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行内的众君子认为,预测股价的具体走向是近于算命的事情。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不过这并不是说对于股市的一些基本属性不能进行把握。比如,我就认为中国股市具有大涨大跌的内在属性。这一内在属性就是可以把握的。理由有二:其一,中国上市企业的主体是国有控股企业。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不可能具有内在投资价值的(垄断企业例外),于是我推断中国股市主要是投机的市场,而不是投资的市场,大家进入股市,关注的主要不是股票的红利收入,而是股票价格上涨的价差收入;那也是说,中国股市的上涨一定主要是靠资金推动的,而不是靠企业业绩支撑的。虽然说任何股市都有投机的成分,但是中国股市投机的成分毕竟是太重了。一个投机的市场必然表现为一个大涨大跌的市场。其二,国企高管的行为和西方上市公司高管的行为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上市公司的高管须要努力维护股票价格,因为假如股价大跌的话,那么就容易被人收购,从而失去高管的位置。我们的国有企业不一样,虽然是上市公司,但老总由政府任命,即使股价大跌,也未必影响其位职之去留。或许,他们还盼望股价大涨大跌呢,毕竟近水楼台,在大涨大跌中自己也参与“炒”一把,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这进一步地使中国股市的大涨大跌属性有了某种制度上的保障。
困难在于,尽管我们知道中国股市具有大涨大跌的性质,但是却不能知道它涨到什么时候开始跌,也不能知道它跌到什么时候开始涨。没有错,长期来看,股票价格是企业未来盈利的折现,这似乎表明股票价格有一个基本的参照。但是,我们又怎能准确预测一个企业的未来盈利?短期来看,股票价格主要地决定于人们的预期:一是你预期别人怎样判断股价,二是别人预期你和其他人怎样看待股价。但预期到底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我们怎能准确把握?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如果大家预期它的价格要上涨,那么它的价格就真的要上涨的。当年郁金香被炒成天价,就是预期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对于微观个股来说,我们是很难判断其价格走向的。这并不是说不能根据一些事实和事件对企业股价的走势做出某种基本的判断,而是说当这样的信息到达你我大众的耳朵里的时候,市场早已做出了反应,当你我大众行动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迟了。这就引出了我做股票的一个原则:只有51%以上的股票可能上涨的时候才进入,否则,市场怎么热闹我也不动心。
怎样断定51%以上的股票可能上涨呢?古老的办法是,当市场一片萧条,众人都不进场的时候,可能就是进场的机会了;当市场一片繁荣,大家都兴奋不已的时候,可能就是退场的时候了。这办法古老相传,可是大家不容易做到,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投机市场上获利的黄金定律。我自己附加的办法是:虽然不能对个股的价格做出判断,但是这不是说就不能对大盘的走势做出基本的判断。可以拿大盘的平均红利收益率与长期市场利率做比较来判断股价在长期里是否能够得以维持。对于单个的个股来说,其红利收入我们很难预期,但是几千只股票的平均红利收入波动幅度就窄了,于是我们可以做上述比较。这办法未必精确,但可以粗略地对。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新的资金进场,股价是维持不了的。不排除庄家在股市里将指数拉上拉下,但是,只要没有新的大规模的资金进场,这场面终究是维持不下去的。今天的股市,人气怕是凉下来了吧,所以我推断股市将进入较长时期的调整期了。
上述办法当然很难在最高点卖出,也需要等待才有机会进场。朋友形象地说我是咬一口就走。但我自己认为,我是有工作的人,不值得花太多的时间研究股票。而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花了时间研究也不一定能研究明白。我倒自认为,综合了股票收益和非股票收益,我是实现了约束下的最大化的。5.30之前,我将所有股票抛了。5.30之后,不断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要告诉我股票,然后彼此分成。但我不能心动。走到今天,回过头来看,5.30后有几个散户是赚了钱的?是的,在一个20%的股票大涨、80%的股票不涨或者下跌的市场里哪里有你我大众获利的机会。所以我真心认为,在中国的股市上,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行。我也真心认为,讲什么奥运之前股市还要大涨的人,要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中国的房市又怎样?和股市相比较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房市呢?
