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应当如何经营?
2005年,光明乳业遭受一场有关“回收奶”作原料的企业危机,一时间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光明牛奶被超市下架,消费者拒买。面对危机,企业内部采取了迅速通报情况,团结一致,开除肇事者、稳定人心,并实行工厂开放日、严把质量关等措施,企业外部采取了与社会各个层面广泛沟通、明确行业标准、加大开发新口味产品等,最终“转危为机”。从这件事情上,让我们想到,究竟应该如何经营一个食品企业。
带给光明乳业这场危机的暴料焦点是,企业用回收奶作原料。为此,企业开除了始用者,并采取工厂开放日措施,让消费者参观流水线,以便放心质量。其实,任何一个食品企业最要害的就是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因此,既然想做好企业,既然要设置企业开放日,不如一开始就将生产的全过程实施即时摄像监控并开放,一来便与生产的管理,二来便于消费者知晓,三来具有广告效应。我想,这一点迟早要作为食品企业的生产标准的,与其等到社会来规范,不如早走一步。
在此次危机中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远在黑龙江的生产基地因产品订单突然停止,工厂几乎停工,导致铁路运输车皮运力调度问题,也给企业施加了压力。好在企业措施得当,尽快恢复了生产,企业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其实,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目前这种原料生产、加工、消费的异地化是严重违背生态社会结构功能的问题,应当引起企业的关注。用生态社会的结构功能原理解释,生产企业,尤其是食品类企业,应当实行原料生产、产品加工、产品消费原地循环的原则。比如作为乳业,应当实行产地生产,产地消费。既保障了食品的新鲜度,保障生产地域自然物能与生命物能的充分有效循环转化,同时节约了运输成本,节约能源耗费,更重要的是保障任何一个社会区域必要的生命物质耗费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外在的依赖性和牵制性。因此,作为任何一个生产企业来说,在扩大企业规模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时同样应当对任何一个子公司能否不受外部环境的牵制变化而独立经营给于更多地考虑与规划。
光明乳业在这次“转危为机”的一个另外一个措施是,加大新产品、新口味的研发。我认为,作为食物来说,更重要的是保持它原来有的本色与本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是生命自身的需求,是客观的,尽量的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是最科学的,最长久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不仅浪费研发费用,或许还会伤害生命本身。因为人们对食物的反映,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