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新资本运营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支持研究(三)



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

1、社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有的社会资本优势,即平等的市场地位,相当程度上保证了交易双方互惠互利经济目的的实现。开放的信息交流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交易前后的签约、监督和再谈判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这些社会资本因素减少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合作中的协调与摩擦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失败的风险,从而推动了产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和企业间的合作,使交易成本减少,中间产品的价格降低,经济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当然,社会资本影响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还应包括:一是社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高新技术产业所处的社会背景决定该区域的社会资本的初始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产业倾向于集聚在该产业具有高的社会资本存量的区域中,区域产业社会资本存量的大小影响着产业集群。虽然目前的研究对集群范围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可以认为集群与集群的地理界限存在于当一个交易穿越集群的两个交易时产生的负边际社会资本。在集群化的初始阶段,随着交易、交流的日趋增加,社会资本成级数增长,边际社会资本为正;当集群化到一定程度,随着交流的增加,社会资本不再增加,边际社会资本为零,我们称此为社会资本达到饱和。新组织的继续加入,将会产生负的边际社会资本,所以说,集群的边界或大或小受社会资本的边际增量影响。二是社会资本的存量和增量影响和决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一方面,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社会资本存量越大,起点越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就越快;另一方面,空间内同一产业的社会资本增加越快,意味着交流越频繁,联系越紧密,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创新能力,产业对外部更具有吸引力,社会资本的增值速度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三是社会资本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信息交流。我们通常认为,企业内部激励相容的治理结构是防止信息不对称的手段,但基于规模效益的考虑,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通过兼并收购实现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合同通常是用来防止企业间交易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危害,但实践证明,合同本身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签订的,具有不完全性,而基于信任、合作基础上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减少合同的不完全性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当高新技术产业群存在社会资本时,由于群内总体信任程度高,经济主体借助网络,获得信息及其可靠性都能得到有力的保障,这就降低寻找合作伙伴及搜集信息的成本。而信息传递通畅,任何一个合作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极易被传开,使其遭受被孤立的危险,这就降低签约及履约费用。而不存在社会资本的高科技产业群,经济主体之间信任程度极低,诚信吃亏互相欺骗成为正常现象,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去寻找合作交易伙伴甄别有用信息。为防范对方机会主义行为,合作双方不断讨价还价,从而增加了签约及履约费用。社会资本促使集群内信任感转移,形成信任网络,从而集群内总体的信任水平超过个体信任水平的简单增加,集群内总体信任水平增加可以带动集群内企业信用环境改善,合作双方诚信度增加,使得合作的交易费用趋于减少。信任大大促成并润滑着交易。著名经济学家阿罗曾指出:“每一个商品交易都内在地包含着信任的因素,毫无疑问,任何一项交易都是在一个时间段上展开的。人们似乎有理由认为,经济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缺乏信任造成的。”①信任是交易与合作的基础与纽带。同时,社会资本促进信息传递畅通,能够使合作双方从一次博弈转化为多次重复博弈②,即社会资本加强了经济主体的联系,促进他们彼此了解,增加对合作次数的预期,从而倾向履行合作契约,降低了制裁费用。社会资本促使集群内企业之间构成一种长期的信任关系,信息传递畅通,使得失信行为迅速被其他主体察觉,由于规则被集群内企业所认可,使得合作双方都有足够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对欺骗行为进行有效惩罚,违反规则的行为将面临被孤立的境地,确保经济主体行为一致性,进一步减少企业持续合作的交易费用,从而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合作。

