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内容提要]:随着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提高,产业集群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出现众多

的理论。本文对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评论,以飨读者。

[关键词]:集群;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目前,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化,集群竞争开始代替企业竞争而成为理论和战略研究关注的主流。波特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伊始,就专注于把集群竞争优势与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结合在一起,与各国、各地区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产生共鸣,从而使得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依托和现实指导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首先出现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中。该书是波特教授率领一个来自各国的由30多名成员组成的调查组,用了5年时间调查了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典、英国和美国等10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的。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波特(1990)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着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还包括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波特(1990)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因为国家内部产业群的健康发展和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会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机会。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并非自然的分散而是倾向于地理集中。这正是产业集群这个概念走红的源头。为了验证区域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波特通过对十几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所有发达经济体中都明显存在着各种产业集群。波特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他认为,国家只是企业的外在环境,政府的目标是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因而,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主要是竞争的结果,提出了提升国家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 “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 (机遇和政府)组成(见图1)。他认为产业集群的缘起可以回溯到该地在特定历史情景下,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因果关系也很快变得模糊。整个流程大量仰赖钻石体系中各个箭头的效能,或回馈功能的表现。在一个健全的产业集群中,企业数目达到最初的关键多数时,就会触发自我强化的过程,但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兼顾深度和广度,通常也就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波特认为政府不能试图创造全新的产业集群,新的产业集群最好是从既有的集群中萌芽。

在竞争优势理论中,波特强调各个要素发挥作用时,是一个动态系统性机制的变化。国内竞争压力和地理集中使得整个 “钻石”构架成为一个系统。波特强调,“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进而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因此,地理集中是必要条件。地理集中造成的竞争压力可以提高国内其他竞争者的创新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地理集中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将使四个基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形成产业国家竞争优势。波特强调,“钻石模型”的基本目的就是“推动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趋向集群式分布,呈现由客户到供应商的垂直关系,或由市场、技术到营销网络的水平关联” 。按照“钻石模型”的描述,产业集群需要三个层次的企业和相关组织(如图2所示):一是垂直角度的供应商、分包商、咨询机构等:二是水平角度的拥有相似技术、劳动力市场或企业战略的竞争(或合作)者,三是提供知识与技能、制度供给的专有性的准公共服务部门,如大学、国家实验室、政策制定者等。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创新在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中起到关键作用,新产品创新或新工艺创新是企业创造新市场或获得及保持市场份额的核心。波特通过观察发现,国家或区域内成群的企业在同样业务中会做得更好,如德国的化学工业、瑞士的制药业、美国及后来日本的半导体业、斯堪的那维亚的移动电话业等等都是这种产业聚集的例子。波特认为,产业集群通过三种形式影响竞争:一是通过提高立足该领域公司的生产力来施加影响;二是通过加快创新的步伐,为未来生产力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通过鼓励新企业的形成,扩大并增强产业集群本身来影响竞争。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无论是对一国或某一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国家竞争优势都是以产业集群的面貌出现,它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

图2  产业集群的结构

波特的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强调相关的支持产业的重要性,在提出横向和纵向这两类基本的产业集群后,引发了人们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兴趣。很多学者从产业联系的角度考虑,认可纵、横向集群的概念,但提出不应有唯一正确的产业集群定义。如何定义集群,需要理解其中的关键要素,包括经济活动在地理和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部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采用哪些共同的技术,大企业、大研究中心等核心主体的作用,企业网络或企业合作在集群中的紧密程度。

1998年波特又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波特进一步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

在波特看来,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它产业的企业,此外,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如大学、质量标准机构、思想库、短期培训机构,以及贸易协会。其地理边界是由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相互联系与依赖内在决定的,并不局限于政治边产业集群不同于科层制组织或垂直一体化组织,是对有组织价值链的一种替代。这种由独立的、非正式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效益及柔韧性方而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的。波特认为,从理论上讲,更为开放的全球市场和更加快捷的交通运输与通讯系统应当削弱地理位置在竞争中的作用。而事实上“集群”的因素支配着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集群就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获得不同寻常的竞争胜利的重要集合。事实上集群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州内经济,甚至都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尤其如此。

