信息渠道更加宽广。

 媒介的发展规律 从手机图书看信息媒介发展

手机图书传播更加普及用户更为广泛

  书籍是人类学习和消遣最主要的方式。相对于短消息、游戏和各种其它的增值应用,手机图书具有更大的适应面和下载人群,老少、男女皆宜。只要你具备一款兼容相关格式(如umd txt jar)图书的手机。

  手机电子书较传统的纸质书籍便宜很多,一般来说,定价为传统书籍的1/5到1/6,对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手机上看书,充分利用了手机随时,随地,便携,宜用的特点,火车上,等人时,旅途中……任何闲暇的时间都可以被充分的利用,符合现代人快节奏,时尚的生活风格。

据信息产业部五月份的统计表明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3.5亿户。手机普及率为25.9%。2008年将达到5.5亿。因手机普及率逐步提高,以短信为代表的手机增值业务仍在快速发展。而手机图书做为最新的手机增值业务,将具备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个人主导信息的时代

在图书媒介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个人化---非个人化(群体的)---个人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书籍在古代世界,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资源的有限,是一种稀缺的、珍贵的物品,书籍做为媒介,即是知识的载体,有是个人财富的一部分,这种情境下的图书的个人化,是与知识垄断和媒介传播阻滞相互矛盾的存在着的。

当传统图书借助纸张和印刷术以后,书籍开始能够比较均衡的克服时间和空间、生产和消费的限制,随后的工业化,标准化的发展,使图书满足了广泛的大众群体的需求。是群体化的书籍,也是媒介传播的群体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职业、兴趣、特点的人们,开始提出形形色色的要求,这个时候的个人化是建立在大众基础上的、资源充裕基础上的个人化。

而媒介的传播现在又步入了个性化的时代,以手机图书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不仅能满足个人作为一个读者的需求,也同时使其成为作者,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因子,目前移动博客,移动播客的出现其实也是这种媒介的衍生形式。

自写自拍,自编自唱,自导自演的生活,这就是21世纪的手机新文化,新时尚,新生活。同时也将是手机媒介的发展方向。从文字,到图片,到现在的音频和视频,手机图书强调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特性,追求个性自我地展现,发布和创造的自由化,将少数人的知识积累,思想,文化转化成大众化的符号,而这种种新兴媒介的发展,也必将丰富我们世界,缔造更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网络,并且从这网络的普及中,创造更大的商业与信息价值。

                             本稿专供《出版经济》杂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608.html

更多阅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现象,理想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从形式上看,感性认识是人脑凭借感觉器官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

天津和北京的高考题 从高考题看北京中高考改革趋势

  每年进入8月,随着中高招录取工作接近尾声,社会公众对中高考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然而今年貌似有点“不一样”,街头巷尾社会舆论对中高考的关注热度不减:“今年的高考题是难是易?”“以后到底什么样的孩子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中考

声明:《媒介的发展规律 从手机图书看信息媒介发展》为网友瀟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