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金融危机埋单 谁为技术创新埋单?



整车企业在整个汽车技术体系上充当的角色相当于总工程师,把握总体设计思路和规划,而与整车企业配套的大量供应商相当于主任工程师和专项工程师,都是能解决所有具体问题的。汽车行业大多数的技术专利都掌握在供应商手里,但任何供应商都不能以此来“要挟”整车企业,毕竟供应商的市场价值要依附于整车企业才能实现。

表情各不同

虽然技术可谓是整车企业的发展命门,是不是整车企业对新技术都趋之若鹜呢?答案显然是充满矛盾的。尤其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整车企业的表情各不相同。主动进攻型的企业喜欢带头采用,可及早博得头彩,引发消费者的追捧。而被动跟随型的企业喜欢看着他人探路的脚印走,一旦坦道当前,则从后面加速越过先行者而名列前茅。这是丰田精明过人的写照。

aihuau.com

这两种观念本身没有是非对错,只是策略选择上的差异。因为新技术的“阳面”往往充满新奇、独特,易于点燃消费兴奋点;而“阴面”就是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新的东西往往不可能一出现就臻于完善,研发过程中的各种模拟试验只能逼近实际使用状况,不能完全取代真正状况;一旦在应用中出现规律性的瑕疵就易于前功尽弃,整车或部件的缺陷涉及到安全与环保方面就要用召回处理,涉及功能使用方面则企业要为消费者免费更换,两者都耗资巨大,企业产销量越大损失就越大。以往丰田就奉行让别家先行策略,不做敢为天下先的榜样,留出一段时间差供自己旁观揣摩,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另一方面,企业即使率先在新车型上采用各种新技术也未必带来满意的市场销量。大众汽车破天荒地推出第一代高性能的豪华轿车“辉腾”,研发成本高于20亿欧元,除了品牌从中低端往上延伸本身存在问题外,辉腾采用的技术含量太高反而让消费者迷惑。美国消费者对其态度就很有典型性,认为辉腾采用太多的最先进的电子装置,容易形成互相干扰,电子装置一旦失灵,个人就无法捣鼓,不如减少电子装置的使用。但对于有些豪华跑车的用户喜欢企业在技术上标新立异,甚至容忍技术有些不成熟性,因为这类豪华跑车是供个人玩耍之用;豪华轿车是供个人商务、社交应酬之用,用户需要产品有高可靠性。

似剑似水

以众所周知的汽车变速器为例。手动变速器是最传统的产品,相对耗能较低,制造成本较低,而自动变速器的发明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使用舒适和操作简单化,代价是耗能较高,制造成本也较高。由于美国油价长期便宜,所以自动变速器普及率全球最大;而欧洲油价长期昂贵,手动变速器普及率高,不能因此误解为欧洲人对机械操控有与生俱来的偏好。

由于变速器的结构设计不同,造成动力传输上的能量损耗不同,导致燃油损耗上的差异,最终也通过排放间接影响到环保效应。正当能源与环保成为考量汽车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时,消费习惯和技术发展趋势就随之而缓变。人们自然会向汽车行业提出一种需求挑战:是否会出现一种新的技术,既能保持使用自动变速器那种便捷舒适、性能并不降低,又能达到手动变速器那般节能?

需求就是最大的技术应用推动力,幸运的是这种新技术已经步出了实验室。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动力与传动供应商,美国博格华纳集团设在德国的分部推出了一项目前在行业中炙手可热的新技术—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简称DCT)。其技术原理早在几十年前就由大学教授发明,但汽车企业长期以来都没有轻举妄动做进一步的产品研发;其奥妙之处在于在使用性能上要比传统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更舒适更柔顺,消除了常见变速时的顿挫感,在节能上甚至能做到比手动变速器略好,这就能充分迎合当今和未来对变速器产品的需求挑战。

对于当前充满投资风险的整车企业,DCT最大的绝妙之处在于不必重新建造投资昂贵的变速器工厂,只要利用原有的手动变速器工厂设备和产品,嫁接上DCT,就妙手变出了类似有自动变速器性能的新产品。任何新技术产品除了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外,制造商还要考虑到初始的投资风险和预测投资回报。

 谁为金融危机埋单 谁为技术创新埋单?
这项DCT并不是由整车企业研发的,其技术特点也是明摆着的,究竟谁来率先采用这项技术?这又牵涉到复杂的问题。结果是德国大众抢先应用到奥迪TT跑车/A3、大众帕萨特/途安/宝来/高尔夫/捷达,以及大众的西雅特和斯柯达品牌某些车型上。为什么DCT会先在欧洲“传道”?原因在于美国三大车厂的传统自动变速器工厂规模已经形成巨大规模,手动变速器不是主流产品,企业不能因为采用DCT而去颠覆传统的、难以改变的产品制造格局。心动不能行动,只能“将错就错”下去,直到哪年不得不改变为止。而欧洲的整车企业正好没有这种负担,完全可在自己最擅长的手动变速器地盘上锦上添花。日本车厂由于偏向采用另一种被称为是CVT技术的“无级”变速器,虽基本消除了自动变速器的顿挫感,但是适合应用于轻型车型上,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不低,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由于中国即将变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手动、自动、无级变速器应用上更是群雄并起,不像欧、美、日已经造就固定的主流模式。这就带来各家各招互相竞争的充分机会,形成精彩纷呈的格局,给了消费者极大的选择余地。技术似剑,能够突破市场的固有格局;技术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运用之道在于企业高明的战略把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332.html

更多阅读

谁为金融危机埋单 谁来为中医埋单?

  “中医要能挣钱,会养家糊口再说别的。如果中医不能获得有尊严的生活,这个行业注定是要萎缩的。”诚如御源堂负责人、知名中医医师徐文波女士所说,传统中医诊所的发展,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能活的阶段。  孔医堂创始人孔令谦存在同样的

金融危机 美国在给中国下套欲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3)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中国是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中国需要加工贸易,中国的就业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而中国不可能发生美国等国那样的金融危机,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固若金汤,中国银行业拥有国家信用背景。因此,要想阻止中国壮大

声明:《谁为金融危机埋单 谁为技术创新埋单?》为网友尽扯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