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应谨慎推进



  六月的北京进入盛夏,笔者应邀参加一个大企业云集的国际会议,感触良多。

  笔者在海外奔走多年,过去的四五年间非常具体地感受到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并购热潮带来的冲击。实际上,跨国并购正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二○○二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额为二亿美元,二○○三年为八亿三千四百万美元,二○○四年为十一亿八千一百万美元,二○○五年、二○○六年分别为六十五亿美元、四十七亿四千万美元。美国《商业周刊》也忍不住称﹕「中国正在走入并购时代」。不过,虽然「买下来、走出去」的思路正在成为趋势,但是大量的不稳定因素正在使市场充满动荡。

  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倾向有所抬头,地区安全和恐怖主义威胁干扰了人们对于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宏观而言,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都不容小觑。笔者上个月随全国政协代表团在非洲访问期间,埃塞俄比亚发生的中国企业遇袭人员死伤事件,就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不安和创痛。近年来,发生在境外的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恐怖主义势力猖獗。恐怖组织针对东道国的恐怖袭击殃及中国在境外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企业及人员。另外,有些国家社会动乱或局部战乱伤及中国境外企业和外派人员。有些国家或地区治安状况不好,导致中国境外企业和人员被窃、被抢和被杀。一些境外中国企业还存在着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内部管理问题薄弱,安全责任制不到位等问题。而这一方面,不能只是企业自身来协调运作,而更加需要有国家政府的意志和实力的表现。有一份商务部主持的《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兼并的实践与思考》报告,就提出非常积极的建议﹕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对跨国并购的支持鼓励政策体系,加强对跨国并购的监管与风险防范。而且,中国将充实外交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海外企业和人员的安全构筑多层次保障网络。同样,企业也需要认真排查,正在执行的和已经签约的各类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解决存在的问题。排查的重点为项目所在地的安全风险、企业执行安全规定和防范措施情况。如果这些措施陆续落实,相信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保障作用。

  在跨国并购上,中国企业与成熟的国外企业差了一个级别。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不能再等了。由经济角度来反思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得失,笔者深感,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时候,有个基本的思考和判断出发点不能忽略——谨慎的管理和文化整合都要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源。因为这是买下来之后能否成功经营的关键。

 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应谨慎推进
  消费电子品集团TCL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在付出天价「学费」始得渐入佳境后,该公司总裁李东生很有感触地提醒同行们,在做国际并购时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做充足的准备。他坦率承认,由于「对当地潜规则了解不透,让中国企业吃了很大亏」。

  磨刀不误砍柴工。并购前在评估方面,该花的钱不能省,这笔费用要看做企业的投资而不要算成本。在收购评估这个问题上,中外企业有一定的差异性,中国企业习惯于对净资产做评估,而国外企业更看中企业未来赢利能力。不能仅仅看待资产价格便宜,要看准被收购企业的管理团队,只有好的本地管理团队,才有收购后实现增值的可能。更进一步来说,跨国并购文化整合能够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能够增加文化差异可能创造的文化价值,这方面的拿捏把握,就需要购并方的中方人员,要有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和专业的管理技能。虽然国际社会有其通行惯例,但是入乡随俗,因势利导始终是不变的不二法门,并不能一味靠强硬或者铁腕解决问题。

  此文原载于《人民政协报》二○○七年六月八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642.html

更多阅读

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别落入海外并购违约“黑洞”

     2013年6月初,纽约州法院就戈壁投资、橡树资本诉华视传媒及其子公司Vision Best Limited违反并购合同一案,判处华视传媒违约,判令华视传媒需继续支付6000万美元的并购款和4800万美元的初步损害赔偿,合计金额为需支付金额为1.08

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 公关先行”

   专访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前英国财政部经济学家Robin Bew  2012年12月底,商务部发布了《2012年商务工作年终述评之十: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报告。报告中提到2012年前11个月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155亿

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并购保卫战何时打响?

     前一段时间,有部电视剧很热播,名字叫做《婚姻保卫战》,今天我想套用一下这个剧名,写一篇有关中国企业并购的文章,名字就叫做《中国企业并购保卫战何时打响?》。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到近几年众多优质的中国企业被外

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一)

   “中国企业的海外领军人物会在什么时候集体性地执掌总部大权?”   “五年到十年!”  金蝶、用友前副总裁吴强,和君创业执行董事长李肃,朴智咨询副总裁罗畅,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对《中国企业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这真的是一个可

声明:《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应谨慎推进》为网友烟花不堪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