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 特色 师资
试论民办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王年锋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2)
摘要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职教育,在经历适度规模扩张之后,发展是必然的。在以学样养学为主体的中国民办教育模式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笔者拟以资本的视角,从生源、特色、师资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育 盈亏平衡点 适度规模扩张 生源 特色 师资 “双师型”
该文获江苏省2005年度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成过奖
民办高职教育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是顺应市场的必然。民办高职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目前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有175所,在校生达81万人。(2003年数据)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传统模式,弥补了公办高等教育的数量、结构、种类、专业布局等方面的不足,而且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显示出强劲的优势。但是当前民办高职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拟在现有的实际情况下,从生源、特色、师资三个方面来论述民办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源——民办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就必须确定适度的招生规模,这是民办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举要。生源——财源——发展——生源,成为相互依赖、相互环扣的有机整体。在加大力度、强化招生工作的同时,必须有以招生规模为主要依据的盈亏平衡点,即学生数量高于平衡点,就有积累,就有发展;低于平衡点,就会亏损,生存、建设、发展就难以为继。盈亏点的平衡必须依据学校的教学用房、实训用房、阅览用房、运动场地、教职员工等软硬件是否能满足在一定规模学生数量下的正常运作。所以民办高职教育规模确定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办学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故民办高职教育必须依据自身条件,根据生源供应量、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与措施、人口政策、教育多元化等因素,科学、合理的确定适度的办学规模,民办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特色——民办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办学规模的适度扩张,从上述可知取决诸多因素。如何吸引更多的生源,笔者认为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也就是民办高职教育相互竞争的优势所在。“一叶扁舟”的民办高职教育能否与“航空母舰”的公办普高教育获得平等的社会认同,鲜明的特色就成为关键。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鲜明的特色已成为民办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大众化时代,开拓高职教育的新模式、新思路、新体制,体现时代特色,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能够得到社会公众充分认可的、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无疑是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
生源的适度规模扩张,并不能代表生源质量的提高。从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来看,相当数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不尽如人意。惟有通过强化专业介绍、进行职业引导、唤醒自我意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以增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将大学学习同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增强就业、择业、创业的信心,培养学生“成材”又“成人”。
2、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复合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就必须探索符合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的、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办出特色的关键。为此,必须以职业岗位技术能力要求为标准,培养“理论够用、技能为重”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不断改革、深化专业课程的定位与设置,以保障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能力的提升;强化实训课的地位与作用,积极鼓励学生走“一技多能”、“一凭多证”的道路,拓展学生就业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3、优质教育
能力的培养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高职教育要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到合适的自身生存定位,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把握优质教育这个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教的发展,民办高职教育的体制与硬件上的优势,将会逐步的被淡化。在高收费的前提下如何在市场中求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匹配与规模生源想符合的教育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寻找优质教育的载体,实现能力与职业零距离的培养就成为必然。
三、师资——民办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生源规模的扩大,有赖于民办高职教育的特色,创新的源泉还是在于人。为此,必须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有三大因素:资金、质量、师资,资金的投入是要讲究产出的,在以学养学为主体的我国民办高职教育中,生源问题解决了,资金才能解决;质量问题解决了,生源才能解决;而质量问题一定要依靠师资队伍问题的解决。所以资金、生源、质量、师资就成为环环相扣的一个命题。解决此命题的切入点就在于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水平的大学教师都集中在公办高校,而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的滞后,共同造成了这一源泉活水变为死水。主要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尚未形成,或已有雏形但仍不成熟。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偏低;具有正高职称、专业和学科带头教师匮乏;教师进修、培训提高的渠道不畅,缺少培训计划;而现有的师资评审制度不利于高职教师走“双师型”的发展道路。
为此,民办高职教育必须实现办学的科学化、合理化和专门化,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创造畅通的渠道和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师资源,建设与市场定位相协调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在发达国家,私立高校对教师的聘用非常严格,校方一般都会力争挑选一流的教授,以保持自己的声誉。其中,美国和日本私立高校的教授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杨勇.《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剖析与发展思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为此,必须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层次、多面的人才,建立“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建设的重点。在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可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予以解决。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对专职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2、建立健全适应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这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化人事改革,完善教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学院内部职称评审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适应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稳定教师队伍。
3、建立兼职师资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师资队伍,以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在与专职教师进行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可以促进师资队伍向“双师型”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