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时期的人类以树叶蔽体开始,到今天的人们追逐时尚和品牌服装的痴迷。世界服装经历了许多嬗变,在服装嬗变背后蕴含了许多规律,本人在近段时间正在做一个服装企业的战略项目,对布兰奇·佩尼先生的《世界服装史》有一定了解;参阅了一些资料后遂总结了几条,以飨读者。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的缩影
任何事物的嬗变可能都脱离不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的影响,服装也不例外,它更是经济发展和政治的一个缩影。从一万八千年前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衣服,到今天科技化的流水线生产,从基督教文化中亚当夏娃用无花果叶蔽体,到今天琳琅满目的时尚服饰。让人无不感叹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晶。而当人类从混沌状态走向政治体制下的治理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此时的中国则是处于西周到战国时期。周代已有完整、系统的冠服制度,因而有所谓的“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自天子到卿士各有等级差别。在这一时期是世界服装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服装从这一时期开始有了等级制度的区别,从古代院士制度逐步过渡到相对先进的后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此时,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的服饰等级制度逐步完善。演变到后来的公元3世纪到公元19世纪,人类服装都充满了政治色彩,欧州历史发展早期中世纪体现权威的基督教徒服饰、体现高贵的宫庭服饰,中国则是体现王权的皇族服饰,比如说服装的色彩,金黄色除了皇帝之外的其他人是不可用的至高无上色彩。从3世纪到16世纪,世界服装史的整体风格是充满封闭和禁锢的,这也是王权统治一切在服装上的体现。直到文艺复兴的出现,服装才开始走向开放和自由之路,以至到20世纪一发不可收拾。服装的这些演变既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同时也是一幅政治的缩影全图。
二、从穿到脱的的一部脱衣史
从追求遮羞的穿衣开始,到体现穿着以多为贵,再到自由开放的穿衣风格。一部世界服装史就是一部脱衣史。人类衣服渐渐脱去的过程相当缓慢。我们不可能想像上古的吉布森少女装(Gibson girl)一夜之间会脱成比基尼泳装。像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在穿着极不科学的紧身胸衣和大撑裙外,还须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条裙,若要外出还须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顶插上羽毛、花朵、丝带及面纱的大帽子。据统计,体面的淑女至少背负10磅—30磅重的衣饰。我们不难想像,若将路易十六或伊利莎白一世那一件又一件的华贵衣袍都卸去,他们将会变得多么羸弱和寒碜。在这一段历史里,服装的某些功能被夸张到畸形的境地,人们把“穿”衣的行为变得如此冗长与困难。人类脱衣其实起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一举把中世纪的代表封闭和禁锢的基督教思想从权威的位置拉下马,服装开始有了文艺复兴开放和自由的气息,随后出现的17世纪的巴洛克服装和18世纪的洛可可服装、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和前拉斐尔派风格的服装无不体现了自由、开放、人性和理想的共同特征。从20世纪起,脱衣史开始了一个伟大突破,一批充满浪漫主义和人性思想的设计师起到了关键推动,其中的佼佼者当推保罗·波烈,他的简洁宽松、自由的设计风格,奠定了现代服装的雏形,自此服装的“脱”一发不可收拾,20世纪80年代,比基尼开始盛行。对于服装这样从多到少的过程,如果一开始人们会觉得有伤风化和不习惯的话,现在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了。
所以说一部服装史不仅仅是一部脱衣史,同时也是一部思想史。
三、不同历史时期艺术风格的体现
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纷繁多样,但是一般而言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主流的艺术风格,主流艺术风格对各个领域都是有很大冲击,艺术风格在服装上的体现尤为明显。
拜占庭艺术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反映在服装上则是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表现出一种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哥特式”最早从中世纪开始的一种建筑风格,12世纪初哥特式起源法国北部教堂建筑,很快风行欧洲,几乎各国的教堂都多少带有哥特式痕迹。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哥特式的建筑最显著的特征的特征是细高塔尖和拱形尖顶的门窗,从外面看给人一种高耸入云之感,里面的尖顶拱形线条十字交叉,使人的视线不由而然往上仰视,从而制造和烘托一种的气氛,形式上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上帝的威严,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用色上喜欢深红、深紫色、深蓝和金色。“哥特式”风格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穿着。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都充分呈现出哥特式的角形的形态。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巴洛克服饰的风格主要体现是精致的图案织出的锦缎、花边,华丽的绣花,古典的收腰外形,以及人们与之相配的长长的假发。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洛可可的纹样造型多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在奢丽纤秀和华贵妩媚中,呈现一种阴柔之韵和矫柔妩媚之特征。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晚期,其精神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在服装的风格上体现为强调自然、淡雅、节制的风格,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跃升为服装款式的代表
“前拉斐尔艺术风格”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其艺术精神主要是追寻一种自然但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这种艺术风格是对冷淡、生硬的艺术的一种反驳,痛斥“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希望透过艺术将人性化、自然化、理想美的特质结合表现出来。
20世纪后,艺术风格开始走向多样化,服装风格也随之多样化,但服装的总体风格趋向于自由、开放、宽松、简洁。
(作者个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tzh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