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强大的、自上而下的推力在推动着中国市场的成长,推动着消费者逐渐走向成熟;在自下而上的拉力尚未形成明显效应之前,首先认真研究企业的需求比什么都重要。
所谓自上而下,是分布于价值链上的各企业通过价值链向消费者传递价值,力图教育消费者接受和肯定这种价值,从而形成一片市场空间;所谓自下而上,则是指成熟的消费者群体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市场表达自己融合了物质和精神的意愿、欲求,而企业则发现和抓住这些意愿、欲求,指导自己的产品研发、生产,再通过价值连传递给消费者。任何一个市场上都同时存在着这两股力量,都在对市场发展发生着作用。所以“创造需求VS适应需求”的命题就象爱情之于人类的关系一样,是市场中永恒的辩题。
然而在一个市场中,若自上而下强过了自下而上的力量,创造需求就更得很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天强调创新的原因。
冷静的看待中国市场,至目前阶段还是一个以庞大低端人群为主的市场,功能和价格是这个人群选择商品的主要标准,品牌从来不能成为重要的选择途径。虽然庞大的低端消费者群表现出了对中端、高端的强烈向往,甚至模枋中端、高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但要客观的认识到,这就象小孩子想当解放军一样,他可以拥有玩具枪、玩具军帽,但他决不可能是真正的军人。
庞杂、飞速发展的信息量在教育着中国消费者采取双向、多层次的学习方式丰富自己的消费经验、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但这绝不等于消费者已经能够相对理性、丰富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欲求,这只是一个学习过程。
中国市场还有很多空白点、潜力行业有待于发掘,与此相对应的,中国消费者正等待着各层级商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消费机会和经验——至目前阶段,中国市场是一个自上而下强过了自下而上力量的市场,是一个渠道推力强于品牌拉力的市场。
我并不想否定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营销理念,但我怀疑任何先进的调研或者或营销工具将中国消费者细分研究的能力,太多的潜在、多变的意愿和欲求使中国消费者看上去很不稳定,变化非常快。所以我认为,即使是以消费者为核心这样看似真正的营销理念,拿到中国来,也应当辩证看待和施为。
脑白金、水井坊、口子窖等等案例已经说明了中国消费者接受来自价值链教育的空间,远远大过了表达自己意愿、欲求,并据此相对理性规划自己消费行为的空间,甚至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还缺乏相对理性规则自己消费行为的能力。所以在中国营销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营销”,虽然这句话看似有些绝对,但在当前中国市场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反过来讲,即便消费者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欲求,达到了追求丰富体验的程度,但我们都清楚,消费者的这种意愿或者欲求并不是指“我要XX牌的商品”,或者“XX功能的商品”,而是“我要XX生活享受”,要满足这种欲求,对整个价值链的协调、配合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这并非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独立完成。而中国市场上,价值链成员间关系的建设与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发展,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满足甚至驾驭消费者欲求的程度——需要在自上而下的推进式发展中不断磨合,直至成熟。
所以说,现阶段,中国市场还是一个自上而下推进前进的市场。策划业应当更多的研
究企业、渠道、模式、价值链,并不是说不要关注消费者,而是不能把次序颠倒过来。洋策划们,以及响应了洋策划的国内策划公司们在这点上犯的错误已经不少了。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结束本篇:中国消费者就象一个等着老师来讲课的小学生,你要研究什么样的方式能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学习途径上来,可以研究怎么讲他们更喜欢,但不能问他们“大家想听什么啊?”这是个愚蠢的问题,将带来混乱。
了解更多中国特色策划内容,请下载走出策划第二版:
http://www.aihuau.com/2009/188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