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游离于合法化边缘的民间金融,如果金融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扑过来大肆抢食时,他们的命运将如何?
根据2001年加入WTO时关于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承诺,今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民间金融将何去何从?
趋于理性
长期以来,民间金融的形象就是“高风险、高利贷、暴力、混乱”,特别是福建等东南省份地下钱庄系列黑幕的曝光,更是强化了人们心中民间金融的“非法”形象。但今年7月,中南大学民间金融调研处在调查中却发现,经过行业多年的自我调整和政府的有效引导,目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金融活动日趋理性化。
以中国民间金融最发达的温州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行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温州地区非正规金融业在借贷资金的运作上日趋理性化。
2003年末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民间借贷是资金拥有者用自有资金进行的投资而非投机活动。所调查的民间借贷中,65%借贷活动的资金来源于放款者自己;29%的借贷资金来源掺和了自有和亲戚朋友的钱;放贷者作为中间人经手的情况仅为3%。因此,大部分民间借贷是直接金融。90%多的放贷者将借贷活动作为一种投资来运作,而非空手套白狼的皮包业务。
中南大学民间金融调研处成员陈飞翔在7月的调研中发现,民间金融的资金在用途上体现出生产经营性的特点。他指出,目前温州民间借贷的资金大部分流向贸易性行业、投机性产业、企业新兴体以及创业型企业,少部分资金流向家庭式事务或个人型事务,只有极微弱的资金流入地下“六合彩”和具有投机性质的摇会组织等。
据悉,在民间借贷中,实业生产性融资比重不断上升。如,目前宁波地区民间资金约85%用于生产经营,温州约为93.3%。福建、广东等地的占比也很高。
同时,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也日趋理性化。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行的调查显示,温州地区2003年前9个月民间金融的市场平均月利率为8.829‰,各月之间的差距在+0.52至-0.32个千分点之间。伴随2003年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实施,国家银根开始收紧,各地资金供求关系日趋紧张。2004年2月民间借贷利率为8.900‰,6月份攀至11.970‰,2005年1月份为12.112‰。随后,宏观调控效应逐渐显现,实业投资驱动力减弱,民间借贷利率又开始回落。今年3月末,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降至9.062‰,接近2004年的水平。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民间金融的年利率曾达到35%-45%。
民间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也日趋理性化。
人们曾普遍认为,民间金融活动充满风险性。实际上,民间金融的风险因具体的借贷模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以偏概全。
陈飞翔对《环球财经》记者说,大规模的集资、高利贷和间接借贷等往往风险较大,但这部分非理性的借贷方式时下正走向消亡。而民间借贷主体的分散性直接借贷活动有其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民间借贷是一种信用放贷。其信用是建立在地缘、血缘及业缘等社区性关系之上的。
同时,陈飞翔在调查中发现,伴随法律意识的增强,目前借贷双方在发生借贷关系时,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的使用率日益上升。
不仅是身份的合法化,民间金融的诸多特点都促进了需求的旺盛。
崛起于中小企业间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目前中国正规金融贷款发放的主要方式是非信用发放,致使金融系统的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存在相当的不吻合性。在这种冲突中,民营中小企业成了牺牲品。灵活的民间金融于是成了饥渴的民营中小企业的救星。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行的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末,温州市被调查全部民间借贷的平均单笔金额为19.4万元,其中企业借贷平均金额40万元,居民借贷平均金额9.3万元。但同期温州各商业银行对公贷款的户均规模超过了300万元,是企业民间借贷的7.5倍。若以当前银行提出的小额贷款50万规模为限,单笔50万以下的民间借贷占了93%。民间借贷单笔规模较小的特点正满足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小额资金需求。
在借贷手续、期限及还款方式上,民间金融同样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
陈飞翔在实证调查中发现,90%左右的民间借贷采用纯信用的方式,无需担保或抵押。在借贷中,只需口头协商即可完成整个借贷活动,与正规金融的繁琐形成强烈对比。
在借贷期限和还款方式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行2004年末的调查显示,在温州,民间借贷期限大体上呈橄榄型,半年至一年的最为普遍,占39%,半年以内的占16.4%,一年以上的占25.5%,另有19%为不定期性质。借贷本金的归还,92%为最后一次性还款;但付息方式多样化,分期付息的占55%,包括按月、按季、按年付息,最后一次性付息的占45%。
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民间金融的灵活性吻合了个体私营经济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征。因此,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个体工商户和初创中小企业理想的融资途径。
福建泉州的一位经营小电器的企业主王先生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的电话采访中直言:“接受民间借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毕竟民间借贷的利率比正规银行的要高。但作为一家小型经营性企业,在无关系和财产担保的情况下,找银行贷款谈何容易?”
外资来袭
面对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庞大的资金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外资银行敏锐地觉察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8月15日,渣打银行总经理、执行副总裁黄丽芬表示,渣打银行继在上海和深圳之后,将把“无抵押小额贷款”业务推广至北京和天津。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示,“中小企业贷款是我们很看好的一项业务,即使前两年赔钱,我们也要坚持做下去。”
据悉,渣打银行目前在亚、非各国的分支机构正从事着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
5月16日,渣打银行联合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共同推出“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活动以推广公司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该活动将于10月底结束。
此外,记者从渣打银行北京分行相关内部人士获悉,该行将于年底重镑推出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新业务,以抢占民营中小企业市场。
反观国内,民间金融合法化运动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国内中资银行却因管理成本过高而对中小企业市场望而却步。
先合法,再对外?
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间金融规模约为1万亿元,而银行贷款规模为17.7万亿元,民间金融占银行贷款的比例已高达5.65%。
“在对民间金融‘一手抓疏,一手抓堵’的两手抓政策达成共识后,2005年,政府在四川、山西、陕西、贵州四省开始了民间资本的信贷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一位内部人士对《环球财经》记者如是说。
中南大学民间金融调研处在调查中却发觉,由于在对民间金融的认识、模式采取方式等存在歧义以及一些利益中人的有意阻挠,目前民间金融合法化历程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几乎没有的特点。
那么,年底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我们是坐视中小客户市场被外资银行慢慢呑食,还是中资银行自己奋发图强将该市场收归旗下,抑或加速民间金融合法化步伐,让合法后的民间金融来填补这块市场空缺?我们试目以待。