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得道者胜



“我是农民,”鲁冠球坦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鲁冠球内心深处给了成王败寇不菲的位置,所以“做企业就是看阿拉伯数字”。他常常说,做企业千万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步。因此他在“知己知彼”的路上,无可动摇地坚持知己是第一位的,明者智,而非智者明。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企业的成功要靠很多方面,而只要一件事做错就会失败。” 在张瑞敏在青岛砸冰箱的四年前,身处杭州的鲁冠球已经开始其专注于万向节的集中战略,他将价值43万元但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了废品收购站,并扣了全体员工半年的奖金。知己弱而强之,己慢而笞之,乃是自知之后的必然选择。“如影相随的危机感,胜败亦尝的平常心,刻苦谦卑的学习态度,”有人如此评价鲁冠球。除了自己了无休止地学习,鲁冠球对员工的学习也丝毫不“怠慢”,譬如所谓的“两袋投入”(口袋投入和脑袋投入),致力于让农民工树立时间、组织、质量观念。所以,有的观察家把万向的历史当成中国工业化的缩影,纵观万向的战略路线图,何尝不是如此。 鲁冠球的这种认识在其资本运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鲁冠球的收购风格首先是先谈成本,再讲收益。”在多起投资并购中,万向均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先做“二股东”—不急于参与管理,而是积累行业经验,分享投资收益。当大股东做出一些超越甚至违逆了自己做企业的基本原则时,鲁冠球指示曰:“不要争,慢慢来。事情是干出来不是斗出来的。什么事要讲规律,而不是按规矩,规矩是人定的,是权力定的,规律是自然的,是讲科学的。所以一切让时间来说话。”尽管谨慎如斯,但毕竟商界有太多“不知道不知道”,因此,鲁冠球也并非没有“走过麦城”,如屡战屡败的农业项目以及万向通信。他不是先知,但是懂得反思,甚至有的时候矫枉过正,这种滋味,其子鲁伟鼎深切体会过。在小鲁眼里,湘火炬本属志在必得,但是鲁冠球一句“超越了我们承受的能力了”,就将其拱手让人。鲁冠球说:“我们是按照净资产和资产回报率来算,因为我们要看其资产能否增值。”当然,还有投资部超低的方案通过率,也为老鲁的经营管理哲学做了注脚。 “做企业一定要得道,得人心,符合规律,”鲁冠球说,所以,即使是符合他的投资原则,有的时候他也要执拗退出。天一亚麻的竞购案就是一个例子:“竞购已经产生矛盾,新疆当地的企业也在参与争夺,万向不想和别人争,所以退出。”在万向,还有一个“奋斗十年添个零”,即十年使得日均创造利润和员工最高年收入尾数都加个零。 鲁冠球在恰当的时候做了恰当的事,在公司治理路径上的承包制、股份合作制、授权、集团化管理等等,都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恰如其当地行之有效。但能长期如是,何尝不深藏智慧其下。

 鲁冠球:得道者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830.html

更多阅读

万向鲁冠球:儿子冲锋老子导航

 成长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四十多年屹立不倒,恐怕满中国数,也数不出几个人来。鲁冠球当仁不让,算是其中一个。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商界常青树

18年A股市场,能够一直引领上市公司成长的掌门人屈指可数。据统计:在深沪两市最早上市的200家公司中,目前仅有8家公司的董事长始终未变,万向钱潮的董事长鲁冠球便是其中之一。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是中国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

双向心境障碍 宗庆后与鲁冠球:一样担忧 两种心境

务部近日对外资并购的表态很微妙有两位“互不相干”的浙江老乡较劲较到了人民大会堂———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与万向掌门人鲁冠球。在今年两会上,这两位同为62岁的花甲老将,对外资并购的看法针锋相对。   宗老先生为一些行业龙头、

声明:《鲁冠球:得道者胜》为网友奋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