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主编 孙全胜
“为人或是为学,心中都要有真诚的土地。”
“凡忘恩者必负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所以,“文化的背后是良心”。前一句是“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百岁老人”文怀沙对《解放日报》记者说的,后一句是在易中天主持的一档节目中文怀沙对听众说的,听起来很真诚,很神圣。很不幸,2009年2月18日《北京晚报》刊发一篇文章,《李辉质疑文怀沙》,试图剥掉文怀沙神圣的外衣。李辉质疑文怀沙,疑点有三:疑点之一,何年出生,是1910年还是1921年?疑点之二,因何入狱,是因为讽刺江青,还是因为诈骗、猥亵妇女?疑点之三,翻译了几篇屈原赋,就是楚辞泰斗?2月20日晚,文怀沙通过凤凰网发表了一个200余字的书面声明,称自己“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即阳历1910年1月15日”,“其他歧说,俱不足信”。21日,凤凰网播出了文怀沙回应李辉质疑的视频谈话。但从文怀沙的回应来看,多为闪避之辞,颇为苍白。于是,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开通的在线投票中,92%的网民认为李辉所言不虚,揭穿了“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百岁老人”文怀沙的骗术。《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说:“不争的事实是,又一个偶像倒掉了,又一个大师‘沦陷’了。”《南方日报》发表文章甚至说:“媒体造一个大师,又摧毁他。”事实上,造就文怀沙大师的,功劳不全在媒体,没有文怀沙的刻意经营,他的个人品牌是树立不起来的。在文怀沙的简历上,名人、大家数不胜数,柳亚子、郭沫若、沈尹默、聂绀弩、胡风、冯雪峰、钱锺书、蒋兆和、丁玲、欧阳予倩、周谷城、竣青、苏叔阳、冯骥才、刘海粟、范曾等等,要么是对其“评价甚高”,要么是与其“亦师亦友”。而且,还有更隆重的事,毛泽东接见沈尹默,“赞文怀沙先生的楚辞今译是‘骚辞开新面’”。“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题词,与文怀沙先生合影。”站在伟人的肩上,可以让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更高。与伟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这个人肯定是个伟人。文怀沙选择了后者,出于个人品牌塑造的需要,巧妙地将自己定位于“大师”。而媒体的报道,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两股力量交互作用,十余年时间,一位“大师”飘飘然于世人面前。正如文怀沙所说,为人或是为学,心中都要有真诚的土地,文化的背后是良心。一个人,违背了真诚,昧然于良知,人品颓然于沟渠,品牌形象也就轰然倒塌了。《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圣经》,由旧约、新约两部分构成,所谓“约”,是上帝与信徒的“约定”,其中一个戒条,就是不可撒谎,“做假见证陷害人”。真诚,诚实,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是伦理道德最基本的内核。因此,几千年来,虚伪,欺骗,始终为主流价值观所压制、所摒弃。当然,文怀沙或许有朝一日会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师。如果不能,就真的是一个大师“沦陷”了。只是由此事件,营销人也可以有所借鉴:当你为自己的品牌进行定位的时候,当你为自己的产品寻找“独特的卖点”的时候,当你费尽心思操作“概念营销”的时候,你要当心“质疑”的目光,仔细掂量“诚信”的价值,因为即使是危机公关,也应该让它出现在技术层面,而不应该出现在道德层面。道德层面的危机公关,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起作用的,比如三鹿,就是前车之鉴。比如蒙牛的特仑苏在OMP事件之后,估计很难东山再起了。或许,文怀沙也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