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年前从事艺术品投资的一些经验,相信对于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投资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国内艺术品市场越来越走向成熟,这已经是勿庸置疑的和不争的事实。拍卖市场的完善和人们对注重对艺术精品的选择,便是很好的例证。从收藏和投资的角度分析,那些具有升值潜力和永久保值的艺术品才能吸引真正的行家。这里介绍一类艺术品,今后很长时间都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不可忽视的主力阵容。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开创以来,在创作题材上,一改旧文人画风,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革命斗争和祖国建设的作品,通常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了一大批关注国计民生,表现劳苦大众生活等深刻社会现象的艺术家,象蒋兆和的《流民图》、徐悲鸿的《徯我后》和《愚公移山》、赵不仁的《拾破图》等都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倡导的木刻运动的现实主义精神,至今仍影响到中国版画创作与教育。这些作品在当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对中国现代美术史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的美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创作题材仍拥有很庞大的阵地和数量,基本上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新国家新气象为主。较著名的有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傅抱石的《井冈山》和《毛主席故居》、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吴作人的《幸福院》、冯真的《年轻的拖拉机手》、谢之光的《幼儿园阿姨好》等。新中国这类现实主义题材的艺术创作有几个高峰期: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
建国以来至文革时期,绝大多数美术工作者都创作了政治性表现很强的艺术作品,其中不少已经在拍卖会中连创高价,北京画院院长杨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地下室走廊数十年无人过问,初竞拍就创500多万元的高价;假冒吴冠中的伪作《炮打司令部》也以32万港币成交。宋文治的《人民公社食堂》也拍出近30万元的天价。
97年春嘉德拍卖公司主办的新中国美术专场,120幅作品全部都是这类现实主义的创作题材,成交金额逾千万元,成交率近75%。象阿老、马晋、林墉等人的这一类题材的艺术品也到达了其本人画作从不能及的高价。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又被称为新时期群众美术创作,也有的研究人员称之为新中国民间美术,后者的说法在概念上稍显牵强。但它们都指出了这一类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过程,即群众性的集体创作。虽然有很多作品已很难找寻到原创者,但当时大多数艺术工作者都参与了这一类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一类作品的现实性和文献资料价值大大超过它们的艺术价值,有一些甚至可以说毫无艺术史论的价值意义可言。
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创作的这类题材,人们熟悉的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琦的《我们的总设计师》和《江总书记在上海工人文化宫联欢会上》以及他的伟人肖像系列;南京军区殷培华的《亲切的会见》,描述小平同志对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关怀和期望;刘宇一的两幅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作品——反映建国主题的《良宵》和香港回归主题的《良辰》等都已为人们所熟悉。97年在北京举办的反映香港回归系列内容的油画艺术展览已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收藏家们的广泛注意。
自五四以来各个时期的木刻作品,以其特有的政治社会背景和中国式政治绘画语言,已逐步引起国内外收藏界的注意。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能够引起收藏界的浓厚兴趣,有着深重的历史、文化与政治背景。政治生活是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这类题材的作品表现的基本上是新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重大历史、政治事件,除了它们记载特定的历史素材之外,这类作品在当时都广受国内外关注,对当代人的成长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力。象《主席走遍全国》这幅作品,几乎是新中国的两代人都从小学课本上知道了这幅作品。
中国当前的富有阶层首先得益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每一个重大事件和重要政治人物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而且这类题材的作品在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生涯也只占极少数量,因而愈显珍贵。这类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由于创作时期近,通常也会被当时的政治气氛所掩盖,加上所谓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使得美术界、批评界少有注意,也很快就被人们忽视。但我们相信,随着历史的推进,这些新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的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而此时正是购藏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