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两部分中,笔者先后论述了在中国特色的市场中,国资、外资与民营经济的三足鼎立状况,并从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与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的角度对民营企业的打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民营资本除了要保持清醒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认识到——只有自我救赎,才能够“体面”地活下去的观点。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有效地自我救赎呢?这刚好是本篇文章的核心。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有效地自我救赎呢?这需要有多种策略。
首先是敢于对不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说No,不要强加给自己很多难以承受的压力。
在John Lennon 去世之后,Beatles的团队成员Paul McCartney为Lennon的儿子Jude写的那首歌曲中唱道:不要试图把全世界的重任强加在自己身上。
笔者认为,与此相同的是,社会责任首要是需要政府来承担的,一味地将社会责任强加在企业身上,特别是在创业型的企业,是政府在推卸责任。我们丝毫不反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但企业原本就是经济动物,比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
企业要以生存为基础,只有在企业生存的基础上,才牵涉到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上缴赋税与解决就业等责任。有一个通用的说法是“如果企业不能提供价值、不能创造利润就是犯罪”。
其次是运用减法的自我定位战略,并与协作机构构建共同发展的平台。
企业战略思维中,首要的就是用减法轻装,企业轻装之后才能够使自身价值最大化,在经典营销定位理论中,这是市场细分;而在最新的战略咨询理论中,叫“利基战略”或者“蓝海战略”。
减法就是乘法,在专一领域钻得越深入,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就越少,同时在品牌与专业形象树立传播方面,就会避免浪费很多精力,而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倍增的。在专业领域从细分中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即使也许仅仅是用减法,都会并收到除法的效果,将自己的优势资源扩大化。提高自身价值与别人难以替代的因素。并进而达到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程度。让客户来找自己,从而达到“上兵伐谋”的效果。
民营经济需要的是抱团打天下,而不是各自为战,当你放弃了贪婪之念,就会有意识地把那些自己不能、不擅长也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留给更擅长的人与机构去做,而协作的机构越丰富,所面临的困扰就会越少。因而就更容易专心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战略决策中同样重要的是分清你是做市场的渠道,还是做廉价的产品加工者与服务的外包者的问题。不管是加工者还是外包者,都需要组合者付出的成本,几乎没有任何人愿意支付更高的成本,除非加工者与服务者有其难以替代的因素,比如品牌、知识产权、市场的垄断与特殊地位等等。
如果你拥有了这些东西,剩下的就是市场拓展的问题。但假如你做的是渠道,就要考虑到渠道网络的掌控与终端服务的满意度的问题。
这个“做卖鸡蛋的还是做生蛋的鸡”的问题,笔者已经多次提到并有专门文章深入论述。
第三是在正确对待自己的竞争对手。
所谓竞争对手,不单纯是对外,也有那些垄断与出卖民族利益的国有势力。
在外资通过QFII与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大举进攻,而国内资本通过QDII渗透到国外的投资领域的时候,内资的资本实力也是在自我消耗中的,那么国内金融对QDII与QFII的同步放开甚至鼓励的时候,是否也是对民营资本的一种打压呢?暂时还是不要进行这样的揣测吧。
如笔者前面几篇相关主题文章所论述的,在汇市、出口渠道与资本的多重压力之下,中国的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农产品等基础产业都到了危难的时候,在政策与传媒导向压迫之下,房地产也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假如这个拐点真的会导致90%以上的开发商倒下或者不得不“改行”,同时外资又以无孔不入的方式渗透进来,那么外资也会在不动产方面侵蚀中国的资产。
这将从根本上动摇民族利益的根基。
但实际上,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营资本,在民族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一致对外。毕竟没有任何利益是超乎民族利益之上的。
第四是在传播上更加策略性一些。
品牌是需要有技术支撑的,没有技术支撑的品牌是靠不住的。同时需要将正确的品牌观深入执行下去,形成统一的形象传播体系。
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身品牌与形象的传播的时候,特别是在民族企业对外扩张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少不了要充分利用国际惯例的条件,并策略性地制订具体方案,并委托相应专业机构提供执行的。比如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法务传播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而关于法律与传播的结合,笔者已经在数十篇各自相关主题的文章中有所深入论述。
只有自救者才能够生存!
没有什么救世主,更没有神仙与皇帝,民营企业更是需要自强不息,对于外资与国有资本,更不能报以幼稚的依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