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世界背景下的我国石化产业分析(上)



一、世界石化市场

(一)世界石化市场发展特点

1.北美、欧洲和亚洲仍呈三足鼎立之势

北美、欧洲和亚洲一直是世界石化市场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但所占比重已开始下降。2003年以前,80%的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都集中在这三个地区,但是最近一年来随着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政策执行,欧洲市场比重上升。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石化产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保留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领域,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步从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和东欧地区转移,北美和西欧地区占世界石化市场的比重也因此逐渐下降。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世界背景下的我国石化产业分析(上)
2.中东和亚洲为近年石化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aihuau.com

受市场、贸易、油价、汇率等影响,特别是愈来愈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而转向在资源国家或拥有广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和合资办厂。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在全球所占比例已从1992年的18.3%提高到2005年的26.1%,超过了北美24.5%的比例。尤其是以乙烯为标志的产能转移,随着亚太和中东的迅速崛起,重心也在东移中。

3.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北美、中东和亚洲三地,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石化市场供大于求的地区主要为北美,其次为中东和中东欧,供不足需的地区主要有亚洲、中南美和非洲等地。近年随着世界石化格局的调整,各地区供需平衡出现了新的变化:

(1)中东超过北美成为供大于求最严重的地区

中东凭借其原料充足、生产成本低廉等众多优势,新建了大批石化装置,成为全球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地区,其目标市场以区外为主。预计未来5年全球新增乙烯产能53%在中东等地,1/3在亚太;到2010年中东乙烯产能将占全球总产能的20%;最迟2012年亚太乙烯产能将超过北美,居世界首位。新建的大型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具有原料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如沙特阿拉伯。此外,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新加坡、印度、韩国、中国等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在逐步改变石油化学工业过去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格局。在世界石化工业的大盘中,中东和亚洲6.1%的增长率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4%。

(2)亚洲供不足需局面愈发明显

亚洲地区受中国等国家市场的强劲拉动,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快速飙升,1998~2005年年均增速达到8.5%,超过产能6.1%的年均增速,供不足需的局面愈发明显。2005年,亚洲地区石化产品短缺局面继续扩大,需要大量从区外出口。中东凭借其地理位置和产品价格优势,成为亚洲的主要进口来源,而北美对亚洲的出口量大幅下降。

(3)兼并和重组风潮使得石化产品生产能力更趋集中化

世界石化业继续实施联合、收购和重组战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发展优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诸多并购案使得世界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更趋于集中化,相当部分的装置能力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以我国三大石化巨头为例,尤其在今年前半年并购活动频繁。

(二)世界石化市场发展趋势前瞻

在今后几年间,世界石化工业将继续蓬勃发展,预测2006~2010年间,全球供需格局将呈现以下特点:

1.中东石化产业的地位上升

以往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将被打破,中东和亚洲将成为促使世界石化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东在世界石化业的地位将上升到和西欧相当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三个地区占世界基本石化产品产量的80%,但2005年已下降到50%。在2006~2010年间,中东占世界石化业的比重将持续上升,而北美和西欧由于将投资计划转移到海外,本土的石化业发展速度放缓,在世界石化市场中的比例将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以往以美、欧、亚三个地区为主体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而转变为亚洲、北美、欧洲和中东四方各据一方的多元化格局。

2.中国的产能将迅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建设大型乙烯装置,其中包括:中海壳牌80万吨/年、独山子从22万吨/年扩至100万吨/年、Exxonm Obil/福建炼化80万吨/年、镇海100万吨/年、抚顺80万吨/年、天津8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Exxonm Obil /广州石化80万吨/年、广东茂名从38万吨/年扩至80万吨/年、台塑集团拟在宁波建150万吨/年。如果上述乙烯项目均能实施,到2010年中国将新增乙烯产能830万吨/年,届时乙烯总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年,比2005年翻一番还多。

3.亚洲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虽然亚洲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业,但其产能扩建速度(5.0%)仍然跟不上其需求增长速度(5.4%)。到2010年,预计该地区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为3.2亿吨(折算的乙烯当量),如按略高于2005开工率的开工水平估计产量约为2.9亿吨,供需缺口约为2600万吨,较2005年890万吨的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而中东地区仍将是世界石化业投资的热点,2005~2010年间,其石化产品的产能增加约占世界新增产能的24%,主要出口到亚洲和西欧地区。这两个地区和中东之间,尤其是亚洲和中东间的石化产品贸易量将会非常巨大,远远超出现有水平。