2、从契约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创新网络,在网络交易的契约中,技术创新特有的复杂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的存在更易使交易产生意外。交易成本经济学解决方法是建立完全契约③。但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契约总是有缺口的,并且这种契约无法通过契约法来弥补。要在明示契约中明确意外需要付出更多的搜寻成本及控制成本、任务复杂性的存在,也将增大法庭的调查成本及对诉讼造成的网络运行效率损失的成本等,尽管明示契约中一些明确的条款可以节约诉讼成本,但在网络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发现和明确意外并对法律条款进行修正要付出很高的费用。因而,在网络交易中签订一个完备的明示契约成本将是高昂的。正因为如此,默认契约在网络交易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默认契约不是依靠第三方来强制执行,而是依赖于自我履行。在没有任何第三方行为人的情况下,其“信誉”与商标价值将可以成为激励确保契约绩效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事实上,处在一个网络内的成员进行反复而密切的交易,相互之间非常了解,考虑到未来的利益,他们在交易时就会放弃机会主义行为而进行充分的合作以获取最高的收益。社会资本在其中发挥着信号机制的作用,拥有社会资本的高新技术企业意味着声誉是企业的长期投资和可置信承诺,社会网络能利用声誉的效应增大机会主义的成本来削减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的信任,并能交互地降低在开始时预期的道德风险。交易的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损害其在市场上享有充分价值的信誉,并预期在未来长期的交易中实现个体财富的最大化。在交易执行过程中,如果交易的一方发生了违约行为,可能招致网络组织中其余各方终止与其进行交易关系的集体威胁,以及公开其导致契约失败的信息并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使其最终丧失所有的合作关系,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遭到贬值。这种社会资本的损失使交易者在未来的交易中遭受集体的抵制与惩处,接受更为苛刻的契约条款,付出更多的讨价还价成本,才能获得重新参加交易的机会。特别是在关系锁定的状态下,由于存在着退出成本,默认契约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而,违约要付出相当高的现实成本与因机会主义导致的机会成本,这制约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3、社会资本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处于萌芽状态时,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缺乏和信息激励机制不当,集群内经济主体间的信任主要是基于对个人信息了解,血缘、亲缘、地缘、行缘、学缘等成为相互信任的基础,非文字契约型的口头承诺成为信任的主要形式。社会资本能使处于萌芽状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经济主体形成基于制度的信任。声誉机制、信任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和对守信失信进行激励与惩罚的正式制度的构成社会资本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社会资本赋予萌芽状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群内普遍存在诚实守信的非正式制度(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对守信与失信进行有效的奖励与惩罚(即能确保欺诈行为期望成本大于期望收益)的实施机制(实现正式制度的相关条件、程度与措施之和);对守信与失信进行具体规定的正式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法、对人力资本实行激励的制度、合同法等)。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兴起与社会网络是不可分离的。除北京的中关村以外,武汉的“光谷”、上海的“绿谷”、长沙的“麓谷”、南京的“药谷”等无一不是集群式创业组织的成功典范。事实上社会资本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状态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是同时起作用的,即有关的信用法律制度和声誉机制、信用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双重约束能使各经济主体建立彼此信任,并使失信行为的可能性降到相当低的程度,有助于群内企业由几乎不合作向无意识的合作转变;群内信用观念、创业观念、平等观念保证了经济主体信任转移,使经济主体能通过对共同的第三方的信任,在第一次接触时就能够彼此相互信任,从而使得企业由无意识的合作向意识的合作转变。这说明社会资本能促使产业群由萌芽状态向初级阶段转化,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

4、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1)知识转移。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资源可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又称编码化知识(codified knowledge),是可以比较容易地整理、编码,具有单一的含义和内容。缄默知识是很难编码、隐含的知识,它往往被偶然发现,并且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轻易地分开。野中郁次郎(Nonaka Ikujiro)认为缄默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它深深的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如某种工艺或专长、某种专门的技术或产品市场、工作小组或团队的业务活动。隐性知识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这些模式信仰观点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不自觉的接受了他们的存在,并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受到他们的巨大冲击。野中郁次郎认为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是可以互动转化的,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循环过程,并提出了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简称为SECI模型“SECI”模型( the SECI Model)(图10):a、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也是个体交流共享缄默知识的过程。用“社会化”一词主要是强调缄默知识的交流是通过社会或团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来进行的。最常见的就是工厂和学校中惯用的“师徒模式”。b、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从缄默知识到显性知识。通过努力,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将之传授给他人。外在化是知识创造的关键,因为知识的发展过程正是缄默知识不断向显性知识转化和新的显性知识不断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常需要使用一定的技术来帮助个体将自己观点和意象外化成为词语、概念、形象化语言(如比喻、类比或描述),或者图像。c、融合化(Combination)。从缄默知识到显性知识,是一种把概念综合成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知识转换模型包括组合不同显性知识躯体。个人抽取和组合知识的方式是通过文献、会议、电话交谈等媒体,或计算机通信网络来实现学校中的教育和训练通常采用这种形式。d、内在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缄默知识,是把显性知识应用为缄默知识的过程。内内在化意味着新创造的显性知识(组织知识)又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缄默知识。经过融合过程,新知识得以在组织成员间传播。组织中的成员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缄默知识。内在化与通过做来学习密切相关,是一个“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的过程。这四个模式互为一体、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企业组织知识创新与积累的机制。

