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济形势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展望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山东服务业整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带动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服务业发展也存在总量偏小、比重偏低、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等问题。

一、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6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978.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总量(各省市之和)的7.8%,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为1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位;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7%,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山东省服务业年平均增长1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0.9%,平均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006年山东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40.7亿元,年均增长12.8%;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82.3亿元,年均增长14.2%;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04.9亿元,年均增长7.0%;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541.0亿元,年均增长7.2%;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94.0亿元,年均增长11.2%;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15.89亿元,年均增长15.1%(注:其他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主要特征是: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规模平均每年扩大744.49亿元,增长速度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

2、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是拉动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传统服务业一般是指与吃、穿、住、行相关的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是服务业中的基础行业。2006年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27.92亿元,是2001年1.8倍,年均增长12.6%;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6.6%,比新兴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贡献率分别高20.3和19.5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增长5.9个百分点,是拉动山东省服务业快速增长的第一动力。

3、区域聚集趋势明显。济南、青岛是山东服务业发展的两大聚集区,2006年两市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7.5%和42.0%,远高于全省32.0%的平均水平;两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份额约为三分之一,达到32.5%。

4、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发展潜力不断增强。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陆续印发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文件,2006年,省委省府又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发【2006】14号),从放宽市场准入、税费优惠、财政、金融、价格、土地和人才等27个方面,对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从经济发展进程来看,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工业化中期预示着山东省服务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综观五年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服务业发展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看:

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6年全省GDP增长14.7%,其中服务业拉动4.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30.7%。2006年全省服务业行业提供两税597.74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3.6%。

二是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服务业发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当前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今后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拓宽了发展空间。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 2006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49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8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30.77公里。铁路通车里程3404公里,比2001年增加了695公里。临海港口码头泊位354个,货物吞吐量能力达到41300万吨,分别比2001年增加69个和增长1.1倍。全省科技力量的壮大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增强,大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科技含量和效益。这都为今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效促进了就业增加。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就业弹性最高,约为第二产业的1.4倍,服务业新增亿元增加值可以比第二产业多提供1200多个就业机会。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762万,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9.6%,比上年增加就业52.77万人,占全省净增就业的44.0%,比2001年就业人数增加458.67万人。

四是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比“十五”前后消费结构发现,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空间,消费水平与消费层次明显提高。2006年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比2001年上升3.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比2001年上升6.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尽管山东省服务业发展成就明显,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尤其是与粤苏浙等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人均拥有服务量不高。从总量上看,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增加值比浙江略大(浙江为6288.24亿元,山东为6978.82 亿元),但与广东、江苏差别较大,分别比两省少3987.75亿元和838.2亿元,仅相当于他们的63.6%和89.3%。从占GDP比重看,2006年山东省为32.0%,分别比广东、浙江、江苏低10.3、8.2和4.3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服务业比重与以上三个省份的差距在扩大。与江苏相比,已经由2001年相差0.8个百分点扩大至2006年的3.4个百分点;与浙江相比,由相差2.9个百分点扩大为8.2个百分点;与广东相比,比重差距略有缩小,但依然相差10.3个百分点。从人均拥有服务量看,我省与上述三省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2006年广东人均占有服务业增加值是山东的1.58倍,江苏是1.38倍,浙江是1.69倍。

二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不仅滞后于工业,也滞后于整个经济的增长。五年来,山东省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比GDP低1.3个百分点,比工业低5.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为39.0%,到2006年下降为30.7%。

 山东省经济形势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展望

三是地区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一是总量分布依然不平衡。2006年各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各市之和的比重,青岛市最高,为18.4%,比2001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其次是济南市,为14.2%,比2001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是烟台市,为9.9%,与2001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最低为菏泽市和莱芜市,仅占1.7%和1.0%,分别比2001年下降0.1和0.3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半岛城市群服务业增加值占各市之和的比重高达67.0%,仅比2001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济南、青岛两市所占比重为32.6%,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二是服务业比重差异大。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济南市最高,达到47.5%;青岛市居其次,为42.0%;淄博、烟台、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和德州市在30-40%之间,枣庄、潍坊、威海、莱芜、聊城、滨州和菏泽市在20-30%之间;而东营市最低,仅14.1%;各市间的最大差距达到33.4个百分点。三是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差别较大。服务业在各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各市来看,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的仅有济南市和青岛市,分别为46.6%和42.9%;淄博、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和滨州市贡献率在30-40%之间;其余各市贡献率均在30%以下,其中东营市最低,仅为16.6%。