4.腈纶链和锦纶链产品发展速度将加快

聚丙烯和涤纶链产品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增长速度相对1998~2005年间有所减缓;而腈纶和锦纶受工业需求和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加快的影响,发展速度将超过现有阶段,并进一步带动丙烯腈和己内酰胺的发展。

5.合成树脂成为合成材料中发展最快的种类

随着合成树脂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对其它材料取代力度的加大,如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其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出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在三大合成材料中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预计2010年,世界合成树脂的需求量将达1.9亿吨,占三大合成材料的72%,较2005年增加6个百分点;亚洲地区发展更是迅速,其合成树脂所占比例将高于2003年10个百分点,达到71%。

二、亚洲石化市场

(一)近年亚洲石化市场发展特点

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新兴市场的出现,在各国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支持之下,该地区石化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其石化产业规模已超过了钢铁、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领先于通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成为该地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亚洲石化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主要供应地日本和韩国的石化业发展速度放缓

日本和韩国一直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石化产品供应国家,但最近几年来,产能增加不大,产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2.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省由供不足需转为供大于求

印度是亚洲除中国外最大的石化产品消费市场,近年印度为替代进口加大了装置扩建的力度。新建或在建项目产能效果初步显现,印度的石化产品由1998年进口133万吨转为略有盈余,约过剩32万吨。其石化工业的成长幅度几乎为GDP成长幅度的2倍。据印度化工制造商协会(ICMA)统计,2005年初(截至2005年3月31日),印度化学工业按产量排名居全球第12位,销售额约为300亿美元。而据美国化学品委员会(ACC)预测,2006~2015年印度化学品产量将以年均7.7%的速度成长。

中国台湾省与大陆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之路是相反的,大陆是从上游走向下游,台湾是从下游走向上游。所以台湾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下游很发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行销经验,而大陆中下游发展缺乏经验,所以两地互补的空间很大,产业链的连接也是大势所趋。

马来西亚石化装置的相继投产也使其供需局面逐渐转为供大于求。

3.金融危机后的企业兼并重组使亚洲石化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加

(二)亚洲石化市场发展前瞻

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到2010年,亚洲石化市场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泰国将成为亚洲主要的出口地区

2.印度将成为亚洲地区除中国以外石化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预计2006~2010年,印度消费增长速度(8.6%)将超过其产能增长速度(8.0%)。届时其生产能力将达到980万吨,产量预计约805万吨,消费量约937万吨,供应仍将不能满足需求,市场重新回到供不足需的状态,估计2010年印度供需缺口为132万吨。

3.日本和韩国在亚洲石化业中的比例将继续下降

日本和韩国的石化业在今后几年仍以调整为主,发展速度非常缓慢,2006~2010年,日本还将继续关闭一些没有竞争能力的裂解装置,也没有新的装置投建计划公布。韩国同样没有新的乙烯扩建计划,其它石化产品的改扩建计划也屈指可数。预计该期间日本和韩国主要石化产品产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仅为0.1%和0.6%,需求增长率虽略快于产能,仍只有0.4%和0.9%,远低于亚洲地区4.5%的产能增长速度和5.4%的需求增长速度。石化业的缓慢发展使得日本和韩国在亚洲石化业中的比重在今后几年不断下降。预计到2010年,两国占亚洲石化业的比重将分别由2005年的23%和17%下降到19%和15%。

三、中国石化市场产业链分析

(一)上游行业分析

上游是指石油炼制及进一步裂解生成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这一领域被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集团所垄断,目前无切入机会。

1.寡头垄断是上游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尤其是经数次重组后,三寡头实力又有提升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拥有全部陆上石油资源的开采权,拥有90%的石油炼制能力,以及52%的加油站,是两家规模较大的上下游一体化公司。中石油独享海上石油资源专营权,缺乏中下游业务。