   

 

 

 图10 知识转化的 SECI模型

                                      缄默知识

 


                                 社会化              外在化

(意会知识)     (概念化知识)

 

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

 

 

                                   內在化      融合化

                            (操作化知识)    (系统知识)

显性知识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和相关组织)之间形成的是一个创新网络,行为主体成为了这个网络的一个个节点。网络中各节点间的关系链条,既是知识、信息传递的通道,又是知识、信息、技术等在扩散过程中创造价值或知识增值的价值链。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可能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联接与合作,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又有显性关系和隐性关系之分。显性关系是指能够观察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节点之间的流动,通过这种显性关系,实现创新资源配置。隐性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非正式的交流活动中知识、信息等的流动。在显性关系中的信息流动传递的是可以编码的显性知识,而在隐性关系中流动的则主要是暗默性的隐性知识,并且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建立了集群中必不可少的信任。集群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与交流,共同推动着整个集群的发展。这里所谓的知识转移模式是指参与者中的结构性关系,尽管知识转移可以从很多个方面解释和分析,但从集群中成员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出发主要有下面五种形式(如图11所示):第一,成对模式:无论集群内有多少个联系紧密的参与者,基本的联系方式仍然是两两相关,知识的转移通常情况下是两个参与者之间由于某种共同的需要实现的。成对模式主要是通过横向水平途径以参与者的直接联系实现,这种联系往往要借助正式的契约关系。第二,中介模式:当两个参与者不能建立直接的联系而彼此又互相需要的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个由外部专家或经纪人团体组成的中介。中介的媒介作用有利于知识转移的发生。第三,群集模式:多个(两个以上)参与者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联盟,实体的或虚拟的参与者共同努力促进知识转移的发生。第四,动态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参与者之间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是由外部组织在多个参与者中推介某一共同的知识,或者在参与者中存在人力资源的流动,具体表现为以来自外部的技术服务或员工流动等形式实现知识转移。第五,虚拟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集群内各个参与者建立虚拟的联系创造了条件,多个参与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的虚拟环境,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得到技术服务或者实现参与者间的信息共享。这5种模式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在一个集群内部的知识转移可能同时具有这5种不同的模式,其中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知识转移的通道或者媒介不同。无论是何种模式,知识的转移都是集群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学习。正是正式或非正式互动学习的存在,使得集群内部各个参与者之间实现了知识转移,从而促进了集群成员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有形或无形的创新网络在不断的扩展和联结中得到强化,进一步促进了成员之间更为密切的互动①。

(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知识流动是指知识在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转移、共享和使用过程,其实质就是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知识流动的目的是通过知识在相关行为主体之间有效转移、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并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因此,知识流动的规模和效率直接影响系统的创新效率和经济绩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和多种形式。第一层是核心构成要素之间即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包括供应商-生产商、生产商-客商之间的垂直流动和竞争企业之间的水平流动,垂直知识流动网络和水平知识流动网络合称为核心知识流动网络。第二层是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研究部门和支撑服务机构与核心网络之间的知识流动。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研究部门主要从事知识创造、人才培养、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包括风险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和质量监督委员会等中介服务机构,主要负责集群整体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需的支撑服务和协调活动。在这里,我们称第二层知识流动为中间知识流动网络。第三层是集群外部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也可能是通过中间网络的中间传递来实现。核心知识流动网络、中间知识流动网络和外部知识流动网络共同构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流动网络系统并由此构筑出集群知识流动的分析框架(见图12)。从本质上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存在减少了高新技术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因而通过知识流动促进了创新。这些成本包括搜索与信息成本、讨价还价与决策成本、政策制定与执行成本。结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企业间(还包括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企业与集群代理机构间)知识流动的数量与知识流动的效率都要明显地高于零散状况下的企业间。