波特在规定产业集群的范围时,提出了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现代产业集群的特征必须是这个国家能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优势的产业。评估国际竞争优势的标准则要看这类产业突出的出口业绩,或是看其本身技术、品牌等要素在海外投资的具体运作表现(而非所谓海外组合投资)。二是产业的定义是非广义的产业部门,其边界不能突破 SITC 统计分类的子目录。在这两项前提下,波特提出评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三原则,实际也是建设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的三个标准。第一项原则,即按上述前提界定的本国产业的出口占全球同类产业出口的比重必须超过本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第二项原则,同样是按上述定义的产业的出口必须由本国企业所主导,而非被其国内的外商所控制。波特特别说明,因为当地可能是外商全球化战略中的生产网点。第三项原则,产业的出口业绩不能单纯建立在对其邻近国家的贸易上。这些前提和原则对于正确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波特认为,集群通常发生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产业的地理集中的发生,原因是地理因素,集群由地理接近,可以使生产率和创新利益提高,交易费用降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企业在地理上呈现集中的趋势,通常聚集在某些城市或某些地区。波特认为,集群的规模,可以从单一城市、一个州、一个国家,甚至到一些邻国联结成网络,集群所具有的不同形式,要视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波特(1998)还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诞生、发展和衰亡等基本发展过程,并分析了集群解体的原因。他指出,集群产生后就处于动态演化之中,可能因为外部威胁(如技术间断、消费者需求变化等)以及内部僵化(由于过度合并、卡特尔、群体思维抑制创新等)而失去竞争力。

波特还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产业集群如何促进创新等,也阐明了产业集群与管理学、产业集群与社会经济学、产业集群与地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理论关联。波特认为,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文献虽然早就认识到企业集聚现象的存在,但对产业集群的认知范围还比较窄,并没有把这种现象和国际竞争力的成长联系起来。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适度竞争是该集群内单个企业与整个产业集群保持活力与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波特是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集群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极为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接近劳动者和公共物品以及相关机构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和产品出口。

波特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这是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波特认为,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三个方面影响竞争和竞争优势:首先是提高该区域成员企业或产业的(静态)生产率,具体表现为:集群增强了对专业化投入品的需求和供给;空间的临近性、供给技术联系和人际关系使市场、技术和其他专业化知识(外显性和内隐性知识)在集群更好地传播和积累;集群可以促进产品互补和联合营销,并能使更多的投入品成为公共品;同时集群会给面临相同大环境的竞争者带来强大的激励效应。其次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增强了创新能力,并因此提升了竞争力。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创新中心。集群不仅使创新的机会更为可视化, 同时近距离的观察模仿,使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式得到迅速扩散,增强了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灵活性。集群有利于判定创新需求,降低参与者在获取信息上的花费,更能灵活地将创新机会转化为运营和战略优势,从而导致未来生产率的增长。第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集群提供了更丰富的资产、技术、投入和员工配置,从而能够降低新企业进入(和推出)的门槛,一旦在产业集群中优势形成,利润可以在前向、后向之间水平的流动,其流动的结果往往是适者(最具竞争优势的企业)生存。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与竞争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在群内的生产力对群外企业施加影响;其二,集群内的企业通过采取低成本地进行技术创新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三,集群的环境有利于新企业的产生和集群规模及影响的扩大。因此,产业集群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波特眼里,竞争是打开集群优势的金钥匙。集群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竞争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波特认为企业间的合作竞争促进了创新和发展,产业集群被看成是充满合作竞争的灵魂。产业集群在竞争日趋复杂、知识导向和动态的经济体中,其角色也愈来愈重要。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成长会催发相关产业的产生,从而形成前后向产业互相增强的生产系统。而竞争则推动着系统中互相竞争的企业创新和改进工艺,并引导新的交易、研发、服务的产生。波特的竞争要素模型很好地说明了竞争在集群中的作用机制(如图3示)。

