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做事有计划1



一、导入部分

1. 理念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

有些孩子每到期末复习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总是被别的事情打乱,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您的孩子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吗?您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避免这些麻烦吗?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做事有计划,不仅能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处理各种事情。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常常得益于做事有计划:

aihuau.com

福井谦一上学时化学测验总是不及格,曾因此打算放弃学业。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制定了学习计划,从头补起,从不及格到及格,成绩扶摇直上。198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竺可桢上中学时身体瘦弱,为了强健体魄,他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并手写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格言时时提醒自己。此后,他闻鸡起舞,从不间断。自从锻炼身体后再也没有请过一次病假……

小到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标追求,计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反映了一种态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

2. 描述

(1) 时间像流水,抓起来就是金子

狄更斯曾说过,延宕是偷光阴的贼。一天24小时,为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空留一片悔恨。有成就的人,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绝不虚度年华。

《故事时代》收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从26岁开始,即从1916年元旦那天起,每天都要核算自己所用的时间,每个月底做小结,年终做总结。他56年如一日,直到1972年去世的那一天。

他靠的是记日记。没有什么能打乱他的这一习惯—— 休息、看报、散步、剃胡须……甚至女儿找他问问题,他都要在纸上做记号,一丝不苟地记下用了多少分钟。

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下脚料”:乘电车时复习需要牢记的知识;排队时思考问题;散步时兼捕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演算习题……读书时间盘算得更细,“清晨,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 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他算出自己一个小时的看书进度是:数学书4~5页,其他类书20~30页。最令他自己满意的是1937年7月,“这个月我工作了316小时,平均每天7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25%~30%。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

他统计自己1966年所用的基本科研时间为1906小时,超出原计划6小时,平均每天工作5小时13分;与1965年相比,超出了27小时。1967年他77岁,他对这一年时间的统计是:读俄文书50本,用去48小时;法文书3本,用去24小时;德文书2本,用去20小时;游泳43次;娱乐65次;同朋友、学生交往用去151小时……

他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甚至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他将它视为神的赐予,于是时间也就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这个牢牢驾驭了时间、创造出“时间统计法”的人,就是当代杰出的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可是很多人却无视时间的流逝,没有时间概念。在他们眼里,半个小时很短暂,浪费一天也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你不认真对待时间,时间也不会认真对待你。时间抓不住就像流水匆匆,抓起来却像金子般沉甸甸。

(2) 冷静思考,有条理地安排事情

遇到事情不是冷静地思考,做出合理的安排,而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常常会让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新家教》中有一则故事:

威尔逊和同学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一些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威尔逊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在他出发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威尔逊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

威尔逊高兴地走了。过了两天,他回来了,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下次如果你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不会的,因为佛罗里达很热。”

“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那手电筒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忙来忙去,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时列的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做事有计划1
威尔逊的尴尬是计划不周造成的。做事情之前不冷静思考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常常会让人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作为父母,就要教孩子学会有条理地安排事情,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3) 今日事,今日毕,及时完成才能从容不迫

您可能会发现孩子定好了计划却总是没能按时完成,常常把当天要做的事情推到第二天去做,还在心里安慰自己:还有明天呢!可是,如果总是不能完成计划安排的内容,一天拖一天,岂不是永远都做不完了吗?

《播撒诚信的种子》中,有一篇是讲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是著名的作家。5岁时,她得了脊髓血管癌造成高位瘫痪,成了残疾儿童。每当看到窗外上学的小孩,她心里就非常羡慕,因为她也想上学。张海迪虽然不能去学校读书,但她的爸爸妈妈利用下班的时间亲自教她。她很高兴。

有时,张海迪实在感到疼痛和疲倦,连作业都无法完成,她就对妈妈说:“妈妈,这些作业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张海迪明白了,她要和学校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完成作业,不能拖拉。她还给自己立了计划,要是不完成当天就不睡觉。

就这样,她把小学、中学的课程全部学完了,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还写了《向天空敞开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今日事,今日毕,拖到明天有什么用呢,明天又要拖到后天,长此以往,只能永远也做不完。可是偏偏总有一些人,不懂得这一点,成天想着如何计划美好的未来,却不知道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

(4) 化整为零,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实现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化整为零,常常是最有效的手段。

《故事时代》中的这则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这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不仅超出了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理解范围。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10行字:

一、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二、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三、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四、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五、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六、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七、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八、寻找280笔25 000美元的捐款;

九、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十、卖掉10 000扇窗,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富商约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第一笔1 000美元。

90天时,一位被舒乐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其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支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与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一万多扇窗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也不是每个人都要移走王屋与太行,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坐下来好好计划,找到实现梦想的种种途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145.html

更多阅读

一部好的电影《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 妻子的故事

总体说是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开头剧情挺平淡的,看到后边我都哭的不行了。影片介绍:《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仆と妻の1778の物语』)是2011年1月15日上映的日本电影。时长139分钟。是描写SF作家眉村卓和200

早教育儿电子书免费下载 育儿电子书免费下载

  《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doc下  点击浏览该文件蒙特梭利教育法doc下载  点击浏览该文件《让孩子快乐成才》育儿电子书下载  点击浏览该文件《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育儿电子书下载  点击浏览该文件《做个不骂孩子的

《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观念(对事物的一个基本的态度,是好是坏是难是易)如何形成,观念如何影响观点(要去做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观点如何左右行为。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善自己;要改善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在的观点。“品德为成功之本”,

声明:《《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做事有计划1》为网友清澈的纯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