(4)社会资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流动。Persaud, Kumar and Kumar(2001)指出知识创造与扩散的成效与获取知识的媒介有关联性,其最佳获取知识的媒介分别是,缄默知识是透过人际关系的互动、显性知识则使用科技辅助的媒介,并且达到知识的外化与内化的最佳方式是透过非正式的沟通。因此,社会资本亦可扮演知识流动的媒介①。当组织间具有较强的社会联结信任关系和具有相同的价值和规范时,组织间的知识转移会更有效率。高新技术集群内部,知识的复杂性、专用性、缄默性以及专业化分工形成的知识差距形成了知识转移的主要障碍。而集群内发展的社会资本,则可有效推动低可转移性的复杂、缄默知识的转移:其一,集群内部基于社会网络的人员间直接沟通。可增进对复杂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促进不可编码的,隐含于行动与过程中的缄默知识的转移;其二,知识价值的不确定性实现的滞后性及高相关资源的专用性投资带来了知识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而集群内发展的高信任关系,则可使成员企业形成知识交易的相关利益,以提高知识转移主体转移知识的意愿;其三,集群内部的共同信念,可提高“粘滞知识 (sticky knowledge) ”②转移效率。现代技术创新理论和集群创新研究的相关结果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过程实质是集群内相行为主体间的交互作用过程,是知识在行为主体之间的流动、转化、扩散与应用的过程。因此,从知识流动视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相关行为主体

间的知识快速流动、扩散与应用的优势,即基于持续技创新的竞争优势,这巳被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践所佐证。有效的社会资本可透过知识与信息交流来解决组织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使集群成员基于互惠原则与规范,致力于信息对称,并透过组织与集群成员持续的互动达到共同的目标。社会资本对于知识流入具有正向的关系,认知系统对于知识流入具有高度正向的显著影响,另外,关系质量、社会性互

动、与网络位置,依序都对于知识流入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其意义是高新技术企业与集群成员若是具有长期且丰富的合作关系,以及高度的共识与价值观,则对于从外部的知识来源与管道容易掌握,并能够快速获取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产业信息与技术,进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流入程度。

 贵阳高新资本运营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支持研究(三)

(5)社会资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创造。《辞海》对创造的解释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行为创造学对创造的解释是,创造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的本质意义在于其活动必须具有新颖性。新颖性常以“第一”或“非重复”的形式表现出来,故新颖性即含“前所未有”的意义。因此。与知识密不可分的创造——知识创造的本质特征就是指知识“前所未有”的新颖性。知识的创造往往是通过提出新概念和与其它知识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个体和组织干中学、经验中学和研究中学的产物。根据知识创造的主体不同,知识创造分为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知识创造四个层次。例如,对于现有的知识未能解决的问题,个体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形成新的解决办法,就是个人层次上的知识创造。实质上,知识创造就是“新知识”的出现,是在个人的想法、直觉、经验、灵感的基础上通过显性知识(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知识)和缄默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在某种共享环境的影响下,将那些想法、直觉、经验、灵感等具体化为新知识的过程。

