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不断增加。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烟台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到在校生的近5%,创业地点大多在学校内,主要是为了工学两不误,再是学校周围熟悉的环境和旺盛的人气更加有利于创业起步。学生小老板们所从事的大都为小商品零售、电话卡业务、特色小吃店、服装店等,像杨昆那样的成功创立自己的工厂,并打算做大做强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据记者调查,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校园内创业初有成绩后,纷纷转向继续读书深造。不少学生表示,经过校园内的创业经历后,意识到自主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同时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没有足够的知识打底,以后很难在复杂的社会上长久立足。 有班不上加盟连锁 4月1日,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大三的男生小李的新店开张了,取名“天下第一粉”,专做重庆的特色小吃酸辣粉,开张第一天人满为患。小李已在老家找好了工作,在一高中当语文教师,可小李说,他不满足那种按部就班的上班族生活,更青睐自己创业。他做通了家里的工作,先在学校干点小生意,练练手,为今后走上社会积累经验。今年3月,他联系到青岛台东八路的“天下第一粉” 连锁店,花5000元学费将手艺学到手,开了这家店。 小李说,家里给了他五万元创业费,租门面花了2.5万元,加盟费花了5000元,买设备花了3000元,加上其它等各种费用后所剩无几,只留下了周转资金用来进货。酸辣粉5块钱一份,每份能赚2块钱,每天都能卖出去60多份。当记者问及创业风险时,小李说,自己创业虽有风险,但却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是用金钱难以买到的。
![小学生20首元曲 20个学生有一个小老板](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85339771575.jpeg)
创业不是为赚钱 烟台大学大三男生小杨个性开朗,他与同学合伙经营的小服装店已红红火火地热卖一年了。小杨称,他一直是背着家里人开店创业的,如果家里知道了,一定不会让他干下去。因为没有启动资金,小杨刚开始每学期开学的学杂费就会先期投到店里来,等一学期下来,赚够了学费再补交上去。现在,小杨每月都有几千元的进项。虽然平时每隔一两个周都要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去进货,但他把时间搭配的非常有条理,课程并未受到影响。由于怕耽误上课,他还从校外雇了个人来看店,每月给的工资不低于社会上同样的工种,俨然一个标准的学生小老板了。 尽管小店经营的有声有色,小杨却称,他创业并不是为赚钱,老家有产业,但他也不想回去,他准备考研,继续给自己充电,等过段时间就把旺铺转让出去。 找准机会真正创业 在山东工商学院,采访到了“彩云之南”店主小孙。小孙是云南大理人,他的小店卖的都是从老家带来的有地域风情的各色手工制品,高峰时店里能挤满五六十人,生意还不错。但小孙表示,店面是从师哥手中接过来的,毕业后不会继续从事这种经营。他打算毕业后先找到好的工作单位,积累经营经验和人脉关系后,如果能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自主创业,将自己的经营做成连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