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的中国传统节日 光星村传统产业的衰落



    光星村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城下游十四公里的资江河畔,全村200余户,人平耕地1.2亩,其中稻田0.7亩。养鸡业是光星村的传统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1988年全村有20多户以养鸡为主业,占全村总户数的14%左右,养鸡户从事养鸡的年收入在6000—8000元之间,占全年总收入的80%以上,养鸡已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光星村的养鸡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是因为光星村有适合这一产业成长的特殊优势。一是技术优势。早在500多年前,光星村的易姓祖先就已掌握了鸡苗的人工孵化技术,这一民间技术并先后流入本县的孟公、西河,本省的宁乡及四川等地。1958年在提倡发展五小工业的背景下,当时的游家公社在光星村办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养鸡场,把孵化与饲养结合起来,并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且常有外县市派员来学习养鸡技术。但几年后,由于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制约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加之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养鸡场于1960年停办。光星村养鸡业的再度兴起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1980年光星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结果是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一些掌握了养鸡、孵化技术的农户开始重抄旧业,并且把传统的孵化技术与现代孵化技术、传统的养殖技术与现代的饲料饲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养鸡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光星村的养鸡户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人工孵化、鸡苗越冬、疾病防治、种鸡与肉用鸡的养殖等全套技术,尽管他们市场观念不强,但过硬的技术优势扎下了这一产业生存的基础,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过几次重大的波动,但光星的养鸡业效益一直不错,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二是资源优势。光星村较为发达的种值业是养鸡业发展的母体。光星村有比较完善的水利排灌系统,土地肥沃,农田集中,粮食一直自给有余,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是当地少有的富裕村。种植业的发达为养鸡业的发展提供了饲料来源,同时维持一个比较利益较低的种植业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于是,养鸡便做为依附于种值业的一种家庭副业而出现了。但随着技术水平和商品意识的增强,部分农户开始放弃种植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养鸡专业户,1983年到1990年期间,光星有三个家禽孵化专业户,种蛋80%从农户中收集,而贩禽户80%的禽苗也来自本村的孵禽场,在养鸡业最为旺盛的1988年,全村饲养100只以上家禽的农户已有五户,幼鸡销售有20余户,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家禽孵化专业户为龙头的养鸡产业。三是区位优势。光星村地处资江与大洋江相交的三角地带,在公路、铁路运输出现以前这里一直是全县的重要交通枢纽,通过资江的支流大洋江可以到达新化重镇洋溪,炉观、横阳等地,通过资江可以与邵阳、益阳、湖北的汉口沟通,光星附近的游家古镇曾经是资江沿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因而使光星人能较早地接受商品观念的熏陶,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在铁路、公路运输代替水路运输的支配地位后,尽管游家古镇在全县的经济地位开始下降,但光星村毕竟离县城较近,在交通通讯上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完全丧失。利用现代交通工具,光星村的贩鸡户在一天内甚至可以在涟源市、新化县城与新化孟公镇相继开展业务。

  光星村的养鸡业虽然成了本村的第二大产业,但是这一产业的发展是不充分的,它不仅未能成为超越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也没有形成能带动这一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并且一直停留在家庭经营的层次上,再没有向规范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发展,因而缺乏一个可以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表现在近20年来,在规模、技术、管理上一直停滞不前,竞争力甚至有减退的趋势。例如,在1989年光星村贩鸡户80%的鸡苗来自本村的家禽孵化专业户,但现在光星村饲养和贩卖的鸡苗95%以上来自外县、外省,原来的孵化规模已下降80%以上,其中一位最大的家禽孵化户已转产养猪。其原因是种蛋的收购价格偏高,导致孵鸡的成本上升,因为当地缺少有一定规模的种鸡饲养专业户。制约光星村养鸡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观念制约。农户从事养鸡业仍然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引导的束缚,赚钱的目的主要是两个,首先是消费,农民建房、娶媳妇、子女升学需要较多的货币支出,因而从事养鸡业的收入80%左右都用于以上项目;其次是以副补农,绝大多数养鸡专业户的最初动因是通过养鸡收入弥补农业生产资料上的支出,把养鸡看成是一种副业,只是农闲时才从事的工作。由于受以上思想的支配,所有的养鸡专业户都只能是一种简单再生产,至今无一人走向企业化经营。(2)市场制约。养鸡做为一种产业,其内部至少应该由饲料加工、孵化、销售、饲养、疾病防治、产品加工等环节组成。只有这些环节相互协调发展,互相提供服务才能使养鸡业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但目前光星村养鸡的产业链还极不完善,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孵化过程受到种蛋供应不足的制约,而种鸡的饲养又受到饲料加工、良种繁殖的制约,特别是缺少一个成品加工企业,使光星村的肉鸡和蛋鸡的饲养难以形成规模,最终只剩下鸡苗销售这一环节,一批村民只好依赖过硬的养殖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挑着零担在小城镇和农村集市贸易上销售。(3)人才制约。在宏观管理层次上目前光星村还缺乏一个有领导才能、群众普遍信赖的社区领袖,这使养鸡业的统一经营层次难以发展起来。在微观层次上,各专业户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是文革期间毕业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尽管贩卖鸡苗可以得到可观的收入,但由于收入极不稳定,而且特别辛苦,其社会地位仍然不高,就是养鸡专业户的子女一旦有了文化也相继去从事其他职业,没有再去学会养鸡的。这使这批养鸡户无论文化水平还是管理能力都只能适应小生产式的家庭经营。(4)规模制约。养鸡专业户的住房同时也就是生产车间,其余生产资料也是因陋就简,绝大部分是种植业与养殖业通用。这种兼业型的小规模生产排斥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不完善的市场制约了养鸡业的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这种自给性、半封闭状态的家庭经营很难提出规模经营的要求。例如,尽管目前资金市场不发达,但这些养鸡专业户一般不会提出贷款要求。

 衰落的中国传统节日 光星村传统产业的衰落
  (2000.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81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节日活动策划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傅蔚箭(本文由作者署名发表于2012年第5期《中国酒店》)中国是个多节日文化的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节日。气氛较浓的当属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

黄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的人文初祖为"黄帝",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为"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摇篮为"黄河",炎黄子孙的肤色为"黄皮肤",黄颜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约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中国崇尚单色。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出于对"周礼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大都在学习欧美的先进知识,文化。有意或是刻意的模仿,不知不觉间对中华传承5000年的文化有着一种鄙夷与抵触。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来看,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逐渐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历史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地拥抱

张怀远:中国传统文化之弊和未来的出路

小序: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辩和我们的态度什么是文化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两者的关系怎样?不少人对此好像一直若明若暗,常常将两者混用,甚至文化舆论界似乎也尚未彻底厘清。李慎之先生对此已经做过很好的梳理。他指出,“传统文化就是中

声明:《衰落的中国传统节日 光星村传统产业的衰落》为网友现实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