事物之间在一个具体的场所发生作用,知识创造也不例外。野中郁次郎定义了一个“巴” (知识场)的概念。“巴”是知识分享、创造和使用的背景环境。“巴”既指物理的场所,如办公室、饭桌以及其他商务场所,也指虚拟的空间如电话、电子邮件等,还包括精神空间如共享的经验、观念和理想等。“巴”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相互作用。个人的知识一旦置身于“巴”中,就能够被共享、更新和增强。野中郁次郎指出:与其说“巴”是一个容纳知识和容纳有知识的人的物理空间,不如说“巴”本身就是知识,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创造“巴”的过程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部衍生企业不断成立、新技术公司的进入,使技术兴趣和知识基础相异的异质性网络形成,带来了多元性、互补性的知识的积累。如硅谷地区的研究范围从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扩展至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同时,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企业间的分包与联盟、人员流动与非正式沟通则促进成员企业的互动学习和集群层次嵌入②性知识的发展。这一社会网络降低了知识搜寻成本,使创新的概念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易于实现异质性知识基础上的知识创造。罗纳德·博特结构洞理论认为:“占据结构洞位置的行动者,拥有沟通不同群体的关键信息的便利性,易于实现知识的综合,而一个联系松散的网络则由于含有大量的结构洞,提供了多样化、大量的信息利益,实现知识的创造。”此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信任关系,可降低知识交易与合作生产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成员对专用性知识的投资,提高知识创造的效率。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认为“关系嵌入”的信任关系使合作伙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所嵌入的网络关系中,占有较多社会资本的企业不仅有更多获取网络成员信息的渠道,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对其有利的伙伴与之联盟,重要的是他们在与潜在合作伙伴谈判时,能够达成对其更有利的条款。嵌入关系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交流的频率,这是伙伴间的关系得以维持的基础。信任可以看作是嵌入关系的治理机制,从知识创新的角度来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爱、尊重是知识共享、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的激励因素。总之,社会化的知识创造过程需要高新技术企业的社会资本来支撑,而高新技术企业智力资本的发展也不断提升高性技术企业关于合作行动的知识和能力,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有了新的发展。从社会资本视角来看,高新技术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过程持续性拥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必须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为知识在组织内外的交流、共享、转换和结合提供便利。

5、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1)集体学习的内涵。集体学习是指在组成生产系统的企业中,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共同的知识基础(Knowledge base),这使企业在解决面临的技术和组织问题时能协调他们的行动①。作为知识空间转移工具的集体学习,是经济主体之间累积性知识自由转移的动态过程 (Lawson, Lorenz, 1999) ②。与传统的学习理论侧重个人作为学习主体不同,集体学习是集群背景群内企业与机构等组织间的互动所带来的知识传递、积累及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是“知识积累的社会过程,依靠共同的规则与程序,使得个体可以协调行动,解决问题”。集群集体学习超越了一个群内部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里,组织成员通过共同的观察、评价并采取一致的行动来迎接集群所面临的挑战。集群成员拥有共同的规范、标准以及有关它们的说明。这些,部分是可表述的,部分又是难言的;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从理论上讲,集体学习过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可以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制,并能产生、储存和搜索知识,以达到组织行动的理想效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前后向集体学习;二是同一价值环节中互相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间的集体学习。一般来说,前后向企业的集体学习是推动集群中纵向创新集成的有效机制,这种推动作用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的:首先,前后向企业的沟通有助于它们认识到存在于彼此间的创新缝隙,从而提出创新集成的方向。其次,前后向的协调与合作为创新集成准备了必要的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供应链上的知识共享一直被认为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在集体学习的框架下,先创新的一方往往能为有待创新的一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从而拉动创新。再次,由于创新建立在前后向企业的良好沟通上,其需求是相对明确的,从而可以保证其商业前景,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风险,因此可以从利益上保障创新的集成。在集群中,前后向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比较常见的有互相派遣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或接受技术培训、组建联合研究所进行合作创新、通过建立供应商协会实现制度化的知识共享等等。与前后向企业的集群学习不同,同行企业间的集群学习主要是有助于创新的横向集成。由于同行之间有明显的竞争和利害冲突,因此有意识的合作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大家面对同样一个严峻挑战或者同样一个诱人的创新机会,却没有任何企业具有相应的资源实力来独立开展创新活动,那么为了降低风险,集体学习也会成为这些企业的选择。通过这种合作的学习,同行企业之间可以分享创新的成果,使各自的价值创造功能都有所提高,从而使所在价值环节得到优化。(2)社会资本促进集体学习。由于社会资本可以克服由于组织根植性所带来的知识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获取和传播的障碍,社会资本可以减少制度的距离和克服组织文化所带来的障碍。为了便于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战略联盟,获取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内也要加强互动学习,而集群空间的接近性对促进这种自学习效应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客观上诱发了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与之具有联系的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的资源、经济要素出现区位性聚集,形成了一定区域内的网络性组织机构,同时通过集群内企业的自学习和互动学习发挥集群的内在功能效应。因此,社会资本增加,对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效率,促进集体学习,获取竞争优势等,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社会成本与集体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越大,产业集群的集体学习能力就越高。高的集体学习能力就使得集群具有在动态环境下不断提升异质性能力的能力,集群就具有了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