四是从业人员比重、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比重 “三低”并存。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都已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50-60%。但山东省目前服务业比重仅为32%,就业比重仅为29.6%,不仅远低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国内先进地区。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比重分别比江苏、浙江和广东低4.3、8.2和10.2个百分点;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就业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1761.77万人,全部就业人员5960万人)比重分别比江苏、浙江和广东低约为5.0、1.0和0.5个百分点。从劳动生产率看,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40215元/人,分别是江苏的80%、浙江的77%、广东的62%左右。

五是传统产业比重高,服务业产业层次低。2006年山东省交通邮政、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总量的46.3%,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别比广东和江苏高7.0和3.4个百分点;而金融、房地产、营利性等新兴服务业则仅占32.0%,虽然比2001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但仍比广东、江苏分别低10.5和3.0个百分点。

六是适应性发展特征明显,主要是满足省内的生产、生活的自然需求。服务业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其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的过程,而不能像工农业生产成果那样具有储存和延时消费的属性。因此,需求对于服务业发展来说是首要的。但满足需求又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有域内域外之分。就山东省目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基本上还处于一种适应性的被动发展状态,主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发挥不够,主动创造需求进而扩大自身发展空间的表现则更差一些。从地域上讲,山东省服务业也基本上仅限于满足省内的需求,甚至部分省内需求市场还让邻省或大城市占领。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更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密切相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长期以来,对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重视不够,服务业发展仅限于满足本地需求,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满足本地生产生活需求的被动式、低层次的发展模式。因此,在政策制定、规划布局、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环境治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

其次是投资不足。投资决定产出,有什么样的投资结构,必然会形成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五年来山东省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为40.0%,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57.0%,江苏为49.8%,浙江为56.6%,广东为60.9%。投资结构的不协调必须带来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因此说,近来年山东省服务业投资规模偏小,比重偏低,是造成山东省服务业发展滞缓、总量偏小、比重偏低的重要原因。

第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服务消费偏低。2006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92元,居全国第8位,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少1892元、6073元和3824元,分别只相当于他们的86.6%、66.8%和76.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68元,居全国第8位,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少1445元、2967元和712元,分别只相当于他们的75.1%、59.6%和8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预期不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也直接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制约。山东省大工业企业集团较多,附营服务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挤占了社会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服务业企业经营规模小、运营成本高,也制约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第一产业基本稳定、第二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在各种资源配置上服务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挤压。

三、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将于今年召开,因此,今后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会成为山东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服务业也将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首先,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近几年,服务业发展比较慢、经营层次较低,这种状况本身使山东省服务业有一定后发优势和较大发展空间。其次,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服务业快速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同时,山东省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进行了关停并转和综合治理,节省了一定的资源,尤其是投资资源,也为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山东省服务业将由适应性的被动发展向超前式的主动发展转变,由主要利用本地需求向在利用好本地需求的基础上同时积极开发全国、直至世界的需求转变,产业经营将由分散型、兼营型向区域聚集型、专业性的集团型经营转变,产业层次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等都将进一步提高。第三,自身优势和国际环境也为山东省服务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便利。山东属于东部沿海开放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比较宽阔。

总起来讲,目前山东省服务业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比较成熟,服务业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总量规模将继续扩大,内部结构也将会得以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919.html

更多阅读

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三网融合现状

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万马奔腾信息工程学院摘要:三网融合就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

湖北省智能公交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作者:中国交通技术网(Tranbbs.com)总经理 徐赫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早在1985年原城乡

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零售业物流的对策研究

致谢:本文转自kendylee.happy的博客,在此表示感谢!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物流起步比较晚,自加入WTO以来,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在不断增强。从自营物流到第三方物流,再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物流呈现出跨越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摘 要: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热的势头。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国内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

声明:《山东省经济形势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展望》为网友大风大浪就是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