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新闻教育的落后,由于当时写的时间不对头,还惹出了不少小麻烦。三年后的今天,各个院校的新闻教育大多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教师的水平在迅速的提升,我认识的不少新闻老师都是精通研究和实务的精英人物,而新闻学方面的书籍更是层出不穷,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残次品,但是精品也要比以前丰富的多。只可惜这些变化并不是根本性的改变。最近有机会和几家国内知名的新闻学院的院长接触,大家聊了聊有关新闻教育的话题,于是有了些新的想法……
无目的的教学
新闻教育(包括了媒介经营等,其实应该叫传媒教育了)之所以会出现种种的问题,例如学新闻的学生反而没有其他学科更容易进媒体工作,新闻博士不会写通讯等等,本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新闻教育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在此我想问一问,国内的众多新闻院校能否回答一个问题:你们的学生学成之后到底可以成为什么人?是职业的新闻人?还是传播的研究者?或者是下一代的新闻教师?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因此我们的教材也是百花齐放,学生更加无所适从。我是教育的门外汉,但是我想正确的教育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往往来自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然后根据这个目的进行教材的组织,教师的训练,然后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而现在的新闻教育是没有目的,而是根据现有的教材决定培养出的学生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教材决定了学生的未来。而我们现在的教材有明确的目的么?有多少是根据当下的职业新闻人要求设计的教材?恐怕数量不多。
如果学校自己没有教育的目的,教材没有训练的目的,那么学生怎么能有工作和人生的目的?
盲目的国际化与高端培训
有些实力很强的院校推行国际化的新闻教育,或者请业内顶尖的媒体人来讲课,就我个人感觉这些东西可以有,也应该有,但实在不能太多。首先就是每个人都清楚的适用性问题,国际上的新闻规则和技巧在国内并不适用,绝大多数要做本土化的改变。而高端人士的讲课更是离普通学生相差太远。最要命的是很多高端媒体人并不是做业务出身,对学生最需要的业务指导根本毫无帮助,甚至是有害的思想。而学生多听这种教育往往还会增长了浮躁的情绪。学生们更应该听的是来自一线优秀记者的指导。想想看,一群想当优秀记者的学生和一群想当媒体大亨的学生,刚刚进入媒体当记者的时候谁更有优势?
国际化和高端培训也并非不好,各位也不要误会。关键还是在于这些培训的目的。比如长江新闻学院,他的外教目的是培养双语记者,这就是很鲜明的目的。
僵化的教师聘用制
假设新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职业新闻人,那么我们应该对学校给予相当的谅解和同情。因为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根本无法延揽到优秀的业内人才。一个优秀的记者薪水可能高过8000元,这比很多教授的薪水还要高,而这个记者如果想到学校教书,那么对不起,不论你多么的优秀,从业经验多么的丰富,如果没有职称的话,只能从普通的讲师干起,甚至是助教。而职称这个东西是现在市场化传媒人眼中很不值钱的东西,只有极少数体制内媒体还比较看重,可惜就是这个已经将近淘汰的东西决定了新闻院校教师聘用的机制。虽然在机制内也产生了众多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现代社会传媒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