6、社会资本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从国际经验看,风险投资具有典型的区域聚集性:在有限地域内聚集大量的初创型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从而形成风险投资活动的热点地区。例如,硅谷地区每年诞生万余家企业、集中了美国1/3以上的风险投资业务、申请专利超过美国专利总数的10%,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基地。英国的剑桥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印度的班加罗尔也都集中了本国主要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业务,成为国际知名的风险投资基地。风险投资的聚集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具有区域聚集性,另一方面也是风险投资业务的需要。而社会关系网络在风险投资基地里起了信息库和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社会关系网络是风险投资基地最重要的隐性资源。信息不对称是风险投资家面临的主要困难。创业者的能力和信用是风险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投资基地的社会关系网络积淀了大量历史信息,便于风险投资家全面了解创业者。风险投资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创业家、银行家、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才共同配合。多年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如图14)。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又是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它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提高了违约的社会成本。在硅谷寻找一位合适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平均只化3.7个月的时间,而在美国其他地区则需要6个月。风险投资家还会利用社会网络与其他机构沟通信息以实时掌握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各种信息。此外,由于信息流动速度很快,创业者违约的不良记录可能会广为流传,提高了其违约的社会成本。社会关系网络还是一个知识扩散的平台,创意和发明在网络中迅速传播。科研人员能够迅速掌握网络中的新技术并对其做进一步改进。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是风险投资家、创业家、银行家和其他专业人员在多年共同工作中形成的,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形成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建设成熟风险投资基地的重要内容。各种非正式的组织是维持风险投资基地社会关系网的关键。硅谷的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会参加校友会、行业协会、技术俱乐部等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的组织对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网络有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王宇等:《现代风险资本——催生知识经济的创新动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7、社会资本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在社会网络中,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获得信息、建议、政策、线索、经济资本、道义支持等。社会资本存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内,由于企业同客户、供应商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彼此依赖,从而能容易获取重要的创新诱致因素。据统计,约70%的重大创新是市场需求驱动,许多产业半数以上的创新来源于客户的建议。而企业间非同寻常的信任能创造出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合作实践。技术交换协议、合资企业成为美国工业主体很久以前就在硅谷很普遍了。没有社会资本,高技术产业群内企业创新将会处于极为不利地位。20世纪50年代中期,128公路地区是美国半导体工业中心,但该地区工业结构建立在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垂直一体化的独立公司基础上,新公司尽可能追求“小而全”,整个工业体系都要求技术上的自给自足,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的传统。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大学,把精力集中于与政府机构建立联系,与当地大型成熟公司保持传统关系,歧视中小企业。人们的观念倾向于保守,创业者失败后难以回到原来的公司。企业内部等级森严,地位差异明显。人们下班后就回家,缺乏谈论市场、技术等非正式交流的勇气与激情。因此,企业内部创新和创业者创业都比较困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128公路的公司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半导体工业创新中心转移至硅谷。硅谷被认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栖息地①”,它不但能够产生大量的小企业,而且其中的小企业能够在本地长大成大企业。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单独创新的企业而言,创新带来产品成本降低幅度呈递减趋势,对于一个与别的企业合作创新时,创新带来产品成本降低幅度呈递增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群存在社会资本时,信息传递通畅,人才自由流动,使得群内溢出效应将越来越多;没有社会资本时,人们几乎不跳槽,又不注重有关技术市场的非正式交流,导致群内溢出效应小,故社会资本促进群内企业合作创新,没有社会资本,则群内企业倾向于内部创新,获得低于合作创新的利润。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从而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①。另外,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各行动主体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亲友的情缘等因素形成与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这一切导致了“集群中飘荡着行业秘密的空气”(马歇尔语),集群中技术溢出效应更强,默会知识更容易扩散。可见,社会资本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群内溢出效应,促进了合作,从而提高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

