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假设
更先进=更适合?肯定不对。
洋策划公司们占据着优越的理论制度高点,所谓看的高而看的远,他们似乎更加愿意把国际上更流行的体系拿到中国、附加到中国企业的身上。其初衷当然是好的,但套句中国的俗话“好心未必办好事”。
中国企业是要实现国际化,也必须实现国际化,可是这个进程并不是中国企业把国外的那些理论都拿来,安装到自己身上就国际化了;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企业的国际化是都是在保留和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基础之上的融合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实现的。
针对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来说,帮助中国企业发展适应于环境、自身特点的方法才是正确的道路。但如果首先就没有正视中国企业的特点,而是简单的下了些结论,那于事无补。
就象西方员工为了上帝而工作一样,他们在工作中会表现的很虔诚,因为他们认为上帝在看着自己;进一步讲,上帝是西方员工与企业间沟通、价值转换的桥梁。而中国员工没有这个,如果仅仅看到中国员工中存在的一些懒散现象,就简单的归结为“素质”问题,那很幼稚,当然这种认识并不仅仅存在于洋策划或者洋企业里面,中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有
这样的认识。事实是,中国人为了自己而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工作,更为了数千年来渗透于传统文化中,深浸于每个中国人思想深处的“人道”而工作。
中国员工现在是堆干柴,有没有本事点着,要看企业的了。
洋策划们非常讲究理解客户的业务,这当然是正确的,这是发展有效策略的基础;但我认为,对于一个不太了解的人来说,首先不要深入研究他的工作或者专业成就,首先应该研究他的出身背景、教育状况、生长环境以及性格,这样才能真正的认识这个人。所以我倒认为,洋策划们或者研究的重点放到中国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此影响之下,中国市场的环境特征、趋势等倒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指出国际4A以及跨国管理咨询公司们的三大假设,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他们的理论和方法,那样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在他们已经磨砺的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里,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关键在于我们首先要把自己认识清楚,深入的理解自己的特质,从而很好的借鉴洋策划公司们的理念和方法,最终形成适应于中国市场的系统。
了解更多中国特色策划内容,请下载走出策划第二版:
http://www.aihuau.com/2009/188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