图3  波特的竞争要素模型

波特所有关于集群的竞争力都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环境优势最终落实到企业的竞争力。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跨越产业和机构的各种联系和协同性可以定义为集群边界,它对竞争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虽然,集群通常以政治为边界,但它们也有可能超越州的边界甚至国界。集群既促进竞争又促进合作。竞争对手为取胜和保留客户要进行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十分激烈的竞争,集群就会走向失败。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会有合作。这种合作大多数是垂直的,介于相关产业中的公司和本地机构中。竞争与合作能够并存是因为它们发生在不同的领域,发生在不同的参与者身上。集群在空间布局上赋予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一方面处于保持距离型的市场之间,另一方面又处于等级或垂直一体化之中。集群是组织价值链的备选方式,与分散、随机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市场交易比较,它使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相近性,它们之间的重复性交换有利于更好的协作和信任。因此,同一集群缓解了产生于“保持距离型”关系中的各种问题,而没有给垂直一体化或创造、维持诸如网络、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等正式联结的管理带来不便。一个由相互独立而又非正式联盟的公司和机构组成的集群,代表着一种富有活力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具有效率、有效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优势。无论是钻石模型还是竞争力要素模型,我们都明显地感受到波特总是力图描述一个有利于形成个别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不同于经济学总是用单纯的竞争来解释经济现象,波特更愿意使用“竞争+合作”的概念。在一个集群中,相同的企业在竞争,不同的企业在合作,所有有竞争力的个体加在一起就会是一个有竞争力的集群,这是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的主要特点。

波特主要的贡献在于从企业竞争力角度说明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对产业集群为何能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说明。波特在产业波特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产业竞争优势决定因素与地理集中因素结合起来研究,从竞争优势的角度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他阐释了产业集群为什么会具有竞争优势,强调了产业集群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时,不要去干扰市场扭曲竞争,而应去寻找制约集群发展的因素,着手加以改进。如果集群发展受到技能短缺的限制,应该设法解决教育培训的问题;如果受到低效的基础设施的限制,就应该去建设基础设施。

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有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如有的学者认为波特是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缺乏广泛应用性。也有学者认为,波特的理论过分强调政府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并把产业集群发展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因素简单地构造成四个基本的要素,而且忽视了跨国的投资和贸易活动对 “钻石模型”的影响。波特模型中微观变量的作用不清楚,其模型中应该更多地强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该模型最严重的局限在于它本质上是保守的,虽然解释了已经存在的产业集群是如何诞生和成长的,但是不能预测他们将如何发展。波特本人对产业集群边界的准确定位存在疑问,认为集群的边界很少符合标准的产业分类体系,这就导致无法掌握竞争中以及跨行业联系中许多重要的参与者。尽管如此,无论如何,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竞争优势理论强调竞争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指出了产业集群通过营造创新环境来推动本地企业的发展,从而比国外的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和更能快速创新等问题。在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中,不仅吸收了集聚经济、经济外部性、新社会经济学等思想,也述及或引用了区域创新网络、专业化分工等新产业区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产业集群理论更紧密地联结了网络理论、社会资本说、集聚经济与企业竞争理论,甚至经济繁荣各个方面的途径,进而把这些理论延伸到更广泛的范围。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依赖于国内的竞争环境等问题。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以及对产业集群的论述为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划设计本国本地产业集群的主要理论依据。当然,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有存在一些局限。一方面,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在总结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有竞争里的产业集群基础上而探讨的,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区域如何努力的培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成长,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单纯用波特的钻石理论很难解释作为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成长。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的产业集群过程中困惑而又难以从波特的理论中寻找答案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较多关注了集群的内生力量,即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创新活动发生、区域创新环境营造等问题,而忽视了开放的全球经济中,产业集群的产业网络或社会网络等区域创新的全球联接,即不同国家或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之间的协作或互动问题。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90。

[2]Michael E. Porter: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3]Michael E. Porter: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Clobal Economy[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Vol. 14, 2000.

[4]M·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5]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6]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张曙光、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1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7]赵强、王春辉:《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中国经济评论》2005年第1期。

[8]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9]吴德进:《产业集群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佘明龙:《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1]盖文启:《集群竞争: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未来之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12]刘俊厚、沈剑平:《开发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J],《科技与经济》,2003 年第 1 期。

[13]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11月14日。

[14]王春宇:《分工、专业化与产业集群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8月29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528.html

更多阅读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产业结构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

产业集群:现实的选择

    现在,依靠制定优惠政策、大规模批放土地、消耗大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往事。以要素、政策红利来获取高速发展已经不可持续。在困境面前,开发区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张晓波:产业集群要变危为机

     在工业化发展早期,产业集群孕育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它具有的社会功能具备抵御商业天敌的勇气,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见证了产业群体顽强的生命力。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集群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市场饱和

旅游产业集群论 塑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思考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必由之路,而产业集群品牌的塑造是旅游企业打开市场、赢得竞争力、取得利润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突破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塑造旅游产

声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述评》为网友好好活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