8、社会资本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1)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通过扩散,技术创新逐渐为潜在使用者所采用,从而提高产业内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快提高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扩散一般来说有三层含义:第一,企业内部的扩散,指的是从某企业第一次使用新技术开始,直至该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达到饱和为止的整个时间进程,通常用技术创新的产出占潜在总产出的比率来度量;第二,企业间的扩散,指的是某一新技术在不同企业间的扩散,通常以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数占潜在采用者总数的比率来度量;第三,总体扩散,即企业之间的扩散和企业内部扩散的迭加,表示技术创新在产业中被采用的总体水平增长变化过程,以整个产业中使用技术创新的产出所占比率来度量。技术创新的扩散,会诱导出大量的相关创新并且进一步地形成扩散,从而促进产业的形成,而产业的形成又会为创新者带来利益,促使新一轮创新的进行,由此形成了创新一扩散一创新的经济周期(图15)。技术创新扩散是一个系统工程,扩散系统中的各要素、各层次、各子系统以及扩散系统和扩散环境的相互作用是技术创新扩散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一经出现,就会在各企业间产生较大的示范作用,对于未获得潜在的超常规利润的企业,便会纷纷渴望分享其超额利润,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高潮,加速技术的扩散和创新。一般来说,一项技术创新本身,对经济的影响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有限的,只有借助于扩散,才能使一项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技术经济系统进化和高级化。

(2)社会资本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由于占知识比重大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只能在具有相识特征的个人之间及相同社会背景的环境中频繁地进行非正式交流,而产业集群内社会网络的形成正好给他们进行非正式交流提供了平台,所以集群内技术创新的结果会迅速扩散。正如马歇尔所言:“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地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①产业集群内企业业因为有着相似的产业文化、行为方式、技术轨道和多种多样的沟通联系渠道,使专注于在群内开展技术学习的每个企业都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集群内多边学习和技术扩散的效率。另外,由于技术、工艺之间的衔接和技术的同源性,企业之间的合作、分工形成了技术网络,而这种网络又成为技术扩散的渠道,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可以较快地移植或嫁接到其他企业的生产上,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可能迅速完善,从而为其它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留下了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带动相关企业加速自己的技术创新为创新企业进行服务。

9、社会资本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赖以运作、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基”(The knowledge Base)根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能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群内经济主体的信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不是基于个人身份、情感的信任,信任机制的变迁使得信任人与被信任人的义务与期望非常明确,制度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于破坏双方的信任行为能得到有效惩罚,群内个人身份、情感的信任依然存在,规范能够得到遵守;同时平等观念、创业的价值观盛行,一方面,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造就宽松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人们能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进行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正式、非正式交流,使得信息传递畅通,促进社会组织体系健全。由于信息畅通,人力资本所有者能获取对自己行动有用的信息:健全的社会组织体系则为人力资本市场化流动和自由配置创造条件,这有利于人力资本产权权利的界定;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的界定则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本后期望得到的补偿,而群内义务与期望相对应即相互信任程度高,则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界定较明晰。规范及有效惩罚对群内个体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而人力资本产权权责界定正是对个体行为有效约束的体现,它规定人力资本所有者不仅享受有权利、权能、权益,还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即社会资本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群内人力资本产权权责界定明晰;而平等自由的宽松工作环境中,促进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本均衡定价;有利的创业环境,激发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热情。在这种高度信赖环境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不断挖掘、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创新。


①Arrow K:Gifts and exchanges[J],Philosophy and Public Afair,1972(1):pp357—358。

②社会资本是一个重复的信誉博弈过程。在不考虑社会资本情况下,两个人是否互相信任是“囚徒的困境”博弈,不会产生合作解,因为背信使博弈双方之间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社会规范约束缺失,双方选择不合作(不守信)可以获取到更大利益。在考虑社会资本情况下,博弈是重复的,博弈双方不再采取一种简单的“一报还一报”战略(以合作求合作,以背信还背信),从而产生了合作解。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在双方合作(守信)时,可以获取到个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如果个体之间反复地进行互动,他们就会对“诚实可靠”之类的声誉进行投资。