2005年在石油需求迅速提升而短期内炼油能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全球炼油厂开工负荷继续高位,炼油毛利继续攀升。2006年底国内成品油市场将全面开放,考虑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及市场化进程加快,由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在政府的调控下也提高了市场价格,微小幅度的提价为各大公司业绩带来巨大提升。这一点在证券市场上可以充分体现。

2006年5月份的国内成品油提价,由于市场之前对成品油提价早有预期,无法完全弥补原油价格上涨对炼油毛利的挤压,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中石化5月份的炼油毛利为-5美元/桶,低于4月份的2美元/桶,而六月份为-1美元/桶。2006年原油及油品供需预测见表1。

在国际炼油毛利高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炼油能力偏紧和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等5大因素影响下,中国炼油业必将走过低谷,预期2006年末至2007年初国内的炼油行业能回到一个正常的盈利水平。

2.乙烯产业分析

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龙头与核心,我国乙烯工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2005年世界乙烯产能为11290万吨,产量为10700万吨,开工率达94.8%,产地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中东地区,产能分别占世界比重的31.1%、26.7%和9.9%,乙烯是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中开工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2005年,世界乙烯消费量约为10800万吨,主要消费地区是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最大的乙烯消费地区,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8%左右,需大量进口下游产品;中东地区乙烯消费较少,仅占世界乙烯总消费量的5%左右,每年大量出口乙烯下游产品;美洲和欧洲乙烯供求基本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乙烯消费构成情况极其相似。

预计未来5年内世界石化工业前景良好,2005~2010年乙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6%,市场增长主要在亚太地区,产品输出主要在中东地区。预计到2010年,世界乙烯需求量将达到13500万吨。尽管产能增长较快,但预计2010年乙烯市场缺口仍将有1500万吨左右。

我国乙烯的裂解原料主要是石脑油或煤柴油。乙烯衍生物也主要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我国乙烯的消费领域主要是PE、PVC、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等。2005年我国乙烯产能约为786.5万吨,产量为755.5万吨,开工率为96.06%。产能和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2.74%和20.40%。乙烯生产企业18家,生产装置达到20套。2005年,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758.47万吨,同比增长20.18%,当量消费量为1693.52万吨,同比增长9.75%。2000~2005年,国内乙烯表观消费量和当量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64%和9.74%,产量年均增长率为9.96%,略高于消费增长率。

由于国内乙烯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市场需求,我国每年需进口大量乙烯下游产品。2005年,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净进口1691.35万吨,进口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折乙烯消耗1062.41万吨,国内乙烯自给率仅为44.61%。华东和华南地区是乙烯下游产品的主要消费和进口地区,其下游产品进口量约占全国的90%以上。据有关方面预测,2010年乙烯当量需求为2400万~2600万吨,国内产量仅1500万吨左右,国内生产满足率57.7%~62.5%;2020年乙烯当量需求3600万~3800万吨,国内乙烯产量2200万吨,国内满足率57.9%~61.5%。国内石化产品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很好。

3.原材料问题

国内油气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乙烯工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近年来国内原油的进口依赖度越来越高,2005年达44%以上,预计201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化工轻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10年乙烯产量预计2200万吨,需耗轻油6600万吨,占当年原油加工量的13.75%,要求炼油工业为乙烯工业提供化工轻油比例将翻一番,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将由2004年的43.6︰1降到21.8︰1。显然,乙烯原料会成为制约乙烯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中游行业分析

中游是指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如氯乙烯、苯乙烯、PTA等200多种)及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个领域,产品种类繁多,分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经过发展,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在某些细分产品领域完全可以和国内三大集团甚至国外大公司竞争。

在中游行业分析中主要分析三大合成材料的市场发展趋势,我国是三大合成材料最大的消费国家之一,多年来,国内产量一直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省等周围边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在此领域最大的贸易伙伴。据统计,2005年进口三大合成材料2427万吨,进口额达280亿美元,三大合成材料占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口总额的19%。

1.合成树脂

2000年以来世界PE、PP、PS、PVC及ABS五大合成树脂产量以年均4.4%的速度增长,2005年总产量已达15504万吨。从品种上看,PP产量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5.0%,2005年已达4010万吨,ABS年均增长率为5.3%,2005年产量为586万吨,PE年均增长率为4.1%,2005年产量为6109万吨。预计到2010年世界合成树脂生产能力为23405万吨/年,需求量为19365万吨,其中能力增长最快、需求增长最快的均为是聚丙烯、聚乙烯和ABS。

