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不能制造的产品 “中国制造”不能承受之宿命



“中国制造”究竟隐患几何?尽管与危机相关的资讯和解读在过去一年的国内媒体此起彼伏,不过07年它用表演告诉公众,专家和舆论的对症下药仍不乏隔靴搔痒和含糊其辞的意味。在众多身临(危机)其境者或者即被波及者脸上,要么看到的是一种对自身渺小的喟叹,要么是感受一脸的麻木或无奈;他们不清楚这是怎样一种危机,将对整个国家和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当然也不知其中的缘由,甚至某些人在将这种现象一味归因于“西方列强的现代版侵略”。

 

《华尔街日报》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镉污染与中国工人的全球化代价》就毫不避讳地揭露,在刚过去的圣诞节里,有数百万美国孩子收到了“从中国进口的玩具礼物”,这些玩具使用的是“在中国生产的含镉电池”,这些含镉电池的生产过程“却可能发生危害”,危害的表现是“有可能导致肾衰竭、肺癌和骨质病变”。如果把这条产业链条形象地视作“食物链”,美国天真的孩子们就这样,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变成了数以万计中国劳工的嗜血者---仅仅在一起镉污染事件中,就有数百名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人为之牺牲了下半生的健康和继续工作的能力。

 

GDP神话与几代人的宿命?

 

2006年,摩根斯丹利统计数据称,美国人在过去十年因中国制造减少的开支总额达“6000亿美元”。这则让国内朝野皆喜的消息,若用“双赢”指标加以丈量,再直接不过地对聆听过“世界工厂”目标的中国同胞(现在看来,更像是告诉产业大军阶层的)传递如下信号:我们不仅有钱赚(相比务农或更低薪工作而言),而且我们的“愿打”还建立在西夷们“愿挨”之基础上。于是乎,GDP的神圣光环得以史无前例享受最广泛民众的顶礼膜拜。

 

没错,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诸国成为“中国制造”最大的受益者。中国民众仿佛再次回想起渐渐销声匿迹的马导关于资本家肮脏史的论述,只不过这一次遭遇盘剥的对象成了我们的同胞。当然,同胞们也不再用阶级眼光审视这些,他们从中国制造中品尝到不少甜头,比如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多是农民工)、新型民营企业主、现代经理人,当然也包括从中汲取税收和政绩的政府官员(包括官僚)等等。以及每年年底,高层年报上的GDP增速和世界强国的最新排名。

不过,对相当多产业工人来说,这更像是他们的宿命。上千万的流动大军从耕田里出来,涌入与“中国制造”关联紧密的祖国东南部,然后散开到大大小小的工厂。他们的命运就被提升到推动历史进步“劳动者”的高度,崇高名谓笼罩下的现实环境,却常伴随着糟糕的作业环境、生产事故以及生活下的不良治安等。他们的收入公认地少得可怜。

 

别误会!我不想控诉什么,对于没有实地调查的人来说,这样的控诉更像精神上的偏执者。问题是,一度充斥坊间的“牺牲几代人,振兴民族经济”的认知,究竟是否朝目标的方向靠近?通俗说就是,是否白白牺牲了?!

 

被誉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说白了就是规模被放大了手工作坊,这种明末清初就有的生产方式,非要冠之以“来料加工”等不土不洋的名气。料从哪来,加工成什么,也无所谓,利润呢?成千上万的小老板像鸭子一样在耐克鞋或彪马运动衫上啄取几块钱“代工费”,一天在车间吭哧十大几个小时的工人又能有多少收入?前提还是生产环境不过于恶劣。

 

按照现代股份制经营理念,股份可以让劳动者和企业收益最密切黏结。一旦幸运的打工者开始时选择的工厂得以壮大,并且他隐忍着坚持了下来,他能享受幸运选择带来的实惠吗?身为异乡的打工仔女们要想摇身成为企业的“主人”并享有股份,几乎等同妄想。

 

其实我也知道,不应过多责怪代工的企业主和本身没有多少决策权的经理人队伍们,企业主和他的股东们自然最希望能够通过建立品牌赢得持久收益,但他们比任何人都谨慎和清醒:“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只有价格,舍其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吃掉,根本不劳国外巨头们亲自动手。

 

另一方的受益者---地方政府可以有所作为,不错,他们往往积极参与进来。他们也深知扶植一家明星企业将会增加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并提升自身政绩。但GDP在最高授意和神圣光环下越来越模糊的身份提醒他们,与其养鸡下蛋,不如借鸡下蛋来。于是,代工企业成为政府们最信奉的“拿来主义”。政府的“积极参与”也成了对代工企业的“优惠政策”、“保驾护航”等,甚至种种戕害公平正义、破坏秩序人权的行为时常出自官方名义之下。

我也肯相信,上述论说构不成普遍现象,或者说,一旦这些现象普遍化了,这场改革的色彩就有被覆盖的可能。但这同样不属于“个别”,它也事关改革开放的色彩与色调!