③所谓完全契约(complete contract)是在最大可能的程度上明确规定未来所有状态下契约所有各方的责任与权利,将来各方都不需要再对契约进行修正或重新协商。而不完全契约(incomplete contract)是指契约中包含缺口和遗漏,可能不会提及某些情况下各方的责任,而对另一些情况下的责任只作出粗略或模棱两可的规定。产生契约不完全的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人的的有限理性;二是交易费用的存在;三是信息不对称;四是语言使用的模糊性。

①参见朱伟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①Persaud, A., Kumar, U. & Kumar, V. (2001), “ Harness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or the Rapid Deployment of Global Innovation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 13(1), pp.12-18.

②“粘滞知识”是指把知识转移至指定知识需求者在指定地点运用许多付出的代价。

①[日]野中郁次郎等:《组织知识创新的理论:了解知识创新的能动过程》[A],买诺尔夫·迪尔克斯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嵌入是指与社会行为和结果一样,经济行为和结果受行为人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整个关系网络的结构影响。“指经济行为在认识、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本质特性”。Marsden (1981)认为,嵌入是指这样一种事实,那就是群内的交换和讨论是基于稳定的和惯例化的成员间的长期联系基础上的,作为社会结构演进的成员,行为人不是仅仅根据个人利益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群体中的长期交换和交流导致成员行为特性的惯例化和稳定化,而不是随心所愿,任意为之……这种社会结构会限制成员的行为。”Granovetter(1985)的经典论述与现代学者对嵌入的理解更相似,他认为嵌入是当前社会关系中的经济行为,应该从经济行为背景来理解其性质,嵌入可以避免个体行为和整体利益的冲突。Granovetter首次明确提出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Granovetter区分了两种社会关系嵌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关系嵌入是以双边交易的质量为基础,表现为交易双方重视彼此间的需要和目标,以及在信任、吐露心事或秘密和信息共享上所展示的行为。

参见: Granovetter, M. .Problems of explanation in economic sociology [J]. In N. Nohria and R. Eccles (eds.),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 HarvardBusinessSchool Press, Boston, MA, 1992: 25–56;

Zukin, S., & DiMaggio, P.. Structures of capital: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economy [M]. Cambridge, MA: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0;

Marsden, P. V.. Introducing influence processes into a system of collective decis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 86:1203–1235;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 91(3): 481–510。

①Keeble Dand Wilkinson F. Collec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clustering of high technology SMEs in Europe[J], Regional Studies, 1999,33(4): 295-304。

②Lawson,Lorenz. Collective learning,tacit knowledge and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 Regional Studies,1999,33(4):305-317.

①所谓“栖息地”,是指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在该地区都能够得到有机的发展,它包含了人员、企业和机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网络与互动模式,企业之间具有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高新区大多还只是创业企业的“策源地”,而非“栖息地”。 所谓“策源地”,是指它能产生大量的创业企业,但是这些创业企业并不能在该地区长大成大企业,它缺乏大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市场环境”。

①所谓挤压效应是指,由于一部分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应付由此带

来的竞争压力。

①Scott Allen&Storper Michael:Production,Work,Ter-ritory:The Geographical Anatomy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M], Allen&Unwin Ltd. 1986,pp8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882.html

更多阅读

科技进步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 长安通讯产业园进步村

科技进步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申素熙 梁月荣(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29)摘 要:本文介绍了世界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科技进步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认为茶产业的发展呈现7大特征:即茶叶产区从亚洲逐步向非洲扩展,人均茶

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共有9类37项,涉及高技术产业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鼓励研究开发投入的政策、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鼓励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及技术引进的税收政策、鼓励发展科技服务的税收政策、鼓励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河南省)

(一) 社会文化背景:1、世界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2004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达2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1)英国数字娱乐产业年产值占GDP的7.9%,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2)美国网络游戏

声明:《贵阳高新资本运营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支持研究(三)》为网友慢邮信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