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关锐捷 本报记者唐冬梅 新的千年已经开始,我国农业的形势怎么样?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对我国农业产生哪些影响?我国农业应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就此,记者前往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采访的关锐捷副主任。

关锐捷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综合国力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位已列第7位,为农业发展奠定了物质条件;农村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政府政策支持力文工团中大,基本建立起了宏观调控体系;90%以上的农产品已放开经营,初步形成了市场价格机制;保护农业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农民及基层干部的市场观念、法制观念增强;农村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制约因素主要是人增地减,资源短缺矛盾加剧,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是0.08公顷,仅占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且分布极不均衡;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多数农产品将继续维持买方市场格局;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难有明显改善;农民增收难有新的增长点;农业投入总量不足,与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农业科技含量偏低;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不健全,主要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波动大。 关锐捷认为,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供求和价格,对农民的就业、收入都将带来挑战,但促进作用更明显。首先,有利于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与人民生活消费需求差距很大。如面包粉等专用小麦几乎全靠进口;南方14个省区所产稻谷口味及营养欠佳,造成大量积压,约占总量的20%-23%;东三省和内蒙的玉米品质较差,约占总量的1/3。也就是说,谷物中约20%的产品卖不出去或卖不出好价,但农民还在拼命生产,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财政的沉重负担。其次,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入WTO后,国外将有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长驱直入,我国农业只有迎接挑战,加快科技进步。再次,有利加速农村城镇化步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根本出路是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入WTO,农业面临的压力也不小。关锐捷说,首先是关税减让。根据有关条款,到2004年,将完成全部关税减让,农产品总体平均关税降至17%。其次是关税率配额制度。如小麦过去7年每年进口量为830万吨,加入WTO后,将有可能增至930万吨,无疑构成压力。棉花、玉米等有类似情况。再次是配额的分配使用。针对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压力,关锐捷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正确估价WTO的作用和影响,力求“入关不入套”,谨慎求实,积极时取。二是要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我国所长,因此,要抓住农产品阶段性过剩的挑战与机遇,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他特别强调,需要进市场的不是农民,而是农产品;组织农产品进市场的则是龙头企业,尤其是大型龙头企业。三是要引进先进技术,融入国际市场。四是要开拓国内外市场,确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因为,21世纪是品牌经营的世纪。五是要推进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WTO的研究。从根上把农业生产、加工贮运、内外贸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条,为农业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