不排除房市存在泡沫的可能,但是房市与股市到底是有本质区别的。房市是有强大的真实需求作支撑的,我们不能把中国房市叫做投机市场。我提出一个问题,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较,经济总量相同,应该是我们的房价高,还是其它国家的房价高?我的看法,应该是我们的房价高。如果世界上其它国家拿出30%的收入用于购买住房的话,那么我们可能不得不拿出50%的收入用于购买住房。不因为别的,实在是人多的缘故。假如人均收入相同,那么我们的房价应该更加地高于其它国家才对。所以,不要看我们的房价高于美国的了,就简单地认为房市有泡沫,房价要下跌。
再者,我们大家住上比较好的房子,也就是最近七八年的事情,可是城市里还有相当多的人一家住在只有几十平米的房屋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小看了今天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程度。名义上,我们的确还有7亿农民,但这只是从身份和户口来讲的,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人在做什么,又是在哪里做事的。我的老家在四川最偏远的农村,如今家乡只剩下老头老太太和小孩,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去了。单从老家情况就可以推断有多少农民实际上在城里务工。我们了解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状况吗?要知道,他们的居住状况远远谈不上改善。这些都是潜在的巨大的住房需求。我相信,只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些潜在需求最终是要变成真实需求的。
第三,要知道,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高峰人口,近几年将陆续进入结婚年龄。我在高校教书,自认为比一般人更了解这些年轻人。你去问他们,婚后愿意和父母一起住吗?基本上没有愿意的。所以,不要看到一些家庭有两套房子,就认为那不是真实的需求,也不要看到住房空置率高,就认为真实需求是不足的。开发商之所以敢于让房屋长期空置而不降价销售,是因为他们相信长期里巨大的潜在需求要变为真实的需求。
供给方面,政府严格控制土地供应的政策看来不会根本改变。房价怎么下跌?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的房价开始下跌。身在沈阳,不了解其它城市的具体情况,但我乐观地认为沈阳的房价不大可能下跌。沈阳二环上的房子也就每平方米4000元。高吗?我不认为高。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来看是否是高了。03年我刚去沈师的时候,黄河北大街上车子可以飞起来,但是今天看看,八车道的大街也常常堵车。也就是04年,校园里只有数得过的几辆车,但是如今校园里差不多快要没有停车的位子了。不妨再问一个问题,大家是先买车子还是先买房子。应该是先买房子后买车子吧。想想看,中国经济从2002年到2006年翻了一番,这应该创造了多么巨大的购买力。
如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的房价开始下跌,我看对于房价不是偏高的城市来说未必就是利空的消息。钱总是要寻找出路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的房价下跌,很有可能,资金就会流向房价不是偏高的城市来,反而可能推动这些地方的房价上升。
不理解政府为什么打压房价。是怕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吗?既然土地转让金占了财政收入的很大比重,不妨让房价上涨好了。这可以大幅度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有了钱,不仅可以拿出钱来大规模地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还可以拿出钱来做其它需要做的事情,难道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另一方面,你政府天天讲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那就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的房价涨吧,你让经济发达地区的房价涨吧,当这些地方房价上涨到一定程度,生活和生产成本就上升了,相关产业就会向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这难道不是自然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手段吗?为什么要人为阻断这种自发的调节过程?我一直认为,应该让经济自发地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不应该过多地依靠人为的办法来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甚至认为,中国保持适度的地区梯度发展现状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人口众多是中国的最重要的约束,就业永远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地区之间呈适度的梯度发展现状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产业链,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吸纳就业。
政府要做的是控制金融风险就行了。可以提高首付款的比例,但这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而不是为了控制房价。再说了,如果政府真的要控制房价,那么大规模地增加土地供给好了。不要担心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的问题。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实在超过了我们认识的程度,那么多的农民在城市做活,只是没有从根本上离开乡土罢了。如果房价真能降下来,这些人就有可能迁出原来在农村的住所真正在城里买房子定居下来,那么原来的住宅用地就会重新变为耕地,最终结果从全国来说反而应该是节约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