 

生死都要留名(牌子)

 

2007年,中国制造的危机派生出很多关键词:玩具、牙膏、失业、倒闭、召回、再次召回、第三次召回,甚至于出现了“企业主自杀”。

如果是一个洞察中国市场上充斥假冒伪劣现象的人,就不会对中国制造在国外遭遇寒流而感意外。因为产品制造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在尽力压缩(榨取更为形象?)成本,包括对劳动力的压榨。当对成本的算计接近一种极限,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僭越常规方式和偏离标准化,而任何一个环节上的残次,都有可能使中国制造的终端受损。即使把关的环节足够多且足够缜密和完善。

仍是中国要牺牲N代人来振兴整个民族经济的论调---先不论这种振兴是否惠及或者有迹象显示即将惠及所有为之奉献的劳动者,在此论调下,有论者搬来日本南韩作为中国之路必然性的版本,并娴熟地搬出经验论声称:日本制造的汽车当初在美国被视为低级货……

我不知中国制造的先驱者海尔、联想会作何感想。我想他们在国外的攻城拔寨也并未样样顺水顺风吧,应该不会像国内媒体宣扬的那样风光无限(联想退出奥运赞助或可说明一些问题)。不过它们让人放心,放心之处并不是他们已经足够强大或者危机将无机可乘(鬼才相信再大的企业会没有危机),而在于很多人都知道谁危机了,又是谁化险为夷了。

简言之,生与死不重要,关键在于留名。

这里的“名”是牌子,品牌,“日本制造”是靠富士、三菱、丰田、索尼、松下等单个品牌凑起来的。就算海尔联想再壮大十倍,它们也扭转不过现在“中国制造”的名声了,就像“日本制造”的牌子现在垮掉一半,照样不会让世界制造巨头们小觑一样

谁能说出问题牙膏或者问题玩具的牌子?!只能死得说太窝囊了!

还有韩国现代的例子, 1986年现代车以近5000美元的低价敲开美国市场大门之后,质量问题很快暴露,销量随之一路走低,并成为美国人的笑柄。当时美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说:“世界上最倒霉的10件事,其中第8件,就是坐现代车。”不过,无论毁誉,“现代”的牌子没丢,虽然现代在美国仍不入一流,但与冷幽默和“召回”早已诀别了。

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就这样被卷入一系列莫须有的灾难中。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制造今天的危机与一些国外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有关。不过,他们起的作用更像以推波助澜的方式加速了这一天的到来。

 中国还不能制造的产品 “中国制造”不能承受之宿命

还有多少疼痛无法预知?

 

2008年1月3日,德国《西方》上原题为《破产潮威胁中国玩具生产厂家文章》声称:在一系列召回事件后,中国上百家玩具生产商面临着破产的威胁。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压力最大,他们不得不向大型企业的质量标准看齐。因为去年夏天以来垮掉的数百家玩具企业,已经让后来者战战兢兢。

仅仅作为中国制造的缩影,很难被联想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振幅究竟有多大,能波及多远;但可以预料的是:一个产业的倒掉直接使数以万计的工人失去工作。如果他们拒不返乡,几十万的失业大军对任何地区都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除此之外,GDP总量的累加并没有带来更多竞争力和人道上补贴,在中国制造这张密不透风的网上,很多看似互不搭边的因素也被牵连进来。比如,中国境内种植的水果和蔬菜存在镉含量超标的情况,往往发生在镉污染较为严重的南方地区。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去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该省佛山市种植的大白菜镉含量很高。《华尔街日报》表示,虽然中国镉污染并非全部来自代工生产的镉电池,但镉电池的确是很主要的一个污染源。

 

与此同时,近年来关于外来污染企业进驻中国设厂的新闻逐渐增多,已经让“中国制造”这个原本的经济概念渐渐变成彻头彻尾的地域概念。遗憾的是,追逐GDP的地方首领们,对这样贻害民众健康的项目不是推辞,而是趋之若鹜,往往把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种种不能明示的“殊遇”悉数奉上。为了掩人耳目,新闻媒体的态度总是“低估”其危害性而浓墨花费在项目带来的好处上,以此说服当地的民众。

 

那些污染的企业(或代工厂)来中国之前,它们都在本土或者另外的投资国,那些为美国人生产消费品的工人早就遭受了生产全球化带来的伤害。这个全球化制造体系将削减成本奉为第一要务,安全问题偏居次位。在发达国家寻找廉价商品的过程中,那些有污染环节的行业被逐步转移到工人缺乏劳动保护、监管不严的国家。

 

我们的疑问是:为什么总是中国首当其中?!

政府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朝野上下亟需警醒。如果说几年前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是基于历史教训的话,对容纳众多中小企业(作坊也好)存续的负责,仍将是前一使命的承袭。尽管治本之策根植于更大体制之中。

尽管类似的呼吁千百次响起,我还想学舌一样奉劝:请扶持并对大型企业进行品牌指导;请学习美国人(美国设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通过制定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法规),扶植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实实在在地把GDP的一部分用于它们技术创新的资金。退一步说,如果实在治理水平有限,也不要做无谓干预了。历史曾经证明:管制最少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当然,这是相对官僚政府而言。

请政府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对环境和民众健康负责。换句话说,如果说GDP有什么“瑕疵”的话,中国制造的身份下跌就是其中之一,其二就是日益糟糕的环境污染。

不错,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复兴史上,没有一个大国可以绕过独立品牌,单独靠“引资”“招商”一跃腾空的;同样,如果历史总归要用审慎的眼光打量现代中国(或者21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我相信它会在赋予这个时代“伟大”和“强大”哪种标签之时,迟疑良久……

写的有点乱,欢迎争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76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原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布拉格之恋》随想

原文地址:原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布拉格之恋》随想作者:无聊才读书昨天晚上,在家里又看了一遍电影《布拉格之恋》的完整碟片,感受颇多。这部电影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男人最不能承受的一件事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010-08-25 00:02:57) 标签: 情感男人最不能承受的一件事,女人千万别以为是失去了自己,正因为某些女人的自作多情,或许才造成了不论什么货色的男人,都以为天涯处处有芳草。失去一个爱自己的女人男人不会在乎,而失去一个自己爱的女人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转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pdf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作者:庞军良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

声明:《中国还不能制造的产品 “中国制造”不能承受之宿命》为网友花落忆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