2.合成纤维

合纤的主要三大消费领域是服装、服饰和工业用纤维,其所占比重构成为52︰27︰21,到2010年前后其结构比重将为49︰30︰21。目前中国合成纤维年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32%,年进口化纤原料价值达165亿美元。在我国现有合成纤维企业1100多家,其中70多家大型企业的总产能之和达到约870万吨,超过了美国全国产能的90%;中国东部地区产能占全国的86%,其中江苏、浙江两大产业集群则占其中的72%;民营企业已成为合成纤维产业的主体,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的58%。2005年,我国合成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616.2万吨,产量达到1500.3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2.6%、14.2%。其中锦纶纤维71.7万吨,同比增长16.3%;涤纶纤维1270.2万吨,同比增长15.6%;腈纶纤维86.5万吨,同比增长9.1%;维纶纤维4.2万吨,同比增长11.2%;丙纶纤维24.5万吨,同比下降11.6%。

3.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在我国主要应用在轮胎和制鞋领域,两者占市场消费总量65%,按最终应用领域区分,生产的七大类基本合成橡胶品种,可分为轮胎级用胶和非轮胎级用胶两大类。2005年我国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88.3万吨,居世界第3,消费量世界第1。橡胶工业继续快速发展,对天然橡胶需求高速增长与国内天然橡胶资源不足,将为合成橡胶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初步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合成橡胶需求量将以年均6%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需求总量大约为350万吨(包括需要进口的量)左右,其中七大类基本合成胶需求量约235万~259万吨,较2005年156万吨增加100万吨。

2010年我国石化产品需求预测见表2。

注:*:为当量需求量

(三)下游行业分析

下游是指onmouseover=displayAd(0);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0);>精细化工领域,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的产量较小,品种较多,技术密集程度和附加价值高,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要快。产品包括农药、染料(含颜料)、医药、助剂、涂料、胶粘剂等。

由于精细化学品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在20世纪80年代则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战略转移,迄今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化学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大调整。目前已不是单靠技术能够飞跃,而是要把技术实力、营销技巧及与用户的伙伴关系完美地结合起来。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精细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50%~53%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的55%~63%。目前美国的精细化工率已超过53%,德国为50%,日本为60%,法国为63%。目前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总销售额约为1.8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工约为3500亿~4000亿美元。

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的工业体系,有约20~25个门类,产品数量约3万种,产值约1300亿元(不包括医药和大多数日用化工产品)。但世界精细化工产品品种在10万个以上,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有一定竞争力的子行业为纯碱工业、农药工业、化肥工业等传统基础化工业的新兴精细化工产品;竞争力较差的子行业为化学矿山行业、无机盐工业、氯碱工业、新领域精细化工等行业。我国染料的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染料总产量近40%,年出口创汇6亿美元;涂料的产量也已超过2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目前国内精细化率约为40%。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国外和国内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精细化工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品种少、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生产技术水平低,尤其是自主技术水平低,装备严重落后与发达国家;产品规格少,没有实现系列化;企业集中度不够,资源配置效率低;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仅处于开创阶段,科研基础薄弱,产品开发环节相当薄弱,自有技术少;环境保护意识差,任务相当繁重;技术研发不重视应用服务,配方研究应用性差。

“十一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发展重点领域是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汽车化学品,功能性涂料;粘合剂、密封胶,水处理剂,新一代技术的生物化工产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271.html

更多阅读

新城市崛起背景下的深圳小说 深圳新城市广场美食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深圳从一个荒凉的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世界视野中不断崛起的改革开放新城市,如今,深圳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作为一座崛起的新城市,深圳有其自身的特征:从无到有,是较短的历史时间内所形成的特大型城市,堪称世界建

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应对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应对自4月10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以来,两个月时间中国周边的很多问题开始由隐性质变到显性,出现了集中的爆发期: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钓鱼岛)事件、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事件,无一不是触及

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胡荃君提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力求构建“有效”的写作教学新模式,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具体、明确上,整体规划单元

声明:《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世界背景下的我国石化产业分析(上)》为网友小男人的故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